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表白语录 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1)

文丨卿心君悦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学者,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译文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一生的文学成就可歌可颂,他创下中国现代散文作品出版的最高记录,还是中国第一位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除此之外他那持续47年的幸福婚姻,同样值得称赞。

梁实秋表白语录 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2)

程季淑,梁实秋的妻子,二人本属包办婚姻,却逐渐演变成两情相悦的爱情,是缘分所至,同样也归属于共同“重视”,努力经营的成果。

梁实秋表白语录 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3)

“我在周末回家时在父亲书房桌上信斗里发现一张红纸条,上面恭楷写着:‘程季淑,安徽绩溪人,年二十岁,一九〇一年二月十七日寅时生。’”这是梁实秋记录在《槐园梦忆》中,第一次听到程季淑名字的场景。

1903年1月6日,梁实秋出生于一个书香氛围浓郁的家庭,自幼接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1915年夏天,14岁的梁实秋从京师公立第三小学堂毕业后考入清华,他在父亲桌上看到关于程季淑的生辰八字时,正在清华读书。

这门婚事,最初是由黄淑贞提起的,黄淑贞的父亲与梁实秋的父亲同在京师警察厅工作,关系十分融洽,而黄淑贞本人又与程季淑是女高师的同学,因此由黄淑贞的牵线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梁实秋的母亲及大姐在黄淑贞“说媒”后,曾亲自去看过程季淑,对这位女子的第一印象十分不错,对这门婚事比较满意。但在新思想新教育熏陶下的梁秋实看来,对这类婚姻虽没有多大的抗拒,但是出于对婚姻的重视,他想先与程季淑交往一段时间,由此便写信问询程季淑能否做个朋友。

殊不知,信邮寄后久久没有收到回信(梁实秋将信邮到女高师),接近年底在梁实秋基本淡忘此事的时候却收到一封匿名信,告知他程季淑目前正在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可以打电话联系。原来程季淑在女高师毕业后不久便去往女子职业学校任教,梁实秋将信邮寄到原学校(女高师)自然会石沉大海,好在有匿名好心人的帮助,才未让这段爱情落空。

梁实秋得知程季淑的联系方式后,便“大胆”的打给这个尚未谋面的程季淑,由此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见面,见面之后二人感觉对方都甚合心意,但并未因此就盲目的确定婚事。

因为在程季淑的心中这是对婚姻爱情重视且自重自爱的方式。也正是这种对婚姻与爱情的重视,促进了梁实秋与程季淑二人婚后的幸福。正像傅雷说的那样:“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情感蒙蔽!情人的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这一着,必招后来的无穷痛苦。”

梁实秋表白语录 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4)

“我通常是在水榭的旁边守候,因为从那里可以望到公园的门口。等人是最令人心焦的事,一分一秒地耗着,不知看多少次手表,可是等到你所期待的人远远地姗姗而来,你有多少烦闷也丢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是梁实秋在《槐园梦忆》中对二人恋爱约会时情形的描写。

在那段时间,梁实秋与程季淑二人时常单独约会,随着交往的加深,彼此了解的增加,愈加的欣赏对方。

1922年夏天,程季淑受石驸马大街女高师附属小学校长孙世庆的邀请,前往任教。梁实秋时常去程季淑的学校找她,在《槐园梦忆》中记载了当年程季淑学生王右家对那段时间的回忆:

“程老师是我们全校三十几位老师中之最漂亮的一个。每逢周末她必定盛装起来,在会客室晤见一位男友,然后一同出去。我们几个学生就好奇地麇集在会客室的窗外往里窥视。”

这段回忆中程老师的“男友”就是梁实秋,二人的恋爱关系就在频繁的见面约会中,逐渐的确定了下来。

对婚姻爱情的“重视”,一方面是对选择的重视,这种重视表现为:在选择中不盲目、不仓促,不盲目意味着要理智,不仓促意味着要慎重选择。

在当今社会,部分人婚后生活不幸福的原因往往就在于选择时不够“重视”。婚姻爱情事关一辈子的幸福,草率的选择,“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在后来容易出现很多的隐患,这就像莎士比亚说的:“草率的婚姻少美满”,以及吴冠中所说:“一见钟情的婚姻往往潜伏着悲剧”一样。

