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跳舞时做的动作很短,只有形而无神。这都是忽视了身韵练习带来的后果。身韵指的是身法和韵律,身韵的训练更丰富更细腻,是由艺术家们从戏曲和武术中提取的动作元素组成,风格独特,是中国古典舞的精华。练好了身法和韵律,做的动作会更有韵味和美感。接下来我们就对古典舞身韵中一些基本元素的练习进行详细的讲解。

身韵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用气息来带动。提沉是身韵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元素,它们贯穿身韵的始终。下面我们就讲一下提沉的要领。

提也称为提气,也就是吸气;沉和提相反,也称为沉气,吐气。提沉的准备动作:盘腿坐于地上,臀部完全着地,背部垂直于地面,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或膝盖上。胸肩放松,放松,放松

提,也就是在吸气的过程中,把气息提到胸腔,肩背慢慢打开直立,头部向上钻。提也是一个起范儿的过程。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1)

提沉的训练

配合着音乐,先沉再提,四拍落四拍起。注意动作的舒展连贯和呼吸的配合。单向二~四个八拍

配合音乐,变换提沉的节奏。快提慢沉,或快沉慢提。注意快的提沉动作一定要干净利落,一拍到位。单向二~四个八拍

配合音乐,加上手位的练习。可以单手山膀提,晃手落。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2)

撩手提,晃手落。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3)

双托掌提,侧滑落。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4)

注意在过程中眼睛要跟着手指尖走。单向四~八个八拍

冲靠就是在提沉的过程中,腰肢超着某点方向移动的动作。冲靠常于旁移组合练习。

补充一下,这里说的点的方向并不是钟表上的点,中国舞的训练里共有八点方向,以身体正前方为基准,顺时针方向每45度为一个点。

先提气,在沉气的过程中上半身向两点方向冲,胸带着走,只移动腰部以上。拉伸侧腰肌,注意身体不要往前趴。双肩和地面平行。下巴磕要抬起来朝向两点方向,眼睛看向两点方向。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5)

同样要先提气,在沉气的过程中向六点方向靠,好像身体后边有一面墙,你要慢慢的往墙上轻靠。双肩和地面保持平衡。头向下微含,眼睛看向左侧七点方向。注意靠的时候不要肩背自然打开,不要内扣。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6)

反方向练习的话就是冲八点,靠四点。

旁移的动作和冲基本一致,只是在向三点和七点方向移动。

冲靠和旁移练习:

参照提沉的三个步骤

可配合动作练习,按掌冲,摊手靠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7)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8)

这个时候眼睛是不用跟着手走的,看的点位是不变的。

冲靠后可直接接一个晃手旁移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9)

注意旁移时眼睛要看向一点方向。

含腆

含就是在沉的基础之上,用胸部带着上半身往后收,肩部向内扣,头也要低下去。含也可以说是沉的升级版。含的时候胸、肩、头的动作会更大一点,重心是在向后座。而沉气时只是肩向下沉。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10)

腆也是先提气,在沉气的过程中,腰背向前折去,45度即可,头向上抬,眼睛看向天花板。注意不要弓背,胸部尽量向前出。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11)

含腆的动作都是胸部在带着走。在练习时要注意这一点

含腆练习:

参照提沉,可配合摊掌练习。

摊掌腆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12)

落的时候含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13)

含腆往往会和仰在一起练习,仰的时候要注意上半身保持垂直的状态,只需将头向后仰。胸腔打开。

古典舞身韵练习的七个手位(古典舞身韵练习)(14)

这些动作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大家一定要沉住气慢慢的做,不要觉得枯燥乏味。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呼吸,用呼吸去支配腰部的动作。这样做出来的动作才更有韵味。这些视频都是配合文字找的最合适的,图文搭配练习更佳。有机会的话我就自己录视频供大家学习。

这里先说一个小的窍门,古典舞经常会讲究起个小范儿,欲提先沉,欲左先右。也讲究形神兼具,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大家在做动作时多的注意这些,多体会一下这种心境,就会更容易找到舞感。

【更多精彩文章、舞蹈教学视频 请关注公众单色舞蹈(danse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