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观众被渣演技虐得太久了。
以至于,巩俐一个背影就能爆到热搜。
最近,在《中国女排》片场,巩俐饰演的郎平第一次曝光。
略微收肩,手里随时拿着支笔,习惯性地身体后仰。
这就是郎平本平啊,where is 巩俐?
明明无论外貌还是体态,两人都截然不同。
但巩俐愣是做到了单凭一个背影,就能“以假乱真”。
15秒的视频下面,全是网友的respect。
果然,江湖地位直接“封皇”不是没有理由的。
赞叹之余,难免有些心酸。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们已经习惯了影视里抠图配音,综艺里飙演技。
多少人端着“演员”的饭碗,却连巩俐肩膀的演技都不如。
好演员值得赞扬和尊敬。
可当巩俐被捧上神坛,成了巩·天赋异禀·名导加持·奖项收割机·享誉海内外·无所不能·俐。
只怕更会让观众忘记——
cos外形,捕捉人物身上的细微特点,做到“演谁像谁”。
只是演员的基本功而已。
首先,外表上的“神还原”。
看似逆天改命,其实反倒是最好突破的一关。
有了特效妆团队,别说是“整容”“换头”,分分钟“脱胎换骨”都有可能。
比如在《至暗时刻》里,为了让长相俊美的加里·奥德曼能够成功变身丘吉尔,日本特效妆大神辻和弘和团队花了5个月的时间,才敲定妆容。
甚至还为奥德曼专门量身打造了一件超过他体重一半的“增肥装”,以求更加贴近丘吉尔的身形。
上妆之后的奥德曼,神似到什么程度?
有一位去过片场的历史学家,直接把演员的定妆照错认成历史资料。
这是剧照
专业的造型团队自然是鬼斧神工。
但说到底,演员才是为角色“注入灵魂”的关键。
单是还原人物形象这一步,就已经很能考验演员的职业态度了。
阿米尔·汗在拍《摔跤吧!爸爸》时,角色跨越三个年龄段,也就需要展现出人物的三种样貌。
正常的体态下,先拍19岁时的戏份;
然后狂吃增重,暴涨28公斤,大腹便便地拍55岁的戏份;
最后利用拍摄期间,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极速从194斤瘦到137斤,体脂率从37%到9.6%,再完成25岁的戏份。
看似演员都是“气球体质”,随便胖着玩玩儿,其实减肥的过程一样痛苦困难。
所以本来可以随着体型变化顺拍,但阿米尔·汗主动要求先拍胖的戏再减肥。
这样为了连戏,自己拼死拼活也要瘦回去。
于是,我们在片中看到——
一个摔跤手,从荷尔蒙爆表的青年,到身材魁梧但以略显笨重的壮年,再到肥胖臃肿神色浑浊的中老年。
演员用他的身体,实实在在地让观众感知到岁月给人带来的变化,没有任何CG痕迹。
这样“豁得出去”的演员,中国也有不少。
陈宝国年轻时为了证明自己什么都能演,接下了电影《神鞭》里独眼混混“玻璃花”一角。
当时没有美瞳和特效,为了逼真,只能把塑料扣磨成薄片放进眼睛里。
扣子长时间压迫眼球,导致陈宝国的视力极速下降,角膜受损,真的是想想都疼。
蒋雯丽为演《立春》,脸上画满黄斑和痘坑,装上龅牙,短时间内增肥30斤。
本来这部戏可以借助外部手段“装胖”,但她觉得不真胖在自己身上,就感觉不到这个人物。
“你要真的去变胖,
你要真的去付出实际的这些努力,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演员应该做到的。”
形象上的突破,让加里·奥德曼成为奥斯卡影帝,让《摔跤吧!爸爸》在中国收获了12.59亿票房,让年轻演员陈宝国名声大噪,让每个文艺青年都记住了王彩玲。
看不到演员背后的投入与付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
“扮丑”,是条名利双收的捷径。
于是,越来越多自以为是的“突破”,带来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丑。
电影《找到你》里,马伊琍一改以往干练大方的都市女强人形象,饰演了一个干瘦土气的保姆。
但在被夸“扮丑”成功时,马伊琍却不认可这种说法。
每次她都会认真解释,这不是扮丑,而是在演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女性。
“整部戏我没有做任何丑化的造型,
从服装到头发,脸上的斑和红血丝。
这一切,都遵从生活本来的样子,
何来的丑?”
