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商丘杨姓(5)明代时,商丘杨姓名人还有著名学者杨东明杨东明(1548年—1624年),字启昧,号晋庵,别号惜阴居士,虞城县人据清光绪二十一年《虞城县志》记载,他生而颖秀,沉毅,敦固,天资聪颖,遇事沉着,待人真诚,尊爱长辈,六岁开始读书,十八岁中秀才,三十岁中举人,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中进士;历任中书舍人、礼部给事中、刑部右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卿、南京通政使、刑部侍郎等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河南商丘不常见姓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河南商丘不常见姓氏(连载商丘姓氏探秘)

河南商丘不常见姓氏

99 商丘杨姓(5)

明代时,商丘杨姓名人还有著名学者杨东明。杨东明(1548年—1624年),字启昧,号晋庵,别号惜阴居士,虞城县人。据清光绪二十一年《虞城县志》记载,他生而颖秀,沉毅,敦固,天资聪颖,遇事沉着,待人真诚,尊爱长辈,六岁开始读书,十八岁中秀才,三十岁中举人,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中进士;历任中书舍人、礼部给事中、刑部右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卿、南京通政使、刑部侍郎等职。

杨东明为官一生,多任朝廷谏官。他心胸坦荡,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他从在礼部任给事中、到刑部任右给事中的二十多年间,奏请皇帝的重大上疏就有数十起,诸如《清朝疏》《慎终疏》《保全善良疏》《弹劾依仗权势贪赃枉法的大百疏》等。这些疏文,切中时弊,为大政所急,当时朝臣称赞他“凛凛风骨如日月行天,有折槛碎阶之风”。在他的著名疏文中,尤以万历三十二年的《饥民图说疏》最能反映他的“凛凛风骨”。

万历三十一年,杨东明从礼部给事中到刑部任右给事中。这年夏季,小麦将熟之际,突发大水,黄河由虞城张堤口处决口,山东南部、河南东部直到徐州一带,大面积土地被淹没,房屋被毁,庄稼无收,死于此灾的男女老少十至七八,“人相食,骨相枕”,景象惨不忍睹。朝中大臣却视若无睹。杨东明慨然上疏:“自中州被灾以来,诸当事臣所缴,惠于皇上者不啻渥矣!臣亦何容置喙哉!顾臣河南人也,离家未久,闻见颇真,欲默默无言,实戚戚在念;欲勉强言之,则洒泣而笔不能下。恐皇上览之当亦潸然出涕也!近廷臣自南来者,所传光景益恶,而其祸将不独在民己也。臣为苍赤抱痛,复为宗社怀忧,谨披沥为皇上陈之。”“去年五月,二麦(大麦、小麦)已见垂成,忽经大雨数旬,平地水深三尺,麦禾既已朽烂,秋苗亦复残伤。且河决堤溃,冲舍漂庐,沃野变为江湖,陆地通行舟楫。水天无际,雨树含愁。民乃既无充腹之资,又鲜安身之地。于是,扶老携幼,东走西奔,饥饿不前,流离万状。夫妻不能相顾,割爱离分;母子不能两全,绝裙抛弃。老羸方行而辄仆,顷刻身亡;弱婴在抱忽遗,伶仃待毙。跋涉千里,苦旅舍之难容;匍匐归来,叹故园之无倚。投河者葬身鱼腹,自缢者弃国园林。凡此,皆臣居乡时闻且见者也。迨至今日,更不忍言。断草莱以聊生,刮树皮以充腹。枯容黧面,人人俱是鬼形;恨天怨地,个个求归阴路。向言犹卖儿女,今则割儿女之尸体;昔也但弃亲身,今则食亡亲之骨肉。道路警急,行旅戒严,村落萧条,烟火断绝。难支岁月,乃相约以捐生;无耐饥寒,遂结聚而为盗。昼则揭竿城市,横抢货财;夜则举火郊原,强掠子女。据此,汹汹靡宁之势,已有岌岌起变之势。此臣近日所闻甚于昔日所见,过此又不知何如也!”

为了更具体形象地说明灾区情况,杨东明随疏又绘制饥民图十四幅,有《水淹禾稼》《河冲房屋》《饥民逃荒》《夫奔妻追》《卖儿活命》《弃子逃生》《人食草木》《全家缢死》《刮食人肉》《饿殍满路》《杀二岁女》《盗贼夜火》《子丐母溺》等,冒死为民请赈。他在疏中还说:“臣闻,君为民之父母,民为君之赤子。今赤子既已无聊矣,而君父何忍坐视哉!……今蠲租之令不下,则有司之催科犹严;内帑之金不施,则下民之仰望顿失。催科严,则有刑罚以驱之叛;仰望失,则无恩德以结其心。以无所可怀之德,迫于有所可畏之刑,即慈母不能保其子,而国家能以有其民宁!”“故论君民一体之情,则不忍不蠲,不忍不赈;论利害相关之事,则不可不蠲,不可不赈。”“盖古者,乐岁相仍,犹然用一缓二,今也生民相食,何忍剥髓敲骨……” (267)

来源:商丘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