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猛禽分别是非洲冕雕,雕鸮,皱脸秃鹫,髯鹫,美洲角雕,菲律宾鹰,金雕,毛腿鱼鸮,虎头海雕,猛雕

非洲冕雕

非洲冕雕体长89~91厘米,体重4~5公斤,翼展1.8~2.5米,属于大型猛禽,背部黑色,头颈部棕色,飞羽、尾羽和胸腹部黑白相间,头上有一撮黑色羽毛,形如冠冕,因此得名。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1)

非洲冕雕的食物包括各种小型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的翅膀和脚爪异常有力,能够轻松抓起五倍于自身体重的猎物自由飞翔,因此可以捕捉狒狒、羚羊等体型较大的猎物。冕雕发现猎物后从高空俯冲而下,借助巨大的冲击力用爪子砸碎猎物的头骨使其毙命。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者麦格劳和舒尔茨的研究发现,冕雕的力气非常惊人,能抓着相当于自身体重5倍的猎物飞行!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2)

死于冕雕爪下的猎物遗骸有一些共同特征:头骨顶部凹陷有裂口,这是它的爪子抓出来的;旁边有锁眼状的伤口,这是它的尖嘴啄出来的;最具区别性的特征就是眼窝底部的小洞和裂纹,这是它在用爪子挖出猴子的眼睛并用嘴啄食其脑子时留下的"罪证"!

雕鸮

属夜行猛禽,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

食性很广,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也吃兔类、蛙、刺猬、昆虫、雉鸡和其他鸟类。叫声深沉。遍布于大部欧亚地区和非洲,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直向东穿过西伯利亚到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往南一直到亚洲南部的印度和缅甸北部,非洲从撒哈拉大沙漠南缘到阿拉伯。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3)

雕鸮面盘显著,淡棕黄色,杂以褐色细斑;眼先和眼前缘密被白色刚毛状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大形黑斑,面盘余部淡棕白色或栗棕色,满杂以褐色细斑。皱领黑褐色,两翈羽缘棕色,头顶黑褐色,羽缘棕白色,并杂以黑色波状细斑;耳羽特别发达,显著突出于头顶两侧,长达55~97mm,其外侧黑色,内侧棕色。后颈和上背棕色,各羽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端部两翈缀以黑褐色细斑点;肩、下背和翅上覆羽棕色至灰棕色,杂以黑色和黑褐色斑纹或横斑,并具粗阔的黑色羽干纹;羽端大都呈黑褐色块斑状。腰及尾上覆羽棕色至灰棕色,具黑褐色波状细斑;中央尾羽暗褐色,具6道不规整的棕色横斑;外侧尾羽棕色,具暗褐色横斑和黑褐色斑点;飞羽棕色,具宽阔的黑褐色横斑和褐色斑点。颏白色,喉除皱领外亦白,胸棕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两翈具黑褐色波状细斑,上腹和两胁的羽干纹变细,但两翈黑褐色波状横斑增多而显著。下腹中央几纯棕白色,覆腿羽和尾下覆羽微杂褐色细横斑;腋羽白色或棕色,具褐色横斑。 虹膜金黄色,嘴和爪铅灰黑色。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4)

皱脸秃鹫

鹰科肉垂秃鹫属的一个物种。是生活在非洲荒漠草原上的一种数量非常多的大型大陆鹫,它体长约1米,展翼可达2.7米,它因裸露的头部两侧悬垂着粉色肉垂而得名。肉垂秃鹫是唯一能撕开猎物毛皮的秃鹫。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5)

肉垂秃鹫背部羽毛黑色和褐色间杂,尾楔型,腹部长有大量白色绒羽,使它们看上去像一个领系餐巾、衣衫不整的嬉皮士。说起它们的行为,人们常用两个字形容--"贪婪"。原来,肉垂秃鹫非常霸道,不论是不是它们先发现的尸体,在争斗中它们总是占上风。如果其他秃鹫不肯让出尸体,它们就会用武力驱赶。肉垂秃鹫取食时也有严格的顺序,总是个体大、身体强的秃鹫先进食。进食时,它们原来粉红色的脸和颈因兴奋会渐渐变成红色,极度兴奋时甚至可以变成紫红色。肉垂秃鹫进食完之后,一般都会把位置让给埃及秃鹫。给可笑的是,霸道的肉垂秃鹫在鬣狗来夺食时,却不敢出声地乖乖退到一旁,等待着吃一点"残羹剩饭"。

