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根据真实山难事件改编的灾难大片《绝命海拔》,以其壮美的画面, 让国内观众尤其是很多登山爱好者大呼过瘾,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世界为什么有人挨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世界为什么有人挨饿(绝命海拔的背后:你所不知道的西方歧视)

世界为什么有人挨饿

最近,一部根据真实山难事件改编的灾难大片《绝命海拔》,以其壮美的画面, 让国内观众尤其是很多登山爱好者大呼过瘾。

但一部以珠穆朗玛峰为主题的电影,英文名称为何却是“Everest”?这个被许多观众忽视的细节折射出的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清朝最早在地图上标注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两国边界上。它的北坡在我国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藏语中“珠穆”是女神之意,“朗玛”表示第三。因为在珠穆朗玛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在藏族神话中珠穆朗玛峰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

对珠峰最早的文献记载始于元朝,其名称为“次仁玛”。1717年,清朝测量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测绘《皇舆全览图》时,根据藏语以“朱姆朗马阿林”命名,“阿林”是满语,意思是“山”。1719年的铜版《皇舆全览图》最早在地图上正确标志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和满文名称,1721年的木版图上又出现了其汉文译名,这是地理发现史与测绘史上的重大事件。1771年,《乾隆内府舆图》以“珠穆朗玛”一名替代了“朱姆朗马”,遂沿袭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访问德国时曾送给默克尔一套中式瓷器花瓶,而默克尔送给的礼物则是一幅18世纪德国绘制的第一幅中国地图,该图的原图就是源自《康熙皇舆全览图》,这幅全览图也是第一幅描绘西藏的地图。

默多克送地图

别有用心,英国人殖民印度后给珠峰改名

英国在18世纪殖民印度后,由时任印度测量局局长、英国首席测量师乔治·额菲尔士在1830-1843年间发现珠峰。由于当时清朝、尼泊尔对欧洲人十分戒备,英国人只能在印度平原遥测喜马拉雅山,对喜马拉雅山脉高峰的当地名字也一无所知,为了表示那些山峰,他们就采用罗马数字,从东到西,给山峰排列号数。喜马拉雅山脉的东部有79座峰,珠峰当时排在第15位,所以被命名为Peak XV。

1852年,英国人测出Peak XV高度为8840米,从而发现了世界最高峰是珠峰,当时的印度测量局长乌阿是个逗比,竟然断定珠峰没有名字,建议命名为“Everest”即“额菲尔士峰”,以纪念他的前任局长George Everest。

如果称珠峰为XV,作为测量时的一个代码似乎并无不妥,但用一个外国人名字,并以纪念为目的给世界最高峰正式命名,实际上是更名,就大有问题了。乔治·额菲尔士对此也有所异议,认为依照地缘政治,珠峰应保留本土名称。但当时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竟然批准了“Everest”的命名提议。

如果说当时英国人给珠峰命名是在“无知”情况下随意而为、尚可理解的话,当1921年英国探险队到达珠峰,知道珠峰本名之后的表现,就是一种霸道和帝国主义姿态了。

当时的探险队队长明确报告,西藏人称额菲尔士峰为珠穆朗玛峰,照理说此时正是恢复珠峰原名、纠正错误的时候。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却拒绝这样做,他们傲慢地表示:“我们现在已经确知藏名是珠穆朗玛,但额菲尔士峰是个例外,必须维持我们熟知的欧洲名称。”其实在此之前,皇家地理学会就打定主意,绝不改名,“从夏尔巴人那里知道,他们以珠穆朗玛的名称来称额菲尔士峰。我希望探险队即使找到它的真正名称,清清楚楚地写在山上,我们也不要理它”。此时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已毫无道义可言,地理科学已经成为殖民的工具。

据传当时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长竟是1904年带兵入侵西藏、大肆屠杀藏民的殖民者荣赫鹏。当时,荣赫鹏领导一支英国探险队赴西藏,表面上是解决锡金—西藏边界问题,而其真正目的是在西藏建立英国霸权,探险活动也成为事实上的入侵。

1951年,尼泊尔获得独立,额菲尔士峰这一带有殖民主义印记的名字也被原有的名称“萨迦玛塔”(Samarghata)所取代,该名称是生活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尼泊尔人民对世界最高峰的称谓,其意是“高达天庭的山峰”,成功捍卫了自己民族对世界最高峰的称谓。

1952年,中国对“珠穆朗玛峰”的名字予以正名。

1952年5月27日,《人民日报》在第3版刊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通报“额菲尔士峰”应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外喜马拉雅山”应正名为“冈底斯山” 》的文章,全文如下:

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于五月八日发出通报。通报说明:“额菲尔士峰”应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外喜马拉雅山”应正名为“冈底斯山”。通报全文如下:我国西藏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原名“珠穆朗玛峰”。远在公元一七一七年(即清康熙五十六年),清朝理藩院主事胜住会同喇嘛绘制西藏地图时,即根据当地藏族的习惯称呼开始用这个名称。“珠穆朗玛”是藏语“圣母”的意思。但自一八五二年印度测量局测得此峰高度以后,西人便从一八五八年起,将印度测量局局长额菲尔士(英国人)的名字作为此峰的名字。我国编撰地志舆图的人也盲目地采用了这个名称。用帝国主义殖民官吏的名字来称呼我国的最高山峰,实在是很大的一个错误。 同时,多数地志舆图中,对于西藏境内的“冈底斯山”,一直沿用着“外喜马拉雅山”这一极端错误的名称。冈底斯山横亘西藏中部,位在喜马拉雅山以北,英帝国主义者竟以其侵略者的观点,妄称此山为“外喜马拉雅山”,这种称呼也是非常荒谬的。 此后无论教科书、舆图或其他著作,凡用到珠穆朗玛峰或者冈底斯山时,都不得再误称为“额菲尔士峰”或者“外喜马拉雅山”。

中国政府此举旨在维护中国主权,清除英国殖民主义在西藏的影响。

让我们牢记珠穆朗玛-Qomolangma

虽然在我国国内已经恢复了珠峰的原有名称,但在国际上,除了少数国家采用了珠穆朗玛(Qomolangma)外,大多数国家还在沿袭英国人的说法使用Everest,这也是《绝命海拔》英文名称的来源。

许多中国人在学英语过程中并不知道珠峰为什么叫“Everest”的历史原因,也因此一直误用。可能有人会问,一个名字至于那么较真吗?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自行搜索“汉城”改称“首尔”的一些资料进行脑补。

在这里,小编也号召大家,拒绝“Everest”,正确使用珠穆朗玛峰的英文名称Qomolangma,只有它才能充分体现珠峰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西藏网 文/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