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7年大火的“吃瓜群众”后,2018年“沙雕网友”成为网络中的又一股新兴势力群体,“沙雕”二字爆红网络。

如果“沙雕”在你心中指的依然是一项雕刻艺术——我的中老年朋友,看来你离“20代”已经太远了。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1)

不过恭喜你有缘看到本文,本文将从非常(不)正经的角度,对“沙雕”这一新兴网络文化现象进行(不)正经的研究,保证一文阅毕,从入门到精通,青铜变王者。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2)

“沙雕”从何而来

作为网络流行语的“沙雕”是“傻diao”一词的“和谐化”说法,网络使用中它的词义已发生变形,意指更偏向“逗比”、“中二”、“二缺”、“冷幽默”的特质。“沙雕”和“屌丝”一样,过滤掉侮辱性后被赋予了自黑、戏谑的色彩,成为青年社会心态变化的又一新样本,“沙雕网友”也成为了青年群体最新的身份认同与自我画像。

该词作为网络特定用语出现,源自2018年3月走红的一个可以在线制作表情的网站,它提供了6套热门模板供以发挥,包括已具有一定网络热度的“真香·王境泽”、“窃·格瓦拉”等,网友们以此创作了一批搞笑表情包并收到热烈反响,“沙雕图”名号就此爆红网络,掀起了一场亚文化狂欢。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3)

随着后期的发酵,“沙雕”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使用愈加广泛,只要带有“沙雕”气质的图片文本,在网友使用中皆可称“沙雕”图。如今对于微博上带v的“沙雕”大号而言,粉丝达到百万级已不是个例,受众之广可见一斑。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4)

如果说“沙雕”这一概念的走红源自中文的文化语境,那么这种“图 文=冷幽默”的二次创作形式则是受到了日本青年文化的巨大影响。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5)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6)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7)

以上的“日式沙雕图”们在国内又被翻译为“日式冷笑话”,来源自日本著名网站“ボケて”,发音“bokete”,字面意思为“模糊”,可以理解为“装个傻”。这个诞生于2008年的网站已经推出APP版,下载量超过350万,月浏览量超过2亿,用户恶搞数超过120万。网站的主要特色,就是给普通图片加上一段“视角独特”的文字评述,错位间取得冷幽默的效果。这种网络创作依然是日本“吐槽”文化的延伸,因而国内也有博主将“冷笑话图”冠以“日式神吐槽”为名进行内容搬运转发。

可见“沙雕”这一概念虽然兴起时日尚短,但其审美趣味、创作方式,甚至基础素材已经通过表情包等网络搞笑图片在网络中盛行日久。

“沙雕”图的特征

读图时代,我们沉溺在视觉符号的海洋中,而网络视觉符号这片海域,搞笑图是一不可忽视的一大支流。它的特点是内容庞杂且分类界限模糊,人们对于“幽默搞笑”的理解随不同时期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一般幽默网站往往通过内容题材进行分类,这种方式适用于用户体验,但较为粗糙,重叠度高,也有的网站则放弃分类以“趣图”、“搞笑图”名义一揽子打包。

如果换种角度,从创作角度出发,以图文关系、幽默生成形式来分,当前网络流行的搞笑图片基本可分为三大类,即“纯图”、“图加文”、“图文融合”。

第一类以传统的单纯搞笑图为代表,重娱乐轻情绪表达,以图为主,较少配文字,笑点来自于图片本身,早期“恶搞”图主要就是这类文本;

第二类以表情包为代表,重情绪表达,形式多为模板主体 文字对话,有明显主体身份,如卡通人物、动物,笑点主要来自不同配文;

第三类则是新兴的“沙雕图”,既抒发情绪、表达态度,也追求图片本身的娱乐效果。与第一类的区别在于,多数“沙雕图”的“主体”身份不是显性而是隐性的,“代言人”藏在图片的背后,使用者似乎是在看“他者”的图片,但表达的是自己的情绪。与第二类的区别在于,“沙雕”图虽然重点在“图”但幽默产生的“点”不在图,其主要是通过配文,营造虚拟场景,对原有图片的符号含义进行变形、释义,使文本产生新的意义和幽默,让阅读者生发共鸣。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8)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9)

纯图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10)

图加文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11)

图文融合

在题材内容方面,“沙雕”届会自发形成一些典型的创作主题,这主要与受众本体的自身表达诉求与创作热情有关,如长盛不衰的长青主题“生活与我”便是经典案例。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12)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13)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14)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15)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16)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17)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18)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19)

在这系列的“沙雕”图中,有非常稳定的创作“套路”——永远扮演施加者的“生活”,以及永远无力反抗,被加害的“我”。当“生活”对“我”不断施展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压迫,带来了讽刺和戏谑,最终化成了一种无力的冷幽默。

对这种幽默“套路”的理解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图片本身的趣味性,第二层,经文字阐释后对原有图片重新解码,所带来的错位戏拟的幽默,第三层,也是最重要的一层,阅读者联想到自身产生的自嘲,如果描述的虚拟场景愈贴合读者自身心态,则幽默效应愈大

可见,幽默“搞笑”是“沙雕”的表征,可“沙雕”的背后却不只有搞笑。甚至相反,“沙雕”之所以风靡,能够从个体心理创作成为群体标签,反而是建立在共通的、难以笑得出来的负面情绪之上的。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20)

