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1)

#东航空难祈祷#

东航MU5735航班事故发生后,全国上下都处在一片震惊之中,大家都对事故遇难者致以沉痛哀悼。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也是在最初的震惊中沉痛无以复加,而对于之后的事故进展更是倍感担忧。因为任何重大事故发生后,对于幸存者、遇难者亲属,甚至目击者和救援人员,我们更担心一种心理创伤的发生。那就是—急性应激障碍

这个时候,我们国家也一定派出了大量的心理工作者,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预防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前一段时间,国家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马弘更是呼吁“心理救援不是从专业人员到位了才开始,而是应当从媒体报道就开始。”

那么我们作为普通人或者媒体人,更应该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乱转发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更不要随意打扰遇难者亲属,以免对亲属造成更大的伤害。

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如何避免扰乱心理救援工作,我们有必要了解急性应激障碍是什么,又是如何预防的。

一、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很多意外事件,比如失业、分手、考试失利等等,这些事件很多时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并且因为事发突然,可能会让我们的情绪和身体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种意外事件就称为应激事件

应急事件发生后,我们的身体内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大脑,在接受了应激事件的精神刺激后,我们大脑就会通过一系列的反应,会生产出一些激素,这些激素释放到全身,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比如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增高、肌肉紧张等等,而我们的情绪也会变得激动、紧张、焦虑、恐惧等等。这些反应,就是我们所谓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实际上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警觉性,让我们的身体有更大的能力应对挑战。但是,如果这个应激事件过于强烈,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精神承受能力,那么就会造成精神创伤,甚至导致某些严重疾病的发生。

比如,亲眼目睹惨剧发生、经历了重大的交通事故、遭遇了暴力袭击、被虐待或强奸、经历了亲人的忽然死亡、遭遇了洪水、地震等重大的自然灾害,甚至经历了战争等等,这些严重的应激事件,一经发生,可能会在几分钟到数小时之内就会使我们产生强烈的恐惧、害怕、无助感,甚至麻木感、不真实感、部分失忆或者惊吓反应、人格解体等等精神症状。这就是急性应激反应

二、急性应激障碍都有什么表现

在遭遇了强烈的应激事件后,如果超出了我们内心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急性应激障碍,而不同的人群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反应,又大都不同,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主观的麻木感:整个人给人以淡漠、木然的感觉。感觉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不想外出参加任何活动,很少与人交谈和亲近,自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下降,不愿与别人发生情感上的交流,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与整个现实世界显得格格不入。严重的时候会觉得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以致产生轻生的念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高度的警惕危险事件发生。

2、意识水平降低:这是最常见的表现,会在应激事件刚开始的时候,出现一种“茫然”的状态,完全不知道怎么应对,外界的很多事情很难吸引自己的注意,甚至理智思考的能力降低,可能会发生一些鲁莽和冲动的事情。

3、非真实感:就是感到对周围环境的清晰程度降低,感到周围事物变得模糊不清,毫无生气,缺少生动感,看什么东西都感觉隔了一层纱窗,听声音感觉隔了一道屏障,因此认为外界变得不真实了,都是假的一样。

4、人格解体:体验到自己的思想、情绪与行为变得不真实,感觉脑子不清晰,体验不到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

5、分离性遗忘:突然出现不能回忆自己重要的事情,特别是丧失近期的阶段记忆,一般围绕应激事件的记忆。如果让他们去回忆这一段记忆,就会变成记忆空白。有的患者可能持续几个小时,但有的可能持续几年的时间。

6、闪回:就是重新体验到了受创伤的应激事件,感到这种应激事件好像重新发生一样,使得患者又重新体验到了那种悲伤、恐惧、害怕的感受,使人非常痛苦。因此我们说,不要过多地打扰他们,让他们谈感受、去回忆,这些都可能让他们重新闪回,重新体验一次痛苦。

7、回避行为:在应激事件后,人们对相关的事件采取回避的行为。包括回避具体的场景与情境,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等等。他们极力不去想这些事件有关的人与事,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有关的交谈,任何媒体访谈及涉及法律程序的取证过程往往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8、过度焦虑:明显的焦虑和过度反应带来了失眠、、容易爆发或愤怒、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周围的环境过度敏感、过度的惊吓以及坐立不安、心神不定、走来走去,甚至惶恐害怕等等。

9、社会功能损害: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思考学习能力下降、工作技能退化等等,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10、导致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会导致酒精滥用、暴力攻击倾向、儿童问题行为、药物滥用(主要是抗焦虑、抗失眠药物),甚至毒品滥用等等。

三、应该如何预防急性应激障碍

首先,我们社会的心理救援体系在灾难发生之初,就已经做好应有的准备,成立危机干预队伍,对遇难者家属、现场救援人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等等。

其次,作为遇难者家属的亲朋好友和社会,也要对他们进行有力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最后,作为普通大众和媒体,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要去干扰救援行动,不要去刻意地打扰遇难者家属的生活,不要随意的评论事件本身以及涉及的相关人员。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所面临的灾难事件;帮助他们调节好心理状态,及时抚慰他们内心的创伤,希望他们能够尽早从悲伤中重新站起来,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