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四世同堂(赵武平找齐并翻译老舍四世同堂)(1)

作家老舍 (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陈苑)“老舍《四世同堂》终于‘更新’了!未删节全译本即将出版!”昨天,一条震惊中国文坛的重磅消息刷屏朋友圈,广大读者在翘首企盼早日一睹未删节版《四世同堂》的同时,也对这份珍贵的资料在美国失而复得的过程充满好奇。今天上午,人民网文化频道采访到翻译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听他讲述自己意外找到该书的难忘经历。

“我是偶然间碰到的”,赵武平回忆,自己与老舍《四世同堂》未删节全译本的“缘分”要追溯到20年前。赵武平坦言,自己并不是研究老舍的专家,但对老舍的文学作品很感兴趣。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翻译工作,赵武平接触到的国外的资料比较多,20年前,他在写作有关美国作家赛珍珠的文章时,对资料中有关老舍的一些内容产生了兴趣。据了解,1946年3月到1949年10月,老舍曾应邀在美国生活了将近4年,在纽约期间,他结识了赛珍珠并成为了朋友。1947年至1949年,老舍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饥荒》,关于这部书的写作,老舍说:“就我个人而言,我自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

“机缘巧合”,赵武平了解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了上个世纪50年代跟踪调查赛珍珠的“秘密档案”,“我就到官网上去翻看这些资料,把老舍的档案也调出来”。从此,赵武平开始顺藤摸瓜,在美国寻找有关老舍先生的“蛛丝马迹”。

据赵武平介绍,老舍的档案分散在包括纽约公共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施莱辛格图书馆等四五个地方,“我每年都会去一趟美国,这些年来我陆陆续续跑了这些地方,把有关老舍先生的资料都找到了”。其中,在施莱辛格图书馆,赵武平意外地发现了近70年前《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后半部的未删节全译本。“我很好奇,在仔细研读后,发现它跟我们之前在国内读到的版本不一样”,为了让原稿真正“回归”中国,赵武平开始了艰苦的翻译工作。

《四世同堂》是老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然而,我们目前所读到的通行版本其实是残本。这部长篇小说创作始于抗战后期,全书分为三部:《惶惑》《偷生》《饥荒》,老舍原计划总计写100节。因为时局动乱与身体疾病的影响,直到1945年,他才完成前两部的连载写作。此后,老舍在美国完成了第三部《饥荒》的创作。在此期间,老舍与美国作家浦爱德合作,将《四世同堂》前两部和尚未发表的《饥荒》,译为英文后合成一册,交哈考特·布雷斯公司,以“TheYellowStorm”(《黄色风暴》)之名,删节后于1951年2月在纽约出版。而实际上,《饥荒》老舍一共写了36章,比原计划多出3节。在他回国后,交与上海《小说》月刊刊出前1至20章,后16章不知何故并未发表。“文革”期间,《饥荒》手稿丢失,《四世同堂》的结局就此残缺。

赵武平还谈到,这次找到的原稿,由于经历了复杂的翻译过程(由老舍先生口述,浦爱德翻译成英文,此次又重新翻译为中文),因此会导致文章的一些细节内容与老舍最初创作时的手稿有所出入。他举例谈到,小说中冠晓荷的太太是个写得尤为精彩的反面人物,老舍给她取了个惟妙惟肖的外号,叫“大赤包”,“北方人知道‘大赤包’是一种像葡萄大小的植物果实,可能南方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美国人更理解不了。我看到原稿中老舍的笔迹,他特地跟美国人解释什么是‘大赤包’,同时他建议将它翻译为‘大红南瓜’,但是最后我在译稿里看到的‘大赤包’却变成了‘大红辣椒’。”

记者还了解到,最新一期的《收获》杂志即将全文刊登《四世同堂》的大结局,发表《饥荒》的21段到36段,大概有十万多字,而“真正的《四世同堂》全本”书籍将于2017年2月与广大读者见面。“衷心祈望,这个本子能让新一代的读者更进一步接近老舍的原作”,赵武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