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梅州市在清代称为嘉应州。这里便是太平天国在南方的最后一支部队,康王汪海洋的人马最终失败的地方。嘉应州之战是南方太平军的最后一战,下面就给大家讲述一下这场悲壮的血泪之战的详细经过。

太平天国时期的太原是哪里(嘉应州的悲歌记太平天国余部在广东梅州的最后血战)(1)

太平军最后覆亡之地:梅州黄沙嶂

(一)

汪海洋是安徽全椒人,1853年参加太平军。开始追随石达开,1857年随着石达开出走。1860年,他又回归洪秀全的麾下,成为了李秀成的部将。后来,被封为康王。

太平天国时期的太原是哪里(嘉应州的悲歌记太平天国余部在广东梅州的最后血战)(2)

1863年汪海洋协助陈炳文一同防守杭州,他奉命镇守余杭。1864年初,由于陈炳文放弃了杭州,他不得不也放弃了余杭,随同陈炳文一起到江西投奔侍王李世贤。

天京失陷后,陈炳文投降清廷,汪海洋被鲍超击败,被迫随同李世贤一起逃往福建,在漳州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

1865年,左宗棠率领大军到福建围剿。到了5月,汪海洋与李世贤被迫放弃漳州,向着广东转移。由于汪海洋没有和李世贤很好地配合,结果李世贤的部队遭到全歼。只有汪海洋较为顺利地突出重围,来到了广东,与当地的天地会起义军会合,占据了嘉应州的镇平县(今广东省蕉岭县)。

8月,李世贤单人逃至镇平与汪海洋会合。汪海洋因为担心李世贤会带着昔日的部下来反对自己,所以竟然一不做二不休地把李世贤杀害。他这样做使得军心离散、士气低迷,为将来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到了1865年8月这个时候,整个长江之南,就只剩下汪海洋一支孤军了。汪海洋真的是陷入了清军的汪洋大海之中,难觅出路了。

然而,汪海洋本人的两个特点,使得他和他的部队得以继续坚持战斗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太平天国时期的太原是哪里(嘉应州的悲歌记太平天国余部在广东梅州的最后血战)(3)

汪海洋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他这个人对于太平天国特别的忠诚。尽管他是安徽人,尽管他是半路出家参加的太平军,但是他却对太平天国的事业一往情深,始终都不肯背叛自己的初心。不管环境恶化到何等的地步,他都从来也没有动过投降的念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说什么也要为天国战斗到最后一刻。

汪海洋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具有很高的军事天赋。汪海洋的军事才能完全可以与陈玉成、李秀成相比,在很多次战斗中,他都表现出了非比寻常的才干。正是靠着汪海洋的领导,这支末日孤军才能在清军的重重围剿之下屡屡转危为安、逢凶化吉。

此时,在1865年的8月,形势又变得异常紧张起来。左宗棠指挥的湘军已经从四面八方向着镇平围拢了过来,汪海洋已经处于一种被包围的态势。

对于汪海洋来说,当前对他威胁最大的还不是清军的进攻,而是他手下的部队不断有人叛变投敌。9月初,列王林正扬就叛变了,他还出卖了来王陆顺德,导致太平军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马,形势变得更加危急。

当然,汪海洋收到的也不都是坏消息,也有好消息。最大的好消息就是,湘军鲍超的部队哗变了,叛军竟然来投奔他汪海洋了。

(二)

鲍超是湘军数一数二的名将,他指挥的霆字营威震天下,战功赫赫。

然而,霆字营在战争中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像南京、苏州、杭州这样的大城市,霆字营都没有捞到机会去攻打,只是打下了几个江南的小县城。像曾国荃的吉字营,还有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都在打下大城市后靠着抢劫掳掠发了横财,人人腰包鼓胀。和他们比起来,霆字营的将士们觉得自己太吃亏了,简直就是后娘养的。

就在此时,又出了一桩火上浇油的事情。由于阿古柏窜犯新疆,清廷下旨,调鲍超的霆字营到新疆平乱。这下,霆字营的将士可是炸锅了。

为了朝廷流血流汗这么多年,不但金钱美女捞不到,却反而还要到荒凉的大西北去打仗!这不等于被充军发配了吗?

太平天国时期的太原是哪里(嘉应州的悲歌记太平天国余部在广东梅州的最后血战)(4)

于是,霆军将士一怒之下,在武昌的金口哗变,有8000多人在一个叫黄矮子的小头目的带领下,去南方寻找太平军入伙。他们一路南下,沿途清军无人敢挡,到了7月,他们来到了广东,加入了汪海洋的队伍。

尽管这支叛军在后来的战斗中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但是他们的加入还是让汪海洋精神倍增,他试图占领嘉应州,为自己获得一块更大的根据地。

7月中旬,汪海洋率军向着嘉应州进逼。在新埔附近了消灭广东清军林保所部千余人。但是在进攻嘉应州的作战中,遭到清军总兵方耀所部大量洋枪的阻击,伤亡很大,未能获得成功。

