作者:刘永

魏无羡死后发生了什么事(苏东坡买田阳羡)(1)

“买田阳羡”是句成语,意思是辞官归隐。这个成语出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菩萨蛮》,词的上阕云:“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物外游。”阳羡即今天的江苏省宜兴市。元丰八年(1085)二月,苏东坡收到到了朝廷批准他在常州宜兴退休居住的诏命,他欣喜若狂。在返回常州宜兴途中,苏东坡写下了这首《菩萨蛮》,表达了他辞官归隐的欢快心情。从此,“买田阳羡”就成为后来许多官吏们辞官退休之时经常引用的风雅用语。

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按理官员退了休,叶落归根,他应该回到家乡四川眉山才是。怎么会跑到千里之外的江苏宜兴去安家呢?说来话长,恐怕连苏东坡自己都未曾料到,这“买田阳羡”的打算和行动竟然影响、伴随了他的一生。

魏无羡死后发生了什么事(苏东坡买田阳羡)(2)

一、“阳羡”令苏东坡心驰神往

熙宁四年(1071),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改革的部分主张,遭受新党排挤,不得不“自乞补外”,出任杭州通判。熙宁六年(1073)年底,苏轼奉命到常州(常州)润州(镇江)出差公干。

江南素为“鱼米之乡”,景色宜人,民风淳朴,眼前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苏东坡。特别是在常州,他有很多亲朋好友,如钱安道、钱君倚、胡宗愈、蒋之奇、单锡、单锷、孟震、胡仁修等人。常州下辖的宜兴县古称“阳羡”,苏东坡称之为“君子之帮”。

嘉佑二年(1057)苏东坡与宜兴人蒋之奇、单锡同榜考中进士。参加朝廷举办的琼林宴时,三人同坐一桌。席间,蒋之奇向苏东坡介绍了宜兴的风土人情,美丽景色,还热情地邀请他到宜兴做客。那时候,杯觥交错之际,他们就有了卜居阳羡的约定。

现在,苏东坡作为朝廷命官,下车伊始,终于来到了他早就心驰神往的宜兴县。他住在好友单锡家里,他们一道游览了蜀山等风景名胜,兴致勃勃。更让苏东坡惊喜的是在单锡家中,他见到了伯父苏涣的遗墨。苏东坡喜爱好友单锡的贤良博学,便把大姐的女儿许配给单锡为妻,还委托他在阳羡为自己买田置产。

这次苏东坡到常州宜兴出差,收获颇丰。他感慨万千,当即作诗《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把亲身感受寄给自己的领导杭州太守陈述古。其中有句云:“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表达自己对江南秀丽风光的赞美、向往,并流露出“买田阳羡”,辞官归隐,在这里安居乐业的强烈意愿。也许是因为诗句太过优美动人,一时间广为流传。

实际上,苏东坡这次在宜兴买房定居的念头,也是一时兴起,并未真正付诸行动。但很多读诗的人却信以为真了。以至于,到了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的同年好友章惇出知湖州(浙江湖州)时,还特地为苏东坡赋诗云:“君方阳羡卜新居,我亦吴门葺旧庐。……他日扁舟约来往,共将诗酒狎樵渔。”。他以为苏东坡在阳羡买了新房,竟然邀约苏东坡一起终老太湖之滨。

章惇醉心权谋,善于钻营。他在诗中对苏东坡摆出扁舟相约、归耕田园的姿态,无非是装装样子罢了。对此,苏东坡心知肚明,他在《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中解释道:“早岁归休心共在,他年相见话偏长。只因未报君恩重,清梦时时到玉堂。”看来,苏东坡此时也是仍然一心想着报效国家,未敢轻言隐退也!两人虽未能相约终老江南,苏东坡后来在官场饱受折磨,甚至被贬官到海南岛却是拜这位章惇老同学所赐,一对好友最终混成为仇人,实在令人唏嘘。

魏无羡死后发生了什么事(苏东坡买田阳羡)(3)

二、“买田阳羡”成为苏东坡应对现实的迫切需求

再后来,苏东坡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乌台诗案。在御史台监狱关押了一百多天之后,经过各方营救,苏东坡终于被释放,贬官黄州(湖北黄冈),受团练副使。苏辙也受牵连,黩为监筠都(江西高安)酒税。遭此劫难,兄弟二人都在感叹何处才是自己的栖身之所,何处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园?

