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郭德纲

七岁从艺,饱尝世态炎凉,终成“角儿”

1979年,年仅七岁的郭德纲就开始学习评书。随后又开始学习相声、西河大鼓。1989年,又继续拜大咖杨志刚为师学相声,可以说年纪轻轻就练就了“说学逗唱”十八般武艺。

郭德纲有几个儿子大儿子郭麒麟(郭德纲让儿子郭麒麟15岁就辍学说相声)(1)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2003年,郭德纲的德云社已成立7年,依然没啥名气,手头拮据之下只能去参加真人秀,他被节目组安排在商品橱窗里待48个小时,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像猴子一样被行人围观、嬉笑、嘲弄。

郭德纲有几个儿子大儿子郭麒麟(郭德纲让儿子郭麒麟15岁就辍学说相声)(2)

“我腻了,我腻了,这是人干的吗”。48个小时过去了,几乎不眠不休,餐餐啃泡面的郭德纲差点就不想拍了。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赢得了满堂喝彩。

命运终究眷顾了这位努力的人,两年后,德云社大火,郭德纲也终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角儿”。

教育儿子:可以没文凭,但是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以不读书。

郭德纲虽然从小学艺,学历不高,为此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屈辱。

但这没有影响他的学识,从小郭德纲就一直坚持看书学习,可谓是博览群书,出口成章,有人说他甚至有做诗人乃至哲学家的潜质。

对于儿子郭麒麟的教育,他秉承着“赏罚分明”原则。即使工作再忙,也会回家检查郭麒麟的作业,做得好奖励,做不好就惩罚。

在生活中,为了防止郭麒麟仗着自己“少班主”的身份恃宠而骄。从小郭麒麟也没有受到特殊待遇,跟郭德纲的徒弟们一起吃大锅饭,睡大通铺、一起练功。郭德纲对待儿子的标准甚至要更加严厉,要他处处让着自己的师兄弟们。

郭德纲有几个儿子大儿子郭麒麟(郭德纲让儿子郭麒麟15岁就辍学说相声)(3)

天下爹娘没有不疼爱孩子的,你宠着他,但外面人不都是他亲爹。你把他骂够了,出去之后就没人骂他了。

尽管在教育方式上很严格,但在态度上郭德纲又很民主,充分听取儿子的主见。

小时候,郭麒麟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子承父业去说相声。而是去从事其他的普通职业。郭德纲也没有强迫儿子,随着他兴趣发展。

但或许基因的力量外加耳濡目染,最终在初三,郭麒麟还是打算去学相声。

既然要说相声,那继续上学显然未必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了。青少年时期正是记忆力的高峰期,要是错过这段黄金期,等大学毕业再来学恐怕也难成“角儿”了,于是郭麒麟只能向父亲摊牌:我想退学去学相声!

郭德纲有几个儿子大儿子郭麒麟(郭德纲让儿子郭麒麟15岁就辍学说相声)(4)

尽管内心还是希望儿子将来能接班,但郭德纲也怕儿子只是一时兴起,于是告诫道:可以没文凭,但是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以不读书!

郭德纲有几个儿子大儿子郭麒麟(郭德纲让儿子郭麒麟15岁就辍学说相声)(5)

郭德纲曾经在亲笔自传《过得刚好》提及对孩子的教育:

在学校可以不读,在家一定要读。我给我儿子最近留的功课就是读一读《二十四史》,读《清史稿》,读完这些东西,我给不了他文凭,但是这些东西我儿子会受用终身。

“读史使人明智”,退学不代表停止学习,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郭麒麟无论是在专业技能还是文化素养上都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未来注定会扛起相声界的大旗。

半生经验,倾注于这本亲笔自传《过得刚好》

对于成名前的这些心酸往事,以及背后的家庭故事,郭德纲一向很少提及。

但在他的这本亲笔自传《过得刚好》中,郭德纲讲述了他和德云社崛起过程中很多鲜为人知的“江湖往事。书里有很多郭德纲当年的资料和照片,也有相声圈子的江湖中的各种明争暗斗的秘闻。通过看这些一手资料,我们才能更了解到为何说郭德纲“凭一己之力拯救了相声界”。以及他在家庭教育上究竟有何独到之处,能够“虎父无犬子”,培养出郭麒麟。

郭德纲有几个儿子大儿子郭麒麟(郭德纲让儿子郭麒麟15岁就辍学说相声)(6)

书中你能看到郭德纲四十多年的人生经验,读过之后能让你比起没看过的人,对人生有更多的感悟和不一样的看法,让你的思维和格局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变得更加明智,也更加勇敢,或许会改变你未来的道路。

此书为官方正版,原价89元,优惠价仅需39元。书的干货满满,只需要一顿饭,一张电影票的钱,就能获得郭德纲全部的人生智慧,相信不管是自己阅读还是转赠亲友,都会物超所值!

大家不要错过这本好书,点击下方链接立即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