此后,由于广东的夏季天气酷热,湘军水土不服,疫病流行,所以进攻的节奏缓慢了下来,直到九月份,湘军的各路人马才开始恢复了对镇平的攻势。

汪海洋见进攻嘉应州无望,清军又开始四面合围,留在镇平显然是不可以的,于是,他决定北上江西,到那里开辟新的根据地。

9月下旬,汪海洋指挥太平军向着江西转移。清廷江西巡抚刘坤一慌忙调集兵力阻截。江西按察使席宝田、提督娄云庆率军堵住了太平军进入江西的主要通道。而左宗棠手下的高连升、康国器也率领湘军从后面追了上来。

在险恶的环境下,汪海洋的部队里不断有人投降,部队人数越来越少。到10月份,全军只剩下了三万多人,能战的精兵也只有一万上下。

然而,汪海洋依旧是毫不气馁,他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军事天赋,在清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闪转腾挪、声东击西,冷静地寻觅战机,等待着有利于自己的机会出现。

10月初,战机终于出现了。湘军高连升、康国器率军对汪海洋穷追不舍,但是汪海洋十分机敏地避开了他们的攻击,转而在广东省兴宁县的黄陂圩给湘军设下了埋伏。

太平天国时期的太原是哪里(嘉应州的悲歌记太平天国余部在广东梅州的最后血战)(5)

10月3日,湘军的辎重部队进入了太平军的伏击圈。太平军奋勇出击,歼敌四百余人,杀死参将邹朝瑞,夺去大批辎重军火。

高连升得知辎重被夺,气得火冒三丈,立即率军猛追,结果在10月4日又中了汪海洋的埋伏。都司关镇邦被击毙,湘军损失五百余人。

左宗棠得知战败的消息,不禁暴跳如雷。他这个人一向心胸狭隘,喜欢诿过他人。这次败绩的责任,他全都推到了广东本地清军的身上,接连向着朝廷告状,声称广东方面不配合,不积极“剿贼”。此时在广东主事的巡抚正好是左宗棠多年的至交好友郭嵩焘,结果,左宗棠连郭嵩焘的面子都不给,多次在奏折里对广东方面破口大骂。郭嵩焘被气得不轻,于是也反过来在奏折中说左宗棠“驱贼入粤”,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两位好友竟然掐起来了,不过好在他们两人还没有就此彻底决裂。

(三)

汪海洋在取得兴宁的胜利之后,率军北上江西。左宗棠调集闽、粤、赣三省的兵力围追堵截,如影随形。

于是,汪海洋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带领着太平军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尽一切可能调动敌军。到了12月4日,汪海洋率军从广东省和平县向龙川县逼近,摆出了一副西进的架势。左宗棠急忙调集部队扑向龙川,打算把汪海洋包围在龙川的大山之中。

然而,汪海洋这不过是虚晃一枪。他见左宗棠中计,便于12月6日在龙川县的麻布岗突然掉头向东,一昼夜急行军三百里,出现在了嘉应州的城下。嘉应州兵力空虚,汪海洋乘机发动进攻,于12月8日将嘉应州占领,又取得了一个不小的胜利。

胜利固然可喜,但是这并不能扭转敌强我弱的根本形势。清军很快就出现在了嘉应州附近,而且越来越多。对于汪海洋来说,他的最佳选择当然是主动放弃嘉应州,继续打运动战,争取在运动中歼敌,这样可以坚持得长久一些。

然而,汪海洋到了嘉应州之后却不走了!他开始派人构筑工事阵地,似乎是想要在这里长期坚守。这显然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太平天国时期的太原是哪里(嘉应州的悲歌记太平天国余部在广东梅州的最后血战)(6)

汪海洋到底是怎么想的,后人已经无从知晓。很显然,他不会想不到如果留在嘉应州不走,那就会落入清军的重围之中。可是,他依然还是这么做,这其中的原因实在是让人难以琢磨。或许,汪海洋此时已经豁出去了,他大概是认为:反正留也是死,走也是死,不如干脆就在这里和清军轰轰烈烈拼一场算了,拼一个够本,拼俩赚一个。大丈夫死也要死个痛痛快快!

左宗棠见汪海洋留在嘉应州不走了,心中不禁窃喜。他急忙调集军队从四面围拢。湘军高连升、康国器、刘典等将领指挥着部队从四面慢慢地靠近嘉应。这时,鲍超也率军赶来了。他是来戴罪立功的,因为这里有他的霆字营叛军啊。

清军一开始担心汪海洋再次施展出腾挪手段远走高飞,所以并不敢过早地攻城,只是从四面首先形成包围之势,然后再一步步地缩小包围圈。

直到1866年的1月10日,湘军高连升、刘清亮才率领湘军小心翼翼地从嘉应州东北部的樟树坪开始向前推进。

当清军刘清亮所部推进到了一个叫做双板桥的地方时,突然遭遇了大批的太平军。有上万名太平军铺天盖地地向着清军冲来。一支数百人的洋枪队冲在最前面,飞蝗一般的子弹向着清军射来。清军游击朱体盛等人当场毙命。