真正的演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透明的容器。
现实生活的色彩斑斓,大千世界里的各色人物,都在他身上折射出痕迹。
而不得要领的艺人,却把自己当成一只花瓶。
甭管多立体的人物,只管拍成二维,拍成标签,然后再看观众喜欢什么,一股脑儿地往身上贴。
画个大浓妆就是黑化,涂个高原红就是村妇,素颜出镜就是突破自我。
演个戏跟“过家家”似的,让观众怎么当真?
外形贴合,还只是表演最基础的一步。
其实从8、9月份起,巩俐就经常出现在中国女排的训练场和比赛场上。
素颜,运动装,神情严肃地站在赛场旁。
观察郎平,然后埋头记笔记。
出道三十多年,巩俐似乎没有找到更聪明、更省力的表演方法。
依旧是观察、琢磨,然后死磕。
出道之作《红高粱》,她提前到高密体验生活,挑了一个多月的水,练到肩膀磨破。
《秋菊打官司》还在筹拍环节,山东大妞巩俐就换上一身旧衣旧裤就去到了陕北农村。
以农村孕妇秋菊的身份住在村里,把人物细节抠到吃面条怎么发出声音。
同样笨的,还有黄渤。
他曾提到在演《亲爱的》之前,原型人物的纪录片带给自己的震撼。
亲生儿子被拐后失而复得,作为父亲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起身狂奔?嚎啕大哭?
都不是。
那位父亲在得知孩子找到后,一边坐在车站,给家人打电话不停说着“找到了”,一边把小声呜咽地哭着,用掌心抹眼泪。
“你发现他异常地冷静,
甚至他在干一些与此无关的事情。”
用心揣摩人物心理,寻找真实的行为动机。
而不是想当然地大鸣大放,追求“炸裂式演技”。
这是只有笨办法,才能做到的事情。
导演娄烨说过一句话:
你非常使劲和努力地演一百分钟,还不如真实地感受一分钟。
毕竟,“演技炸裂”的父亲,可以有千千万万个。
可愤怒与自责交织、面对儿子的疏离痛苦又无力的父亲,独黄渤一个。
演技是个很抽象的东西。
如何让观众能够代入、共情,看不到的地方,也全是功夫。
蒋雯丽演卖鱼女,凌晨4点跑到码头观察鱼贩子;段奕宏演矿工,下到井底将近七百八米,真正体会到走投无路的恐惧;周迅演《风声》里的行刑戏,导演喊卡了,她却仍在感受着人物的绝望和痛苦......
看到真正的演员为角色倾注的精力和热血,又有谁敢说演员是青春饭、表演这行当容易呢?
他们有发自肺腑的热爱。
“我觉得演员这个职业,
是应该得到敬畏的。
因为他们毫无保留地,
把自己的情绪、身体、心灵,
全部奉献给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角色。”
对表演有敬畏,做演员有傲气。
“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艺人,
我的思想是非常老派。
我们只能勤勤恳恳,练台词,练形体,
就觉得这样才是我的艺术生涯。
我非常不屑艺人这个词,我只是个演员,
而且我觉得演员是非常让我骄傲的一个职业。”
有被认可的欲望和野心,但骨子里诚恳谦卑。
“我很担心我演不好,
但是我希望如果是我演的话,
我会非常非常努力,
我一定要是让中国女排的精神,
还有郎平这个形象能够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代的幸运与个人的天分,或许难以复制。
但这份对表演的敬畏与热爱,应该从更多年轻演员身上看到。
观众未必需要再多一个啥皇啥后。
但真的需要更多及格线以上的演技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