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北京明十三陵景陵与德陵遗址保护及复原研究成果展示与综合评图在北京建筑大学教五阶梯教室进行。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2020级建筑遗产保护专业研究生与18级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本科生就图纸和模型进行成果汇报。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田林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肖东教授,清华大学刘畅教授,故宫博物院陈彤高级工程师,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薛玉宝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赵星高级工程师以及明十三陵管委会高小华主任、袁江玉科长参加了评图会。

博物馆开设考古课程(本硕博联合教学助力十三陵世界遗产保护发展)(1)

本次教学课程设计不仅结合了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设计课程需要,也是以世界遗产明十三陵的整体保护为目标,涵盖历史研究、现状勘察、保护设计、复原设计等综合内容的本硕博联合教研体系的首次实践。现场调研由建筑遗产保护实验室陈玉龙老师进行技术指导,对明十三陵中的景陵、德陵遗存进行了测绘、现状勘察。2019级博士生王阳、侯晓萱作为课程助教指导了摄影测量等外业工作。现状勘察充分运用了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红外热像等技术,并将最终成果用于保护与复原设计。

博物馆开设考古课程(本硕博联合教学助力十三陵世界遗产保护发展)(2)

成果展示分为本科以及研究生两部分内容,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课程由齐莹、朱宇华两位老师负责。前期,师生对景陵进行遗址测绘、形制研究,最终以复原景陵宣德,嘉靖,乾隆三个时期的祾恩殿的图纸和模型的形式完成成果展示。

博物馆开设考古课程(本硕博联合教学助力十三陵世界遗产保护发展)(3)

研究生课程课题由系主任王兵老师负责命题和组织工作,分为三组,由马全宝、杨一帆老师指导的一组学生对明十三德陵进行历史研究,保护设计与清代祾恩殿复原设计;由许政老师指导的一组学生对明十三德陵进行明代祾恩殿复原设计;由朱宇华老师指导的一组对明十三陵景陵进行明清时期的祾恩门复原设计以及风水研究。

博物馆开设考古课程(本硕博联合教学助力十三陵世界遗产保护发展)(4)

会上,王兵老师介绍了课题情况、课程安排与成果进展。随后,本科与硕士学生分为两场,分组进行汇报方案成果。专家对我校学生的设计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指导意见。参与师生听取特邀专家的建议和评价后,表示将不负众望,深入思考并完善成果。

博物馆开设考古课程(本硕博联合教学助力十三陵世界遗产保护发展)(5)

我校历史建筑保护系以本次明十三陵教学实践为契机,通过本硕博联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期望助力明十三陵的保护和发展工作。这次本硕博联合教学评图会,是我校落实北京城市建设三规进课堂的具体实施。各方权威专家齐聚北建大,指导评图,对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开设考古课程(本硕博联合教学助力十三陵世界遗产保护发展)(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