在后面的高连升见此情景,急忙率领中军主力上前迎敌。双方上千支洋枪对射,激战之中,清军中一个名叫钱桂仁的都司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个钱桂仁可不是一般人。他原是太平天国在江苏太仓的守将,正是他率先投降了淮军,才导致太平军在整个江南的防御体系崩塌。现在,他终于死在了太平军的枪口之下,汪海洋也算是为天国报了一个仇。

再说汪海洋见清军火力凶猛,就灵活地改变进攻方向,派兵从两翼包抄清军。在太平军的打击下,清军损失严重,多名军官被击毙。高连升见势不妙,只好下令撤退,清军边打边退,又退回了在樟树坪原有的营盘。汪海洋也没有追击,而是乘胜收兵。

(四)

1月15日,左宗棠本人抵达广东大埔县,亲临前线指挥。在他的授意下,刘典指挥高连升、康国器、王德榜等部队步步为营,继续从樟树坪一带向着嘉应州推进。到了1月28日,清军推进到了城北的塔子坳,并且打算在这里筑造营垒。

当天黎明,汪海洋与天将胡永祥率领主力,向着塔子坳的清军发起了猛烈进攻。太平军漫山遍野,气势惊人,清军刘典、王德榜在深坑遭到太平军包抄,战败退走,撤往佛子高、双板桥一带。汪海洋乘胜进攻,在塔子坳与湘军高连升、康国器、黄少春等部队展开了激烈的血战。

太平天国时期的太原是哪里(嘉应州的悲歌记太平天国余部在广东梅州的最后血战)(7)

双方恶战多时,胜负难分。在激战之中,康王汪海洋突然头部中弹,倒在了血泊之中。关于他的死,说法甚多。有一种说法是,由于汪海洋身先士卒、带头冲锋,所以被清军那边的太平军叛将丁太洋认出。丁太洋立即报告给清军将领。清军集中数十只火枪,对着汪海洋集中射击,结果汪海洋中弹牺牲。另一种说法是,太平军军中的李世贤旧部趁乱给侍王报仇,在混战之际,对汪海洋开黑枪,导致汪海洋牺牲。

由于汪海洋中弹倒下,太平军群龙无首,被迫收兵回城。当天晚上,汪海洋伤重牺牲。太平军失去了他们的主心骨。

汪海洋死后,偕王谭体元被推举为全军首脑。谭体元是广西象州人,他也是当初随同石达开一起出走,后来又和汪海洋回归天京的那部分人中的一员。

谭体元不像汪海洋,他是不愿意在嘉应州死守的,于是他打定主意要突围而走。在具体的突围路线上,太平军内部产生了分歧。有人主张向西走,直趋兴宁;还有人主张向南走,经丰顺去潮州。

到了最后,大家终于取得了一致意见,从南面突围。

然而,不管从哪面突围,实际上都没有用处了。因为太平军内部出了叛徒,奉王黄十四此时已经暗中投降了清军。黄十四把太平军的突围计划偷偷告知了城外的清军。清军已经掌握了太平军的动向。

2月6日,谭体元派兵向着城北的鲍超军营发起佯攻,希望能够把清军的注意力吸引到北部,当然这不会有什么作用。

2月7日夜,谭体元率太平军从嘉应州西南门潜出,由猛将胡永祥开路,全军沿着黄沙嶂小路行进,直奔新田方向。

黄沙嶂地势险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太平军前进速度十分缓慢,而且队伍被拉得很长,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太平天国时期的太原是哪里(嘉应州的悲歌记太平天国余部在广东梅州的最后血战)(8)

清军总兵刘明灯、简桂林等部队迅速从四面包围上来。2月8日天亮时分,清军追上了后队的偕王谭体元等部队。双方展开了激战。太平军无力支撑,全军溃败,偕王谭体元见大势已去,纵马跳下悬崖自尽。但是,坠崖后却未死,后来被清军俘获。

清军高连升、康国器,以及鲍超等部队,一路追至大田,与胡永祥带领先锋部队展开激战。最终,太平军大败,胡永祥被俘。

到2月9日,太平军已经溃不成军,纷纷开始投降。只有东平王何明亮以及霆军叛将黄矮子还在坚持战斗。他们带着少数部队左冲右突,但是始终无法突破清军的包围。战至2月10日,何明亮和黄矮子的部队最终被清军消灭,二人皆被俘获。

2月10日,太平军最终全军覆没。除了谭体元和胡永祥等人被俘之外,还有金王钟英、怀王周仕福、幼沛王谭标、宗王汪启贤、赞王赖阿养、列王李海青等人也都被俘获。最终,谭体元、胡永祥、黄矮子等人均被清廷杀戮。

就这样,江南的太平军从此画上了句号。太平天国的历史终于走到了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