髯鹫

旧大陆产的大型似雕的鹫,学名为Gypaetus barbatus,属于鹰科。体长1米(40英寸)以上,展翅长几达3米(10英尺)。上体褐色,下体茶色。胸具斑点,头有黑白色条纹,颏具长须。类似雕的特征是脸和腿长满羽毛,喙钩状,生有握力强的脚和长的弯爪。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6)

美洲角雕

美洲角雕(学名:Harpia harpyja)是大型猛禽,体型大,喙和爪均强健,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食肉性。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7)

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美洲角雕是肉食性的,会主动捕获猎物。其猎物主要有栖于树上的哺乳动物,如吼侯、长鼻浣熊及树懒,它们也会攻击其他鸟类,一般通过在空中盘旋来观察和觅找食物。分布于美洲,是巴拿马的国鸟。

美洲角雕体长89~102厘米,翼展176~224厘米,雄性体重4~4.8千克,雌性体重6~9千克。是美洲最大及最强壮的猛禽,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鹰之一。

菲律宾鹰

食猿雕(学名:Pithecophaga jefferyi),也称作菲律宾雕。体型大,喙和爪均强健,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雌鸟显著大于雄鸟。其主要猎物是各种树栖动物,如猫猴、蝙蝠、蛇类、蜥蜴、犀鸟、灵猫、猕猴及野兔等,在村庄附近,它们还经常捕杀狗、猪等家畜,在啄食猴子时十分凶残,所以有“食猴鹰”之称。仅存不到500对,主要集中分布于棉兰老岛的雨林中,是菲律宾的国鸟。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8)

金雕

属于鹰科,是北半球上一种广为人知的猛禽。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观和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成鸟的翼展平均超过2米,体长则可达1米,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盖著。

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筑巢于山壁凸出处。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亚寒带、寒带地区。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9)

金雕属大型猛禽。全长76--102厘米,翼展达2.3米,体重2--6.5千克。头顶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呈柳叶状,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或斑纹,和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较淡,为淡赤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灰白色,缀杂乱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纹,耳羽黑褐色。下体颏、喉和前颈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为黑褐色,羽轴纹较淡,覆腿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纵纹。

毛腿鱼鸮

毛腿渔鸮是我国鸱枭科中最大的鸟之一(体长70厘米),又叫巴君之雕枭,外貌与雕枭非常象:一身深褐色的羽衣,头顶竖着一对尖角(有耳羽簇),眼睛黄色,胸前腹部有浓重的黑色纵纹和横斑,而且它的腿上有羽毛覆盖--所以叫它毛腿渔枭--这一点更是与雕鸮相近而和其他的渔鸮有别。毛腿渔鸮,是我国鸱枭科中最大的鸟之一,非常稀贵,一般栖息于近河溪边的乔木上,捕食鱼、蛙和鼠,有益农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10)

虎头海雕

虎头海雕头部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纵纹,看似虎斑,因而得名。体型硕大,特征为有一黄色的特大鸟喙,它的体羽主要为暗褐色,虹膜、嘴、脚均为黄色,爪黑色。前额、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呈楔形的尾羽全部为白色。朝鲜亚种前额和翅小覆羽不为白色,体色亦较暗。它的尾羽有14枚,比同属的其他海雕多2枚。飞翔时从上面看,腰部、尾羽和两翅前缘的白色与黑色的两翅以及其余上体呈鲜明的对比;从下面看,白色的翼缘,白色的尾下覆羽和尾羽与黑色的下体的对比也很强烈。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11)

猛雕

猛雕是一种原产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型雕,是非洲最大的雕。鹰科下靴足雕亚科的一种,它的跗骨上有羽毛。它们也是猛雕属中唯一的成员。作为最大最强健的靴足雕之一,它是一种相当机会主义的捕食者,它的捕食选择涵盖了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猛雕的狩猎技术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少数已知的主要通过从高空翱翔,低头俯视猎物来狩猎的雕类物种之一。作为一个居住在其他开阔的热带草原上的森林地带的居民,由于各种因素,该物种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已显示出急剧下降。猛雕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鸟类之一。由于传言猛雕习惯于捕捉牲畜和狩猎有价值的区域性野味,因此当地农民和部分狩猎监管员经常寻求消灭猛雕,尽管猛雕对这些猎物的影响几乎可以肯定是被夸大的。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其列为易危状态。

世界十大猛禽(世界十大猛禽)(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