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能敌的方言(方言嘹咋咧)(1)

陕西方言(意为好极了)

现代方言分为七大类

(一)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汉语通行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约占汉族人口的70%以上,方言内部有很大的一致性。

旧称“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以北京话为代表。

无人能敌的方言(方言嘹咋咧)(2)

东北话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次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东北三省,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2)西北次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3)西南次方言(西南官话),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小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4)江淮次方言(下江官话),分布在安徽、江苏两省的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两岸沿江一带。

(二)吴方言

也称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从语音结构特点上看,以苏州话较为典型)。

无人能敌的方言(方言嘹咋咧)(3)

苏州话(意为装腔作势)

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和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8.4% 。吴方言内部可分太湖、台州、温州、婺州、丽衢五个次方言。

主要语音特点是:多数地点不分z、c、s和zh、ch、sh;

(三)湘方言

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无人能敌的方言(方言嘹咋咧)(4)

长沙话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湘方言因受北方方言的影响而分化为新湘语(湖北)和老湘语(湘南)。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 。

湘方言的主要语言特点是:(1)f/hu相混;

(2)n/l相混;

(3)无 zh、ch、sh;

(四)赣方言

也称江西话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无人能敌的方言(方言嘹咋咧)(5)

南昌话(意为吃饭)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部沿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南部可分为南昌、宜萍、吉莲、抚广、鹰弋五个次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2.4% 。

赣方言主要语音特点是:hu/f相混,n/f部分相混。

(五)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

无人能敌的方言(方言嘹咋咧)(6)

广东话(意为表示事情的进展非常顺利)

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东东南部为主。历史上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分散居住,但客家方言也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4% 。

客家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是:(1)z、c、s和zh、ch、 sh大都不分;(2)一部分f读为b、p;(3)把j、q、x三声母发成g、k、h;

(六)闽方言

也称福建话,分布区域跨四省,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2% 。

无人能敌的方言(方言嘹咋咧)(7)

福建话

闽方言内部可分为五个次方言:1.闽东方言 以福州话为代表,包括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各县,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

2.闽北方言 分布在建瓯、建阳、崇安、松政和浦城五县。

3.闽南方言 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厦门、漳州、泉州和龙岩地区(一部分)及台湾省;广东东部潮汕地区,海南岛大部分地区,浙江平阳、玉环等县。

4.闽中方言 分布在福建中部永安、三明和沙县一带。

5.莆仙方言 分布在莆田、仙游一带。

闽方言的主要特点是:

(1)没有f声母;

(2)zh、 ch声母读为d、t;(3)大都只有z、c、s而无 zh、ch、sh;

(七)粤方言

也称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无人能敌的方言(方言嘹咋咧)(8)

粤语(意为闭嘴啦,傻子)

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东东部,西部约100多个县,它也是香港、澳门同胞的主要交际具。粤方言内部分歧较小,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5%左右。

粤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是:(1)hu声母大多读为f;

(2)zh、ch、sh读为z、c、s;

(3)j、q、x读为g、k、h;

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都随着华侨传布到东南亚各地。

在七大方言中,闽、粤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方言和普通话差别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