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是满族人所建立的,由于满族人人数不多,所以清政府对于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汉族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们要淡化满汉的界限,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改变满洲人的语言、文字以及生活特征。
比如在满语满文这件事上,清朝统治者就是矛盾重重。公平地说,无论是底蕴、成果还是实用性来说,满语肯定是不能和存在了几千年的汉语相提并论。清朝的文化,包括科举考试,都是要学四书五经,那满语满文实际上完全可以被汉语替代。
但是,出于保留满人特征的目的,清朝的历代皇帝,虽然一个比一个更仰慕汉文化,但没有一个皇帝敢于放弃满文。学者普遍认为,从康熙起,清朝皇帝就配备了满语老师和汉语老师。乾隆的满文水平和汉文水平是差不多的,此后的清朝皇帝普遍上汉语能力高于满语,但没有人不会满语。
不过到了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时候,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多人相信,他根本不会满语,典型的事例有两个。
一个是在解放后,郭沫若关心刚刚经过改造的溥仪,正好他手头正在研究清朝历史,便想邀请他当自己的助手。没想到,溥仪听说后却苦笑着拒绝了。他说自己不会满语,自然谈不上研究满文写成的清朝历史。小珏确实没有查到这个故事的出处,但网上却铺天盖地地流传着,希望了解的朋友能够留言告知。
另一件事,是溥仪回忆自己学习时已经是在退位之后了,虽然贪玩,但他对很多功课都比较感兴趣,唯独对满文提不起兴致。他有个满文老师叫做伊克坦,溥仪并不喜欢这个古板的老先生,以至于学习了多年之后,只会一个单词。那就是在满族大臣向他请安时,他会用满语说:伊立(平身)。
这段话是溥仪在晚年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所述,按理来说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但是,深究种种端倪,这个说法即使是他本人提出,也很难让人相信。
第一个证据就是溥仪不光学习过汉语、满语,还学习过英语。他曾经用满文给英语单词注音,这份稿纸就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现在游客们还能看到。如果溥仪不懂满文,那么他为什么会用满文给英语注音?这充分说明,溥仪不仅会满文,而且还发现满文发音与英语之中的共通之处。
其次,溥仪学习满语可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九年时间。即使是在张勋复辟的那几天时间,溥仪事务繁忙,也在伊克坦的指导下学习满文,并没有半点放松。溥仪又不是傻子,相反他学习其他语言都很快,难道九年时间,专人辅导,并且还在有满语的语言环境下,就只学了一个单词?这岂不是匪夷所思?
再次,从溥仪的满语老师来看,也非泛泛之辈。这个伊克坦,溥仪虽然不喜欢,却是一个饱学之士。他是满州正白旗人,光绪年间进士,在担任左副都御史时期,就兼任满蒙文学堂监督。可以说,他的教学经验是丰富的,从宣统三年起,他就到毓庆宫担任溥仪的满文老师。
之前的宫中规矩,是满文老师必须站着给皇帝学生讲课。但隆裕认为在那个时期,更应该尊师重道,因此规定伊克坦可以坐着讲课。溥仪再顽劣,先有隆裕后有四大妃管束,不可能只学会一个单词。那样的话,伊克坦老师不仅没有座位,恐怕还会被替换。实际上,伊克坦教习了溥仪近十年的满语,位置却岿然不动。这说明,逊清朝廷对他的教学成果还是满意的。
因此,对溥仪研究很深的王庆祥在著作中认为,溥仪起初对满文反感是有可能,满文学得差也是有可能,但后来不断进步,口语也说得不错,经过4年的学习后就能越读满文书籍《圣谕广训》、《满洲孝经》了。
那么,溥仪为什么要在自传中说出这样并不靠谱的话?可能也是因为有过太多的人生经历,希望能够回归平静,不愿意再卷入是是非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