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又在百万英语共读群跟大家见面了!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英语语感。

“英语语感”几乎是每一个学英语的人挂在口头上的一个词,学英语形成语感就基本入门了。那么语感到底是什么呢?很少有人说得清楚。下面根据我自己的理解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

这只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属漫谈吧,这不是什么学术研究,只是个人的点滴看法,我是边说边思考,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所以不全面,希望能给大家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冯老师讲英语全集(冯老师七堂课讲透英语阅读)(1)

大家学英语学到一定程度,特别是阅读读到一定的量之后,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头脑中一下子清醒了,明白了,有那么种感觉,比如看句子,看了前半句就能预测到后半句。有人做单项填空的时候,也不会考虑什么语法,直接就能够把正确答案填上,这怎么填对的?说是凭语感。因此形成语感是学英语的同学梦寐以求的。

那么语感是什么呢?用一句学术的说法,就是英语语言知识的内化,或者说英语语法的内化,也就是常说的英语语言知识变成英语的运用能力。

内化是一种什么概念呢?就是能够自动化地运用,不假思索地说出来。内化的概念就是语法结构固化在意识的深层,在深层意识当中加以运用,指挥表层意识进行理解表达。

就像电脑程序,我们看得见的应用程序,比如微信、word,这些相当于我们的语法知识,而内化的语法知识,相当于电脑的操作系统,或者电子产品的固件程序,我们感觉不到,但它却在后台运行。就像我们说汉语,不用去考虑什么语法结构,说出来的都是符合语法的。

有的大神把英语语感说成是形成英语语法架构,实际上这不是语感。语法架构是什么呢?就是系统化的语法知识,就是语法书上或者老师给大家讲的语法知识。这只是知识,无论多么系统,都仍然是知识,幷没有内化成为能力,因此不能称为语感。

冯老师讲英语全集(冯老师七堂课讲透英语阅读)(2)

那么语感具体体现在哪方面呢?

一方面是对英语句子结构的预测。也就是说看到句子前面的部分就能预测到后面那部分要说什么。比如说我没听到或者看到这样的一个句子。我们看到句子开头有一个词 Is,我们就能够预测这个是一个疑问句,幷且后面跟的主语一定是单数的,所以就往下寻找那个心目中的单数的词。

但是我们往下看,发现有一个there,我们就知道这很可能是there be 结构的疑问句。到现在还没有主语,你会继续往下寻找那个单数的主语。然后往下读到一个单词anything,我们就知道这就是句子的主语了。找到主语之后,这个句子意思还不完整,那到底是什么样的anything呢?我们要预测有一个做后置定语的形容词,结果读到一个wrong。如果后面没有内容的话,我们知道句子是完整的。但是我们发现后面还有内容,我们又知道anything wrong后面可以跟with短语,然后找到with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到底是什么东西出了毛病呢?我们还在寻找with后面的那个名词或者代词,结果后面跟的是一个your,这不是我们预测的那个代词或者名词,我们知道your后面一定有一个名词,这就是最后的那个,比如说computer。

整个句子是: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your computer?

你的计算机出毛病了吗?

冯老师讲英语全集(冯老师七堂课讲透英语阅读)(3)

与句子结构预测相关的功能,就是单词意义的推测。也就是说,我们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出生词的意义,这是学语言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实现的功能。在这里我就不再给大家举例子了,以后如果有机会,我可能给大家专门分享一下单词预测的问题。

语感的另一项功能,也就是cloze功能,也就是完形功能,在台湾叫“克漏字”。完形的功能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听别人说话,有些词听不清,但是我们照常能够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没听到的单词给自动补上,使整个句子变完整。这种能力体现在听力上,就是虽然有的地方没听到或者没听清楚,但这不影响整篇的理解。体现在阅读方面,就是上面我说的遇到不认识的生词也照常可以读下去,而不会对阅读造成障碍。完形填空题考察的就是这种完形能力,因此完形填空题是对英语能力考察最好的题目之一,多年来一直没有被替代。

这种完形的能力正常的人都具备。因此不要担心自己不能形成语感,只要语言输入量足够大,任何人都可以形成语感。或者说,大脑语言区域构造相同的人,语言输入量达到某一个相同的标准时,一定都会形成语感。

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个图片,说明cloze的意义

冯老师讲英语全集(冯老师七堂课讲透英语阅读)(4)

大家看这张图片中画的是什么?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会回答:这是6个圆圈。那实际上这幷不是完整的圆圈,而是一连串的圆点或短线。大家都能够把短线或圆点看成一个圆,这就是cloze功能。

换句话说,只要是能够把这些短线或圆点看成圆圈的人,只要语言输入能够达到一定的量,一定会形成语感。

形成语感的一个前提是有一定的语言输入量。语言输入的方式是阅读和听,其中最高效的就是阅读。有人提倡看外国影片来提高英语能力,但是从语言输入量来说,同样的时间段,看电影输入的量远远少于阅读输入量。而且电影当中的语言结构,要比书面语言结构简单许多。

阅读最高效的方式,就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也就是I 1。I表示现有的水平, 1表示阅读的读物可以比现有水平略高一点。所谓可理解,幷不是每个单词或每一句话都能理解,而是说,虽然有的单词不认识,整篇的意义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所谓的可理解。这里当然包括对生词的猜测。

那么有的同学要提问题了:我们班的学霸不阅读,只是刷题,英语成绩也很高啊!

冯老师讲英语全集(冯老师七堂课讲透英语阅读)(5)

刷题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只是同样的时间,语言输入量要少得多。比如说有人做完形填空,一篇完形填空需要15分钟的时间,在这15分钟内,你差不多接触了200个单词。而同样的时间如果用于阅读,你可能要接触1500单词。语言输入量要高数倍。而且刷题时能够帮助形成语感的有效输入是那些能够理解的部分,不能理解的部分对语音输入没有多大意义。

还有同学提这样的问题。你说我们老师不重视阅读,可是他真的非常重视啊!给我们订了什么双语报刊的让我们阅读,量也是很大的呀。

我问你一个问题:这些文章你能够顺利地读懂吗?如果能顺利的读懂,那你就继续读下去。如果读不懂,巴掌大的一篇短文查字典要读半个小时,我建议你还是放弃。效率太低了。据我所知,学校订的英文报有80%的同学都浪费了。

冯老师讲英语全集(冯老师七堂课讲透英语阅读)(6)

上面关于语感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研究,写这方面的论文。查阅资料的话可以查心理语言学方面的。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祝大家阅读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