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修身先修德(讲谈传习录221:圣人也是学而知之)(1)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问曰:“何如?”曰:“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wěi亹亹〈书〉,形容勤勉不倦]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只是生的分数多,所以谓之‘生知安行’。众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体之知自难泯息,虽问学克治,也只凭他,只是学的分数多,所以谓之‘学知利行’。”

生而知之谓之圣,学而知之是常人。王阳明强调,这不是说圣人可以不学习,常人没有“生知”(良知”)。良知人人皆有,如阳明在《咏良知四首示诸生》中道:“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圣人之所以为圣,一是生而知之的良知保全完整,没有任何障蔽,还有就是圣人也在兢兢业业、戒慎恐惧、日日夜夜用功自省,自然不息地学习,只是他天生的成分多。常人从孩童时起,他的良知也完备如圣人,只是气拘物蔽,障蔽多了,其功难显,好比日遭云蔽而日光难透一样,只要去蔽即显。和圣人相比,只是他学的成分多,所以叫学而知之,利而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