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青镇发展(从农业大镇迈向工业强镇)(1)

遂溪县洋青镇光伏发电项目。 记者 陈煜 摄

近日,遂溪县洋青镇上半年工业产值出炉,全镇规上工业产值8.3亿元,这成为洋青工业发展史上新标杆,“工业洋青”正强势突围崛起。

“洋青速度”推动工业崛起

洋青是湛江市的农业大镇,几年间从单纯的农业镇开始阔步迈向工业强镇,靠的是实干和速度效率。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洋青镇团结村的欣业光伏发电项目基地,项目施工正热火朝天,成千亩的土地上齐刷刷都是蓝黑色光伏发电板,正承接着蔚蓝的天中投射下来的阳光。

项目经理谭超介绍说,项目投资9亿多元,按“农光互补”模式分三期建设。去年4月24日开工建设,投资4.5亿元的一期项目到6月29日就开始并网发电。接着今年初又完成二期建设,现在三期项目建设也接近完成,目前完成投资8.6亿元,很快全部并网发电,年产值近1亿元。发展相当顺利,这样的速度和效率,在整个华南地区建设同等规模项目都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一期工程,从开工到并网发电,只用两个月时间,涉及10公里长的高压线路,要建36个铁塔和征地1000亩,工作量和要处理的问题在同类项目建设中是相当突出的。但洋青镇政府全力配合,镇干部日以继夜地干,半夜施工刮伤作物镇干部也出来处理。从征地到建成10公里处输电力线路总时间不过40多天,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洋青速度”。

9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昔日低效的甘蔗地里,现在上面是光伏发电板,下面是藿香南药等农作物,“农光互补”模式在这块土地上展现出生态发展的魅力。谭超说,这样的天气,一天发电收入有40多万元,有这样的投资效率才有这样的经济效益。

“洋青模式”成就工业洋青

洋青是个面积160平方公里的大镇,10多万亩耕地上都种植以甘蔗为主的作物,历史上除了两家糖厂外,工业几乎是空白。如今走在洋青的大地上,光伏发电、木制家具、炼矿、生物制造、食品加工、饲料等产业企业比比皆是,且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展露出蓬勃生机。

近几年来,洋青确立了“工业强镇”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撸起袖子干,使“工业洋青”顺势崛起,如今又成为遂溪县特色经济技术开发区洋青园区,发展大工业的格局拉开了。

洋青镇镇委书记陈赵成说,无工不富,全镇干部发展思想转变了,全镇干部群众动员起来,从软硬两方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逐步形成工业发展的“洋青模式”,全面投入招商引资,努力服务企业。近几年引进了投资9亿元的光伏发电,投资2.6亿元的中澳木业、投资5000万元的康发项目、投资4000万的德鑫矿业、投资3000万元的颜恒生物等工业项目。同时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正大集团从当年投资9000万元建设一个养殖场,到现在建成七个封闭式科学养鸡场,近几年又投资3亿元建成食品加工厂,投资4亿元建设专供肯德基鸡肉生产线,总投资已超10亿元。昌盛鱼粉厂投资5000万技改,一个小厂变身成为粤西最大的超级鱼粉生产厂家,年产值超2亿元。

投资几亿元的洋青工业园区正在拉开大幕,平整的土地边,大型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试产,中澳等项目纷至沓来,工业发展风生水起。

该镇经济办主任李尚大对记者说,现在洋青工业发展势头很猛,从零到有再到大,去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已有16家,年产值18亿元。去年以来,总投资额约14亿元的新建项目竣工投产的超8个,预计明年工业产值会成倍增长,这个历来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正突围崛起为“工业强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