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太阳岛上》,让哈尔滨蜚声中外,如明珠般闪耀的太阳岛和澄净如练的松花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哈尔滨优美的自然风光。但我们被哈尔滨所吸引,还是因为她独特的城市文化。百余年来,欧式古典建筑、音乐、芭蕾舞、啤酒等欧式文化及生活方式,已经融入到了哈尔滨人的日常生活中。特殊的历史背景,让这座城市拥有众多充满异域风情的历史建筑。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哈尔滨已经不再是百年前的哈尔滨了,这些老建筑的命运也是各不相同。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欧式建筑上加建门房)(1)

或许,哈尔滨城里的老建筑实在太多,经历了一百多年,已经参杂着复杂的产权因素,他们的命运也就各不相同了。位于哈尔滨市阿什河街上的葡萄牙领事馆旧址,就是一座拥有110年历史的欧式建筑。这座建筑建成于1912年,据俄国学者考证,设计师是日丹诺夫。历史上,它既是私人住宅,也是葡萄牙领事馆,还曾作为穆棱煤矿公司的办事处。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欧式建筑上加建门房)(2)

当时,这座建筑的主人是所罗门。所罗门在北京结识了葡萄牙驻华大使,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并由所罗门担任大使,但需要他自己筹集建馆经费。但所罗门并没有额外花钱,而是在自家住宅“开馆营业”。所罗门甚至没等当时的国民政府同意,便擅自开办了领事馆业务。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欧式建筑上加建门房)(3)

而有趣的是,所罗门除了自己,还有两个兄弟,也先后来到了哈尔滨,但他们都离婚了。他的二哥摩西,在离婚后也到了哈尔滨,兄弟三人都过起了放纵奢靡的生活。但他们的结果却不是很完美,苏军到来后,不仅将楼内的财物洗劫一空,还把所罗门和他的二哥送进了监狱和集中营,并死在了里面。建国后,这座小楼就成了黑龙江省委第一幼儿园。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欧式建筑上加建门房)(4)

人们都说:“建筑是城市的灵魂。”如果城市是书,是沉淀了历史和文化的老建筑,就是书中的文字,他们最真实地记录了一座城市的兴衰。而哈尔滨城里的老建筑,受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及人为因素等影响,不断发展变化。建国后,这座小楼虽然被作为幼儿园,但并没有被废弃,结构上也没有什么硬伤,但还是经历了一些改造。比如,在建筑侧面的山墙上,悬挂了牌匾,正前方还被加盖了一处简易门房,纯粹的欧式建筑,变成了“中西合璧”,视觉效果有点不理想。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欧式建筑上加建门房)(5)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欧式建筑上加建门房)(6)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