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选词填空文段都在哪里(国考来了你还在等什么)(1)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之最终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是,“寻觅千百次,竟然是在灯火冷落之处发现了那人。”这就类似于我们的主旨概括题,其实,“你见,或者不见,主题句就在那里,不来不去”,关键是我们在茫茫句海中,能否快速准确地寻找到它?而我们的目标就是帮助大家学会各种技巧和方法,快速找到文段重点,不让正确答案与你擦肩而过而抱憾终生。

刚才说过了片段阅读是我们备考的一个重点。那么主旨概括题就是我们片段阅读当中的重点,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的重点。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题量大。第二,主旨概括题还是我们做其他题目的基础。比如,意图判断题、标题填入题、有的时候就连细节理解题都需要我们在理解了整个文段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再去做的。因此,从整体上把握全文重点的能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第三,主旨概括题方法通用。在主旨概括题中,我们会为大家介绍两大方法,而这两大方法是贯穿于言语理解与表达始终的两条主线,不仅仅是主旨概括题会用,其他的题目,比如意图判断题、逻辑填空,甚至是数资、申论,只要你需要阅读材料的时候,都可以用这两大阅读方法。我们借助主旨概括题将这两大方法讲透,只要把这部分学好了,我们已经解决了言语的核心问题了。所以,主旨概括题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既然主旨概括题这么重要,那什么样的题目叫主旨概括题呢?当它的设问中包含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概括”等标志词的时候,它就是一个主旨概括题。它是怎么问你的?它问的是“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这段话主要讲、谈、介绍的是”、“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这段文字谈论的核心问题是”或者是“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观点是”等等。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这些设问方式。通过阅读主旨概括题的设问方式,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实主旨概括题就类似于我们小学语文课上语文老师最喜欢让我们做的工作。什么工作?那就是去归纳文段的中心思想。怎么归纳?找主题句。那就是“有主题句的时候找主题句,找到以后同义替换、精简压缩,那没有主题句怎么办?难道我们不做了吗?显然不是,如果没有主题句的话,这说明它是一个并列分分结构,那它的句句都是重点句句都很重要,我们要提炼出每个句子的精华,或是找出点的共性来,或是加起来合起来,不能有偏颇遗漏。”下面我们首先来看转折关系。转折关系最为典型的是“虽然……但是……”。除此之外,又有强转折和弱转折之分。强转折包括:“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等,强转折之所以叫强转折,是因为它语气比较重;与之相对应的是弱转折,弱转折包括:“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当然”等等,弱转折之所以叫弱转折是因为它的语气没有强转折那么强,比较轻一些。学了这些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又有什么用呢?举个例子,让大家自己去体会感受。比方说,“虽然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我想强调的是“我很丑吗”?显然不是,我想强调的是“我很温柔”。

目前,研究人员尚不能确定,是先有抑症,还是先有沉溺网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两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抑郁症可以使青少年更加沉溺于网络,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基本没有生活目标,网络游戏中获得的虚拟奖励对他们来讲很有吸引力,虽然网络世界热闹非凡,但沉溺其中的青少年内心却异常孤独。

这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

A.研究人员对抑郁症和沉溺网络的关系还没有搞清楚

B.沉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

C.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奖励对青少年吸引力很大

D.抑郁症和沉溺网络之间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

看提问,有“中心”,可判定它是主旨概括题,分析文段,找主旨句。文段首先陈述研究人员尚不确定抑郁症和沉溺网络哪个先出现,然后通过转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强调“抑郁症和沉溺网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恶性循环”,最后通过“抑郁症可以使青少年更加沉溺网络,沉溺网络的青少年内心也异常孤独”来进行解释说明。文段脉络为“总-分”结构。总为重点,即强调两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对比选项。D项是重点句的同义替换。因此答案为D项。A项语义错误,转折后告诉我们“两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也就是说抑郁症和沉溺网络的关系已经搞清楚了。B、C都是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

转折关系是在主旨题中寻找关键词的其中一个技法,大家可以关注华图公众号,后来会陆续的介绍其它技法和延伸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