“纯图”、“图加文”、“图文融合”三类网络搞笑图片文本的依次走红,也体现了随着表情包制作网站及图像处理软件的普及,搞笑图片的创作权已不局限于早期会ps的网友的手中,而是迎来了最大限度的创作空间和最低水平的创作门槛;三类文本对意义理解要求的不断加深,体现了作为搞笑图主要创作者和阅读者的新一代年轻网民对待幽默的趣味转向,换言之,可以理解为年轻人的幽默正逐渐演变得更为“高级”

“沙雕”背后的情绪

当然,去研究网络搞笑图、“沙雕”图听着似乎就是件颇为“沙雕”的事情,在国人传统眼光中,幽默搞笑的图片段子不过是些奇技淫巧,终究是不入流、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东西,消遣解闷的玩意儿何谈研究必要?但——“人们在因何而笑?”这看似是一个普通的问题,却也体现了背后不易察觉的群体心理。

80后爱恶搞,90后爱自嘲。从“无厘头”恶搞的癫狂与颠覆,以他人取乐,到“屌丝”们的“佛”与“丧”,靠自嘲安慰,短短十余年间,社会中青年们似乎少了点“天之骄子”的风发肆意,多了些“90后中年”的陈暮之气。相比自命不凡,现今的年轻人更爱自谦自贬,“屌丝”“单身狗”“沙雕”这些听起来不那么“顺耳”的词语,都是他们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但从另一个层面理解,自我贬低的另一面是抵抗他人的贬低和评判,拒绝主流、拒绝崇高、拒绝宏大,在世俗评价之前,不如先自我贬低,无奈中理解了自嘲,也就理解了这一系列的身份认同标签。

一个典型的“沙雕”什么样?从虚拟的层面,“沙雕”形象受日本御宅族(OTAKU)影响颇大,典型形象即都市中“快乐肥宅”,他们大多年纪20-30之间,身份标签多是学生党或职场新人,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内心年龄偏低,热爱追星或二次元,生活压力大、单身、穷、丑、孤独、宅、胖、老好人不懂拒绝、倒霉,这些都是“沙雕”们自我嘲笑的生存样貌。另一方面,欢乐是“沙雕”的又一注脚,即便生活艰难,他们依然善良、温柔,逗逼乐天,并与人为善,他们不关心宏旨,也无意参与网络骂战,沉浸在自我的小圈子之中,那是他们对抗世界的外壳。

实际层面,作为一种身份的自我认同,只要你自认是一个“沙雕”,那恭喜你,你就是一个大“沙雕”!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21)

在公共生活的表现上,不同于老一辈“吃瓜群众”对网络事务强势围观却不予置评“专注吃瓜”,如今的“沙雕网友”连围观都不屑一观,他们埋首于“沙雕图”的分享,那是每日份的快乐源泉;他们用“哈哈哈哈或或或”表达观后,那是沙雕心中最美的节奏。撕逼和battle的网络里,他们是网友届的泥石流。

用搞笑图片修补崩坏的生活,用“哈哈哈哈”消解嘈杂的世界,用躺平任嘲对抗傲慢的世俗——正如网友所言:“如果不是因为生活太艰难,谁愿意在网络上扮演一个没心没肺的沙雕呢?”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22)

最后的鸡汤

生活为刀俎,我为鱼肉。代际不同,但对于青年人的入世焦虑, 每代人都有共通的体悟,不独今日才见,也非特定地域所有。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潘晓之问,新世纪来也流传过“如果生活强奸了你,那就干脆享受吧”的网络段子。当今,由于快速社会变迁与转型、社会流动渠道狭窄、少子时代青年的压力等原因,青年焦虑又尤甚。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23)

他们面临着相似的压力:学业的困顿,自我前途的迷惘,高昂的安居成本,阻塞的上升通道…在青年集体情绪的释放中,以焦虑为贩售对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炮制了一个又一个的1000000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了青年人更多的表达可能,但也加剧了焦虑的传播强度。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青年也正在通过同样的渠道,用自己的方式还击,why so serious ?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小圈子,拒绝严肃与沉重的公共议题,当“没心没肺”成为某种“避世”的手段,欢乐的背后何尝不是一种遁世主义和生存悲观主义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24)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25)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26)

青年时期本该是生命体验的高峰,生理机体已然成熟,精力、记忆力都迎来峰值,还有大把个人时间可供挥霍,生命中还有无数未来和可能,大可不必未老而先叹老,还未真正接触生活就先举双手投降。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27)

但我们总是在青年时对更“容易”的日子有所期待,每到月初总是爱发“希望10/11月/12月/2019…对我好一点”,想祈求岁月温柔以待,结果恨不得被生活大卸八块。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28)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29)

到头来才发现,自己的生活根本没有easy模式,如果你觉得轻松了,只是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强了,生活还是那个生活。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30)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31)

从这个角度看,“沙雕”未尝不是一种治愈手段,卸掉厌世的戾气,给内心的中二留一块自留地,为生活的压力设一个缓冲带,愿你饱尝过艰辛历,经过黑暗,依然还能笑口常开。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32)

在社会生活的负面因素中寻找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沙雕”的正能量所在。

真实沙雕的事迹(关于沙雕的前世今生)(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