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孙氏在他家庙庭之中,使用了周天子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行列,孔子说:“这样的事情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忍心去做的呀!”

本章孔子讲的是礼。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注解(论语八佾篇新解)(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季氏”,鲁国大夫季孙氏;“佾”,即舞蹈中的行和列,古代的舞蹈是以八人为一列,“八佾”,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舞”,使人舞蹈;“庭”,即庭院,此处指的是自己的家中。

在古代,做事情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就连贵族家中使人跳舞作乐都是一样。按周礼,天子用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共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士二佾,十六人。有的书上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六佾指的是六行六列,共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二佾,四人。综合来看,以前一种说法为准。

这一句话,虽然是一个陈述句,但却是表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季孙氏以大夫这一等级身份,却在家庙之中作八佾之舞;也就是说,季孙氏之人僭越了周礼,心中怀着不臣之心。在孔子看来,这样的做法,是极其大逆不道的行为,显然更是与儒家所提倡“忠君”思想背道而驰。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注解(论语八佾篇新解)(2)

所以,在这章与接下来的一章,都是斥责季氏“三桓”的。而这也是学习理解这两章时,必须把握的关键。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即“这样的事情”;“孰”,疑问代词,即“哪个”的意思;“忍”,在此处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忍受,二是忍心。根据“忍”字两种不同的解释,孔子这一句话,便会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其一:当作为“忍受”来理解的时候,就可以理解为“这都可以忍受,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忍受”。显然,这种理解方法,更加符合当今的习惯。从语义上来讲,以鲁君为此句的对象,可以表达出鲁君对于季孙氏的不满,明显也能够说得通。然而,孔子在这一章所言,明显对象是季孙氏,所以这样的理解方法,是不符合孔子当时说话的用意的。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注解(论语八佾篇新解)(3)

其二:当作为“忍心”来理解的时候,可以理解为“这都能够忍心去做,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能忍心做的呢”。显然,这种理解方法,孔子所说的对象就是以季孙氏为主,言语之中的批判之意,呼之欲出。

所以,在本章之中,当以第二种理解方法为准。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不合礼仪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而这样的事情,在孔子看来,完全违背了周礼的规矩,是不能接受的行为。毕竟,儒家思想极为看重“礼”,孔子认为“礼”必须有君臣之别、上下之分,季孙氏的行为完全不符合孔子所主张的思想,所以才在本章之中用“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表明自己对于此事的基本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