苏东坡虽然侥幸在黄州东坡开荒了一块垦地,解决了一大家人的温饱问题,但这里毕竟只是暂时的借居地。孟子云:“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苏东坡知道,自己必须为子女们未来的生计做好长远考虑。他本来计划在黄州三十里外的沙湖买田地,但实地勘察后又不满意。

此时,退居许昌的范镇也非常关心东坡兄弟,来信劝苏东坡到许昌购房定居。许昌为众多公卿的退居地,苏东坡以囊中羞涩为由,未作考虑(见《东坡志林》)。倒是苏辙后来把家按在了许昌,成为兄弟两家人安身立命的供养基地。

也许真有所谓的“前缘命定”,买田阳羡的话题,再次被提上议程。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是建州瓯宁(福建建瓯)人,他并没有因为苏东坡是罪臣就落井下石,严格监管,反而对苏东坡非常关心照顾。徐君猷的弟弟徐大正,字得之,和苏东坡一见如故,从此追随苏东坡,他曾积极帮助苏东坡在阳羡购置田产。

著名的苏东坡行书《阳羡帖》中的“得之”就是徐大正,从《阳羡帖》可见苏东坡在阳羡购置田产不止一宗。苏东坡在《次韵送徐大正》说徐大正“尝与余约卜邻于江淮间”。可见,徐大正是苏东坡的田产交易代理人,而且他们曾经相约一起在那里买房为邻。

魏无羡死后发生了什么事(苏东坡买田阳羡)(4)

前面说到,苏东坡曾经委托侄女婿单锡在宜兴为自己购置房地产。在担任黄州团练副使期间,苏东坡在亲友帮助下,购得了宜兴黄墅村曹家庄曹潜夫的200余亩田地。相传,苏东坡曾与单锡到黄墅村步田,还与曹潜夫吃了“买田成交酒”。之后,苏东坡的家人也一直赖此田产以济衣食。却不料,这桩土地还是给苏东坡带来了大麻烦。曹姓人家在买卖成交后开始反悔,还找苏东坡无理取闹,前后财产争执长达八年时间。后来,苏东坡虽然打赢了官司,但考虑到自己身居高位,息事宁人,苏东坡按原价把土地退还给了曹姓人家。御史黄庆基却凭此以“强买民田”的罪状弹劾苏东坡。(事见苏轼《辩黄庆基弹劾札子》)。

元丰七年(1084)苏东坡在黄州的戴罪期满,按例移汝州团练副使,他于四月离黄州前往汝州时作《满庭芳》云:“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苏东坡感觉心灰意冷,思归之情更加迫切。而朝廷诏书说他“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似乎有重新启用他的含义。朋友都来道别,徐得之更是相送几百里。

路经金陵(江苏南京),苏东坡与二次罢相后退居金陵的王安石相见,两人留连唱和,苏轼作《次荆公韵四绝》中有:“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之语。意思是,王安石劝他在南京买房。十月十二日,苏东坡撰《楚颂帖》:“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

苏东坡还是认定阳羡才是他的命中归宿,决心归老阳羡。考虑自己在阳羡买的田产还不足以养家糊口,他让徐得之在常州停留下来,继续为自己代理购买田产。朋友王巩得知苏轼买田的消息,劝他在扬州买房,苏东坡回信道:“近在常置一小庄子,岁可得百石,似可足食。非不知扬州之美,穷猿投林,不暇择木也。”看来,苏东坡在常州买田进展还算顺利。

十二月,苏东坡到达泗州(安徽泗县),上《乞常州居住表》,中云:“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小妾朝云所生小儿子苏遁)丧亡。今虽已至泗州,而赀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与其强颜忍耻,干求于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也许表文写得太过凄切,神宗皇帝竟然很快答应了他的请求:“书朝奏,夕报可”。

