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的情愫美篇,铜墨盒的指上春秋(1)

铜墨盒的指上春秋

文/车志强 张今声

五十年的情愫美篇,铜墨盒的指上春秋(2)

舶来的硬笔使得东方使用数千年的毛笔,不得不“推位让国”,如今的电脑的使用,硬笔也渐渐显出难堪的局面----这是时代使然。可人们的审美目光有时则将原始古朴的韵味,看得格外亲近。比如,一个铜墨盒放在桌上,那桌上就像考院中的考案。

细考铜墨盒的出现,源于实用。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后,文人士人要进考场,写考卷。既要写考卷,就离不开笔、墨与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于方便实用性,铜墨盒应运而生。想想,在一方铜墨盒中铺上蚕丝、或棉花,将研好的墨汁倒入其中,放在行箧中,不管是读书士子、商旅行人,在那个年代实属方便的很。

而不知哪位文人雅士,很想把在铜墨盒上的涂雅保留下来,于是便找来刻刀,刻了起来……

始于寅生昌于樾丞

真正把刻铜墨盒作为艺术品,并有意发扬光大的,当在清末的北京。邓之诚的《骨董琐记》中有:“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斋为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

陈寅生,名麟炳,生于1830年,卒于民国初年。清同冶秀才,通医学,能书善画。其刻铜艺术纤细秀丽,所刻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游刃有余。

而继陈氏之后,京城刻铜当推张樾丞、张寿丞昆仲。

张樾丞,名福荫,以字行,河北新河县南小寨村人。生于1883年,殁于1961年。1903年,张樾丞来到北京,在琉璃厂益元斋刻字铺当学徒,除了干杂活,他把全部时间都用来钻研篆艺和勤奋读书上。1907年,张樾丞正式出师,在琉璃厂来薰阁琴书处开业治印,自定润格,求印者日多。

张樾丞曾先后为梁启超与末代皇帝溥仪刻印,尤以其为溥仪所刻“无逸斋精鉴玺”最为精到。1910年,他移寓明远阁,在治印之余兼刻铜墨盒,学而能熟,熟而能精。

张樾丞镌刻娴熟,制作精良。又因刻铜墨盒艺术典雅,品位高尚,所以许多文人常去其经营的同古堂或选购,或逛铺之余,兴趣所致,掭笔挥毫,不时为张樾臣提供书画稿。如:陈师曾、齐白石、张大千、吴观岱、章浩如等。张樾丞所出的铜墨盒,个个出自名家手笔,再加上他行神毕肖的刀法笔意,使其成为文人案头的清供。张樾丞也因此赢得“天下第一刀”、“刻铜圣手”的雅号。

一画一刻相得益彰

笔者收藏几张由陈师曾画稿,张樾丞所刻铜墨盒拓片,观之令人爱不释手。

集画家、美术史家与美术教育家于一身的陈师曾,师承徐渭、陈淳、扬州八怪、吴昌硕,作画重创造,喜生动,求意趣,师造化。陈师曾48岁病逝后,梁启超在致悼词中曾称:“师曾之死,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殆甚于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损失,不过物质,而吾人之损失,乃为精神。”吴昌硕为其题词“朽者不朽”。

有关陈师曾为同古堂张樾丞所刻铜墨盒画稿之事,其子陈封雄曾著文回忆道:“先父陈师曾于民初来北京定居后,便成为琉璃厂那条街的常客,同古堂主人张樾丞、张寿丞兄弟就是先父的熟友。

每次先父到那个只有一间门面的同古堂都会直接到后面找张老板。作坊案子上摆着许多新制成的光板白铜墨盒和铜尺,上面已经均匀地涂了一层细白粉,先父挑选了中意的墨盒或铜尺后,便在上面作画。通常都是画他最擅长的竹、梅、菊。有时墨盒体积较大,便勾勒一幅线条较繁的山水画。先父在铜件上创作的画都由张樾臣亲自奏刀,因为他的刻工最精,对先父的绘画体会最深,所以刻出来的作品与原作不爽毫厘,能将先父的画风完全表现出来。

同古堂所制作的墨盒形状多样,除长方和方形外,尚有圆形,扇形,桃形,双菱形,八角形等,上面刻着简而精的图案,以绿色胶泥填充,便成为一件赏心悦目而且实用的艺术品…… ”

藏品品鉴内有春秋

笔者收藏陈师曾画稿,张樾丞刻铜墨盒拓片。盒盖自左向右刻竹两竿,竹竿铁钩银画,竹叶密而不乱,疏而不散,偃仰有致。右侧留白处,题有:“风枝雨叶。”落款“师曾写”及“陈”印。镌刻笔笔见骨,字字拔尘。

于刻铜上,见山水绘画的笔墨情趣,难。这需要画家画稿时,既要体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同时要照顾到镌刻者的刀法。更要镌刻者充分理解画家的画理画法。“秋色上庭叶”是二人合作的佳作。陈师曾此幅画作,虽寥寥数笔,然茅屋、山石、树木、水草,一应俱全,浑然天成。而镌刻者用刀的快慢,尺度的把握,极能体现画者的笔墨之致,洵为佳作也。

梅花是画家常作的题材。陈师曾以姜白石“梅花长伴老来身”词意,画梅花于铜墨盒上。其所画之梅,直卧在长方型墨盒之中,老干虬枝,直刺苍穹。左上方题句与右下角钤“宠为下”闲印,成呼应之势。镌刻者将陈师曾所画,用刀纤毫毕现表现出来,颇耐人寻味。

笔者还藏有两张陈师曾画,张寿丞刻的铜墨盒拓片。一为翠竹、一为山水。可以看出张樾丞其弟张寿丞刻铜技艺,也不让乃兄。

翠竹,左侧起势,然只是一竿,几丛竹叶,中间大幅留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落款:“青琅玕,师曾。”出于章法的安排,陈师曾没有钤印,而张寿丞却在左下方,刻“寿丞”二字,恰到好处,既无画蛇添足之感,又补画面少印之憾。

山水是刘导为贺吴子玉五秩大寿,由陈师曾画山水,张寿丞所刻。左上角落款:“陈师曾画,张寿丞刻。”右上角刻有:“子玉上将军五秩大庆,刘导谨赠。”吴子玉即吴佩孚,民国直系军阀首领,权倾一时。从此拓片落款来看,字不像陈师曾所写,画是陈师曾所画。即便这样,亦能得到吴子玉的赞扬,可见张寿丞刻铜技艺之高。

结语:

在盈寸之间,铜墨盒天空海阔,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令人耳目一新,玩味无穷。如今陈师曾画、张氏兄弟所刻的铜墨盒受到收藏者的追捧,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笔者以为,刻铜作品的艺术与经济价值,更主要的表现在它的镌刻工艺上,而书画名家的积极参与,赋予它更多的艺术美感。

《文学艺术周刊.春秋》杂志官方网站:

www.chunqiuzazh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