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夏日生活#​

诗云:“统精兵直指潼关,料唐家无计遮拦。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

梧桐雨杂剧内容(元杂剧梧桐雨赏析)(1)

元好问与白朴

《梧桐雨》是元初著名杂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出生于金代显宦望族世家。其父白华,曾任金代枢密院判官,与著名诗人元好问是好友。

白朴七岁时,蒙古铁骑围攻开封,其父白华随金帝出奔,母亲则死在战乱之中,所谓“幼经丧乱,仓皇失母”。少年白朴历经磨难,最后由父亲的好友元好问携带逃出了开封。

梧桐雨杂剧内容(元杂剧梧桐雨赏析)(2)

唐明皇与杨贵妃

《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讲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明皇西行入蜀,杨贵妃魂断马嵬坡的故事,但是其思想和意境却与《长恨歌》大有不同。

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李、杨二人的情爱采取了歌颂的态度,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有意遮掩了唐明皇夺儿媳为妇的丑行,只说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而白朴在《梧桐雨》中则直接点出,杨玉环早在开元二十二年,已选为寿王妃。六年之后,才因貌美似嫦娥,被唐明皇看中,度为道士,再娶入宫中,册为贵妃。

梧桐雨杂剧内容(元杂剧梧桐雨赏析)(3)

唐明皇与杨贵妃

而且,剧中的杨贵妃还与义子安禄山有了私情。在楔子里,安禄山就明白地说道:“我与贵妃有些私事,一旦远离,怎生放的下心?”第一折中杨贵妃也独白道:“封他(指安禄山)为渔阳节度使,送上边庭,妾心中怀想,不能再见,好是烦恼人也。”

在第二折中,安禄山先自白说:“起兵到长安,抢了贵妃,夺了唐朝天下,才是我平生愿足。”又说:“统精兵直指潼关,料唐家无计遮拦。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

显然,《梧桐雨》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之间的爱情,那么它的主题又是什么呢?

梧桐雨杂剧内容(元杂剧梧桐雨赏析)(4)

安禄山破潼关

剧情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开始。在这样一种风云变幻,山河动荡的历史时刻,唐明皇却还沉醉在歌舞升平的美梦之中,正所谓“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

安禄山叛军很快就攻破了潼关,唐明皇只得在禁军统领、右龙武将军陈玄礼等人的护卫下,仓皇西逃,打算躲入蜀地避难。

梧桐雨杂剧内容(元杂剧梧桐雨赏析)(5)

君王掩面救不得

然而在半路上,陈玄礼麾下的禁军将士迁怒于杨国忠兄妹二人,在杀死了杨国忠之后,又逼迫唐明皇交出杨贵妃。

唐明皇在权衡一番之后,为了自保,终于下令赐死了杨玉环,葬于马嵬坡下,六军众马践踏。这时,唐明皇在剧中不禁悲伤地唱道:“天那!一个汉明妃远把单于嫁,止不过泣西风泪湿胡笳。几曾见六军厮践踏,将一个尸首卧黄沙!”

梧桐雨杂剧内容(元杂剧梧桐雨赏析)(6)

杨妃魂断马嵬坡

安史之乱平息后,唐明皇辗转回到长安,此时太子已做了皇帝,是为唐肃宗。失去权势的唐明皇退居西宫养老,终日对着杨贵妃的画像,缅怀旧日的欢娱时光。偏偏这一夜窗外梧桐树上的潇潇秋雨,又惊醒了他在梦中与杨贵妃的欢会,“是兀那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

这雨声“一会价紧呵,似玉盘中万颗珍珠落;一会价响呵,似玳筵前几簇笙歌闹;一会价清呵,似翠岩头一派寒泉瀑;一会价猛呵,似绣旗下数面征鼙操。”

梧桐雨杂剧内容(元杂剧梧桐雨赏析)(7)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雨声彻夜不息,唐明皇也彻夜难眠,“斟量来这一宵,雨和人紧厮熬。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

繁华已去,欢情不再,往日的欢乐越多,分离后的痛苦也就越深。所以《梧桐雨》的作者白朴,其实是通过敷演李、杨二人的悲剧,来抒发“人世沧桑、变幻无常”之感,而这种盛衰难料的幻灭感与作者白朴早年由金入元时,“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亲身遭受过战乱劫难的不幸经历是分不开的。

梧桐雨杂剧内容(元杂剧梧桐雨赏析)(8)

#非遗里的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