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疾控U健康】

尽管已经浏览了很多如何在疫情中保护自己的内容,但现实情况千变万化,总有一些小细节让人觉得模棱两可,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王新宇将他的解答与大家分享,看看有没有刚好也解答了你心中的小疑惑?

Q

小区志愿者可否用两层外科医用口罩代替N95口罩用?

A

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防护口罩)都只应该单独使用,不能组合使用。

研究表明两层口罩不但不能增加防护效果,还会增加呼吸的阻力,反而增加暴露风险。

雨天穿啥雨衣安全(应该穿雨衣还是棉质衣服出门)(1)

Q

完成小区的志愿服务后,脱大白服、小蓝服前,是否应该喷一下消毒液?

A

这样做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增加暴露及污染风险

1、喷了没有用

消毒液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喷洒后立即脱衣,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杀灭新冠病毒。

2、可能造成病毒颗粒进一步扩散

消毒液喷洒时的冲击力、气流扰动以及人员自身转动,都有可能进一步将防护服上的病毒颗粒带到周围空气、环境中,造成脱卸时的暴露。

3、容易降低警惕性。

有人觉得已经喷了消毒液,身上肯定没有病毒,容易不按规范流程脱卸防护服。

4、容易浸透防护服造成污染

因消毒液喷洒量、防护服使用时间及质量问题,消毒液有可能浸透防护服,导致皮肤、内里衣物污染。

5、可能直接污染面部。

对于未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的人员,消毒液喷洒时,有可能直接污染面部、眼部。

6、存在吸入消毒剂风险。

在脱卸口罩后,滞留在环境中的消毒剂,还有被吸入、伤害呼吸道的风险。因此,脱防护服和隔离衣前,不应该向人直接喷任何一种消毒液。

Q

护目镜和面屏分别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A

护目镜和面屏防护的面积和效果不完全一样。

护目镜通常只能遮盖眼部及周边区域,面部其他区域不能有效遮盖,并且会影响视野,质量不过关还非常容易起雾,造成其他危害,不建议在非医疗环境中使用。面屏可以保护整个面部防止受到飞沫或喷射性体液的直接污染,但在使用前注意要撕去面屏的两层薄膜,并且调整好角度,遮盖住整个面部,通常建议核酸采样人员和近距离接触感染者时使用。一般工作人员和小区志愿者如果只是搬运物品,维持秩序通常不需要使用面屏。并且需要注意,目前的面屏多数都是一次性的,不应该重复使用。

Q

实在没有防护服的情况下,我应该穿雨衣还是棉质衣服出门?

A

防护服是针对特定医疗环境和场所,并配合其他设备才适合选用的服装,绝对不是一出门就需要穿防护服的。要深刻认识不应该将防护服作为护身符,认为穿了防护服就刀枪不入,不会被病毒感染,反过来不正确的穿和脱防护服,反而增加被感染的风险。至于穿雨衣还是棉质衣服,应该看外面有没有下雨(哈哈哈哈)。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最基本的措施还是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手卫生。

Q

隔壁邻居阳了,我还能开窗吗?

A

隔壁邻居感染新冠,通常不会通过空气将病毒从窗户带到室外,再进入隔壁邻居家。

因为,流动的新鲜空气可以迅速稀释空气中含有病毒的气溶胶,使其不具有感染能力。因此,除了一些特殊情况,例如:面对室内走廊的窗户,或者两扇窗直接相对,并且距离又小于2米的内天井(空气不流通)时,才不建议开窗。除此之外,尽可能多开窗换气。

雨天穿啥雨衣安全(应该穿雨衣还是棉质衣服出门)(2)

Q

大白服、小蓝服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能否循环使用?

A

“大白服”和“小蓝服”的正式名称是医用防护服和隔离衣,两者无论是设计上和材料上都是一次性使用的,绝对不能反复循环使用。无论是何种方法消毒都会破坏原有的防护效果,没有二次使用的可用性。也就是说一旦脱下了防护服和隔离衣,应该立即按照医疗废物处置,绝对不应该再穿上,否则会大大增加被感染的风险。

医用防护服一般是在医疗环境中,供专业人员使用,其本身单独不能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需要联合其他多种防护设备和环境才能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医用防护服的穿脱都有非常严格的流程,特别是脱防护服还需要特定的场地。如果不具备这些软硬件条件,不分场合穿着医用防护服非但不能起到保护效果,反而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对于小区志愿者等有相对暴露风险的人群,我们建议首先是选用并正确佩戴优质的防护口罩(N95或KN95口罩),必要时可加用隔离衣和/或面屏进行防护,没有必要穿着医用防护服。完成任务后应该正确严格洗手,摘面屏,脱隔离衣,再洗手。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文来自【疾控U健康】,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