元丰八年(1085)二月,苏东坡在南都(河南商丘)接到了朝廷批准他常州居住的诏命,他欣喜若狂。四月苏轼自南都回常州宜兴,途中写了《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又在《菩萨蛮》中云:“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水好。”宜兴俨然已是苏东坡梦想中的乐土。他对朝廷的恩准感激涕零,连写两次谢表,感谢皇恩。

魏无羡死后发生了什么事(苏东坡买田阳羡)(5)

三、终老常州,魂系阳羡

苏东坡本打算在常州宜兴终老,却不想世事难料,他这一次归隐在常州只呆了几个月时间。元丰八年(1085)三月,年仅38岁的神宗皇帝赵顼驾崩,他九岁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太皇太后高氏开始垂帘听政,她废除新法,启用司马光等反对新法的旧臣。苏东坡兄弟时来运转,竟然节节高升。苏东坡位至尚书、翰林学士,当上皇帝的老师;而弟弟苏辙后来更是官至门下侍郎,成为了宰辅之尊。

元祐三年(1088),苏辙任户部侍郎,“予年将五十,与兄子瞻皆仕于朝,裒橐中之余,将以成就先(父亲)志”,(苏辙《卜居赋》)苏辙开始在颍川(河南许昌)买田置宅。苏东坡兄弟各自的政治生命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点。

然而,好景不长,元祐八年(1093),高太后逝世,宋哲宗亲政,转而重用新法,迎接苏东坡兄弟的是一场接一场的灾难。九月,苏东坡被迫出知定州。好在苏东坡此时已有田产,苏辙分俸七千,安排苏东坡长子苏迈携带家小移居常州宜兴生活,小儿子苏过跟随苏东坡一路贬官流放。

苏东坡再次遭受沉重打击,那曾经相约一起养老的“好友”章惇甚至要对苏东坡不舍不弃,穷追猛打,必置之死地而后快。把苏东坡从定州贬到英州,再贬到惠州,又从惠州贬到海南岛的儋州。苏东坡在恶劣的环境下,时刻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驾崩,65岁的苏东坡才得以遇赦北归。儿子苏迈、苏迨等家人都在常州宜兴,苏东坡决定退隐宜兴,归隐田园,他把常州作为了自己的终老之地。

魏无羡死后发生了什么事(苏东坡买田阳羡)(6)

传说,苏东坡生前最后一次买房地产也是在宜兴。据《梁溪漫志》记载:苏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苏东坡的学生邵民瞻帮他买了一处宅子,花钱五百贯,为此他用完了身上的积蓄。一天苏东坡与邵民瞻月夜散步,到一村落,听见妇人哭声非常悲惨,苏东坡好奇前去询问,则见一老妪。妪曰:“吾家有居,相传百年。而吾子不肖,举以售人,宁不痛心?”问其故居所在,正是苏东坡刚买的房子。苏东坡再三慰抚老妪,当即以是屋还她。还取来屋券,当面焚烧。第二天又让老妪的儿子迎接母亲回到老宅,连五百贯房钱也没要回来。苏东坡于是回到常州,不再买宅,而是借居在顾塘桥孙氏馆暂住。这个传说展现了苏东坡不贪钱财、心系百姓疾苦的美好形象。

苏东坡从海南岛北归,一路颠簸,身体极为虚弱。他在途中不幸染病,抵达常州后,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建中靖国元年(1101)7月28日,苏东坡走完了他六十六年的人生旅途,终老于常州城内顾塘桥畔孙氏馆。苏东坡在临死前说:“我生不恶,死必不坠,慎无哭泣以怛化(惊吓)。”问其后世,不答,湛然而逝。苏东坡逝世的消息传出,常州人“相哭于市”,人们纷纷涌向孙氏馆与东坡最后一别,悼念这位旷世奇才。

第二年,苏东坡的幼子苏过遵照苏东坡遗愿,乘舟护柩,将苏东坡安葬在河南郏县有“小峨眉”之称的茨芭乡苏坟村。未能叶落归根肯定是苏东坡的遗憾,但二苏兄弟的父亲苏洵早就有迁居洛阳的宿愿,“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苏洵诗),苏东坡归葬于嵩山之下,总算实现了父亲苏洵生前没能完成的心愿。

魏无羡死后发生了什么事(苏东坡买田阳羡)(7)

【作者简介】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