因为在热恋时,被情感的欲望控制着理智,很难发现两个人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恰好这些被忽略的问题,就容易成为婚后破坏幸福生活的隐患。

建议:

尼采曾说过:“理智是情感的墓志铭”,这句话在这里是非常适用的。

在恋爱开始时,要理智选择,相处一段时间觉得确实合适后,再确定恋爱关系为佳。

由恋爱步入婚姻时要慎重考虑,当确定两人之间没有较大的分歧与冲突,彼此间相处融洽,感情坚定,有共同对未来的规划,有携手共度一生的心时,再考虑步入婚姻为佳。

梁实秋表白语录 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5)

“我邀请季淑前去观剧,当晚即下榻清华,由我为她预备一间单独的寝室。她从来没到过清华,现在也该去参观一次。想不到她拒绝了。我坚请,她坚拒。最后她说:‘你若是请黄淑贞一道去,我就去。’我才知道她需要一个伴护。”这是《槐园梦忆》中记录1923年梁实秋在清华行毕业礼时,邀请程季淑观礼并留宿的情形,从这段回忆不难看出程季淑的自重及自爱。

1923年6月,梁实秋在清华毕业后,有机会前往美国留学(清华那时有官费留学的政策),他原无意前往,但得益于程季淑的劝慰,才同意前往留学。当时官费留学是五年,但是三年期满可以选择回国实习,由此梁实秋与程季淑便私下约定:“三年归来结婚”

1923年9月,梁实秋到达美国,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学院(Colorado College)求学并获取文学学士学位(B.A),后前往美国哈佛研究院及哥伦比亚大学求学。

1926年7月,梁实秋乘坐麦金莱总统号回国到达上海吴淞,随后他携带梅光迪先生的推荐信去往南京拜访胡先辅,获取国立东南大学聘书后北上天津,在此期间曾致信邀请程季淑前来天津,但却被拒绝。

梁实秋在《槐园梦忆》中写到这段经历:

“我从上海致快函给季淑,约她在天津会晤,盘桓数日,然后一同返京,她不果来,事后她向我解释:‘名分未定,行为不可不检’。我觉得她的想法对,不能不肃然起敬。”

从这段记叙中很直观的表现出程季淑在爱情中的自重与自爱,这是很值得倡导的一种行为。

对婚姻爱情的“重视”,另一方面就是对自己的重视,这种重视不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而是自重与自爱。

对于这种重视,主要体现两点:一是在恋爱期亲密程度的划分上,也就是情感类问题中经常讨论的“婚前性行为”的问题;二是互赠礼物的问题。

关于“婚前性行为”这个问题,不同人看法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这是升温感情的必需,有些人则认为这种行为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孰对孰错,不去争论,但后者着实有助于对自我的保护。

罗曼•罗兰说:“性欲的危险不在于性欲的本身,而在于它破坏的结果。”这种破坏结果对女人的伤害尤为严重,要知道有些伤害是不可挽回的,不能很好爱护自己的人,如何去很好的爱他人,又如何获取更好的爱?恰如王尔德说的:“自爱是一生浪漫史的开端”,唯有自爱才会更好的获取幸福。

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婚姻,若为了提升感情的温度,方式方法有很多,这种方式并不可取。正如钱钟书说的:“爱情跟性欲一胞双生,类而不同,性欲并非爱情的基本,爱情也不是性欲的升华。”

关于“礼物”的问题,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建议贵重的礼物不轻易收取,这也是对自重与自爱的一种体现。

礼物的本质是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一定要以价值为衡量标准。同时在爱情中掺杂太多与情感无关的其他事物,并不利于感情的正常发展。有些时候贵重礼物的收取,会影响自己对情感的判断,甚至在感情无法继续时更会成为一种“困扰”。

在《槐园梦忆》中,梁实秋对恋爱中关于礼物的赠送有过相应的记载:

“除了一盒精致的信笺信封之外,我从来没送过她任何东西,我深知她的性格,送去也会被拒。那一盒文具,也是在几乎不愉快的情形之下才被收纳的。”

程季淑的这种表现,不仅没有影响情感的升温,反而在自尊自爱中让彼此间的感情更为真挚。

梁实秋表白语录 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6)

“我们结婚的日子是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一日,行礼的地点是北京南河沿欧美同学会。这是我们请出媒人正式往返商决的。”在《槐园梦忆》中,梁实秋所记载与程季淑结婚的时间与地点。

梁实秋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时,在学校对面租赁一间房屋,经过与好友几个月的收拾整理后,便写信于程季淑:“新房布置一切俱全,只欠新娘。”

1927年2月21日,经过将近四年的异地生活,二人正式成亲,一同步入婚姻的殿堂,在婚礼中梁实秋疏忽下将婚戒甩丢,程季淑安慰道:“没关系,我们不需要这个。”二人之间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梁实秋表白语录 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7)

在婚前将近四年的异地恋中,二人如何妥善处理的?

梁实秋在《槐园梦忆》中对异地期间的相处有过这样的描述:

“我们通信全靠船运,需二十余日方能到达,但不必嫌慢;因为如果每天写信隔数日付邮,差不多每隔三两天都可以收到信。我们是每天写一点,积一星期可得三数页,一张信笺两面写,用蝇头细楷写,这样的信收到一封可以看老大半天。三年来我们各积得一大包。信的内容有记事,有抒情,有议论,无体不备。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那时维系二人感情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信交流,这是对爱情“重视”的一种体现,或许也正因有这种交流才使得二人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为距离而拉远,二人将各自身边发生的事情,尽量告知对方,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感情的维持,也有利于增加彼此的了解培养信任。

当前,异地恋面临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由距离产生的情感隔阂,二是信任缺失而生的猜疑。产生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交流沟通过少导致的。

保持稳定的联系与交流,有助于维持两个人的感情,在交流中尽可能多的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现状与日常发生的事情,随着双方对彼此了解的增加,是有助于情侣间信任的培养。人往往会对未知的事物产生不踏实感,而对于足够了解的事物是会感到踏实安全的,这种踏实安全感的存在就是培养信任维持异地感情的关键。

梁实秋表白语录 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8)

“我们在上海三年的生活是艰苦的,情形当然是相当狼狈。有人批评孔子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这是梁实秋写在《槐园梦忆》中的话语,借用孔子的话表达内心对家的“重视”,看似狼狈,实则只要有家的存在就不会真的“狼狈”。

婚后不久,因局势变化(国民革命军北伐逼迫南京),梁实秋夫妇被迫离开南京前往上海。在上海的三年,梁实秋夫妇生活的很艰苦,三年期间搬家三次,但是有家的存在,二人仍旧觉得很幸福。

梁实秋在《槐园梦忆》中也写到过二人对家的重视:“季淑和我同意,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自己的家更舒适,无论那个家是多么简陋、多么寒伧。”

1930年夏天,梁实秋受杨金甫的邀请前往青岛任教,在青岛生活的四年中,梁实秋除工作外基本宅于家中,二人在此期间生活的十分愉快,也是在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梁实秋开始了对莎士比亚的翻译工作,程季淑在梁实秋创作期间,一人主持家务,毫无怨言,事后梁实秋曾说:“若不是季淑的决断与支持,我是不敢轻易接受这一份工作。”

这种家庭氛围的产生,一方面源于程季淑的贤惠,另一方面也源于梁实秋对家庭的“重视”,这种重视体现在对爱人的陪伴与关爱上。

梁实秋懂得程季淑操持家务的辛苦,乐于在家中给予家人陪伴,他在《槐园梦忆》中写到:

“金甫屡次善意劝我,不要永远守在家里,暑期不妨一个人到外面海阔天空地跑跑,换换空气。我没有接受他的好意。和谐的家室,空气不需要换。如果需要的话,整日价育儿持家的妻子比我更有需要。”

