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动物的痴迷与热爱,几乎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日前,三角湖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来到园博园寻访“濒危动物”,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和「长江文明馆」,开展了一场非同寻常的研学之旅。
对恐龙的好奇,恐怕是孩子心底的执念。
为什么恐龙在6500万年前突然全部消失?跟随园博园馆内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一行来到「自然博物馆」内。
一具来自侏罗纪时期的马门溪龙化石屹立于此,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蜥脚类恐龙之一,真实性与完整性高达42%。
“哇,这个恐龙骨架好高啊!”……三年级小李同学激动的大声叫起来。
让孩子们惊叹的是巨犀骨骼装架标本,长8.8米,高4.2米,生前体重或超过20吨,真骨骼化石占比90%以上,是迄今为止有记载的完整度最高、修复装架最大的巨犀化石骨架。
恐龙霸气威武,庞大又强悍,完全能满足小孩子们的英雄幻想。
跟随者研学导师吕紫薇的讲解,同学们虽然站在恐龙化石前,但仿佛能看食恐龙的捕猎现场,又感受到草食恐龙在水畔栖息的安静画面。
除了恐龙,在贝林大河生命馆内,有3000多件标本,集中展示了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叶尼塞河、多瑙河、恒河、湄公河、墨累河、尼罗河和马拉河的丰富奇珍动植物标本,体现出世界大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无玻璃阻拦,栏杆尽可能降低,让学生零距离置身自然,走到标本面,动物栩栩如生的站立,时间仿佛没有带走它们,循着生命演化的足迹,穿梭其中,有一种秩序感,诉说着天地间永不落幕的更迭。
一路上,同学们不忘填研学手册,边走边记,一刻不停。
当天,学生们还分批进入「长江文明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感受不同河流的生态特点。
「长江文明馆」,这座耗资5亿元的4D视觉展馆算是园博园里的最大亮点,没有之一。3.1万平米的展馆里,是长江流域的全部风貌景观。
想知道学生们有多认真,请看学霸作答~
地球在 46 亿年前诞生,通过不断地演变和进化,才有现在的多姿多彩的世界。除了人类以外,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活跃在地球的每一处角落,不同的地理环境也拥有着独特的珍稀物种......
小知酸了……这竟然是四年级学生的参观收获。
参观学习之后,研学导师为孩子准备了彩色超级黏土,要求孩子们用软陶做手工,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还原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和生态场景。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事实上在软陶手工中也能反映人的性格、爱好,通过软陶作品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以及对此前研究性学习的阶段总结。
这种形式的研学体验,学生们玩得很高兴,老师很满意:以寓教于乐的形式简化专业知识;以动手的形式参与,增强课程趣味性。
小刘同学说:“搬到校外的课堂,我很喜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食物链的规律,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学校相关负责人说,软陶手工看似简单,实则颇有挑战。这样的任务设置,要求学生不仅对动物有一定了解,还考验学生团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让学生从小就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用人文的视角看自然,凸显大河流域对动物的天堂、人类生息繁衍的栖息地的重要意义;同时,带着科学的奥秘,深入孩子渴望探索的内心,尊重属于他们的童趣与暗号,对延续的生命与自然,心存敬畏。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