正是梁实秋对家的“重视”,让程季淑感受到了梁实秋的爱意,也因于此,程季淑更乐于将爱回馈给家与梁实秋,正是这种良性的循环,让家庭的氛围更为和谐。

泰戈尔说:“屋是墙壁与梁所组合,家是爱与梦想所构成”,由此来看,家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经营的,而经营的关键就在于对家庭的“重视”。就像赵元任与杨步伟,钱钟书与杨绛,林语堂与廖翠凤,叶圣陶与胡墨林等夫妇一样,夫妻间对家都足够“重视”,也因此这些夫妇的家庭都足够的幸福。

齐德瑞•马丁说:“家意味着温暖,是孕育内心情感的地方”,一旦忽略对家庭的“重视”,夫妻间的情感将丧失维系、孕育最重要的依托,现在的夫妻对此应引以足够的重视。

1934年,受胡适的邀请,结束在青岛的四年生活前往北平北京大学任教,在梁家的安排下,梁实秋夫妇在内务部二十号(原为梁家老宅,曾一度出租)居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因家中老人及孩子需要照顾,程季淑留在家中,梁实秋孤身离开北平,开始革命事业。

梁实秋表白语录 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9)

“六年暌别……凭了这六年的苦难,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在丧乱之时,如果情况许可,夫妻儿女要守在一起,千万不可分离。我们受了千辛万苦,不愿别人再尝这个苦果。”这是记录在《槐园梦忆》中对抗战期间梁实秋夫妇历经万苦,重逢后的感慨。

1944年夏天,程季淑历经艰辛从北平赶到四川与梁实秋重逢,这次时隔六年的分离,在彼此心中更能感受到对方的重要。

1946年,在抗战胜利后第二年,由四川返回南京,随后又回到北平任教。在北平两年,虽生活比较拮据,但二人相伴仍不失幸福。

1948年10月,因局势紧张,梁实秋应好友陈可忠邀请前往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此去广州,因家中事物需要有人留下打理,梁实秋带领孩子先行前往,程季淑随后孤身去往广州,万幸夫妇二人各自在途中虽遇到种种困难,但仍旧平安在广州得以汇合。

1949年6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局势更为紧张,梁实秋一家应杭立武邀请前往台湾,在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在1966年退休之前,梁实秋一直在该校任教。

1967年,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的三十七本作品出版,同一年8月9日,在庆祝会有两件事是最令梁实秋感动的,这两件事梁实秋记录在《槐园梦忆》中:

“一是谢冰莹先生在庆祝会中致词,大声疾呼:‘莎氏全集的翻译之完成,应该一半归功于梁夫人!’一是世界画刊的社长张自英先生在我书房壁上看见季淑的照片,便要求取去制版刊在他的第三百二十三期画报上,并加注明:‘这是梁夫人程季淑女士——在四十二年前——年轻时的玉照,大家认为梁先生的成就,一半应该归功于他的夫人。’

这两件事之所以能让梁实秋如此感动,是因为谢冰莹与张自英对程季淑的赞誉,正是梁实秋内心对程季淑最想表达的感激。

梁实秋表白语录 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10)

她重视他,重视二人间的感情,她无怨无悔的付出,予以他最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重视她,重视二人间的感情,他乐于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她,予以她最温情的爱。

在《槐园梦忆》中,梁实秋多处记载了二人在家务中的合作与彼此关怀的文字,不胜枚举。

1974年4月30日,程季淑因突发事故(在街上被梯子击中),不幸逝世。程季淑临死前对梁实秋的最后叮嘱:“华,你不要着急!华,你不要着急!”在程季淑生前最后一刻仍不忘对梁实秋的担心。

这就是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幸福从不会从天而降,唯有对其“重视”,对彼此“重视”,才会让爱情在生活中茁壮的成长。婚姻能否长久幸福的关键也在于此。

梁实秋表白语录 梁实秋与程季淑的爱情(11)

卿心君悦,头条原创作者,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温暖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