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蓝高产栽培措施

1 品种特征特性

紫甘蓝是又称红甘蓝、紫洋白菜或紫茴子白,俗称紫包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结球甘蓝中的一个类型。由于外叶和叶球呈紫红色,故称为紫甘蓝,也叫紫圆白菜。耐裂、优质结球甘蓝品种。适宜全国各地春、秋季节栽培。植株半直立,开展度 50 厘米左右,叶缘无缺刻,叶片厚,蜡粉中,球叶绿色,食味佳,品质好,耐裂性强,单球重 1.5~2 千克。在各甘蓝主产区示范种植,表现生长势强,一致性好,叶球紧实,商品性好,深受消费者和种植户的欢迎,引种到[吉山花瑶]地区种植,生长一致,表现优良。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适时播种

紫甘蓝在苏北地区适宜春、秋季节栽培。春季播种时间一般为 12 月上旬至 2 月上旬,秋季栽培播种时间一般为 7 月初至 8月中旬,6 片真叶定植,春季栽培温度相对较低,苗龄比秋季长 5~20 天。

2.2 壮苗培育

2.2.1 苗床育苗:春季栽培宜大棚(或日光温室)播种,秋季栽培在露地或防虫网大棚播种。苗床一般选择地势较高,排灌便利的地段,做成宽 1.5 米,长不超过 20 米的高畦。采用撒播、条播或点播法播种。条播,可按行距 5~8 厘米开沟,撒播以 3 克/平方米播种,点播则以每 5 平方厘米营养土块播 2~3 粒种子为宜。播后均匀覆上一层细土,浇水以土壤湿润而不板结为度。一般 4 天可齐苗,揭掉畦面上覆盖物。搭设荫棚,覆盖物用黑色的透光率为 70%的遮阳网,播种后覆盖 20 天。苗期管理注意适量浇水,防止因床土湿度过大引起病害和幼苗徒长,或床土过干引起死苗。

2.2.2 漂浮盘育苗:育苗方式采用漂浮盘大棚(或日光温室)网室育苗,适宜大面积种植,这种育苗方式防虫,且不需浇水除草,减少劳动力。根据育苗数量,挖好育苗池的大小,选用适于甘蓝苗生长的基质,装入穴盘,备于播种。播种采用手动播种机或人工直播,不需催芽,每亩播种量 30 克左右,同时要参考种子质量,种子在苗床内的发芽率远比发芽试验要低;成苗率在条件适宜时可达80%,不适宜时往往低于 70%,如出苗率低,宜于子叶期补苗。播种后表面覆盖一层 0.3~0.5 厘米基质,然后将穴盘放于水池中。

2.2.3 苗期管理:播种后白天温度不要超过 30℃,最适 20~25℃,夜间 10~15℃,3~5 天出苗,齐苗后白天温度不宜过高,以防徒长。秋季栽培会遇到连续高温、暴雨等不良天气,因此苗期以降温通风为主。苗床育苗出苗后要及时间苗,间苗时要除杂苗、病苗、弱苗,15 天左右,浅松土 1 次,及时覆盖遮阳网;漂浮育苗可适当放水。出苗后 10 天左右齐苗,如苗子叶色为淡绿色,可及时补充适量复合肥,20 天以后根据苗子的生长情况可继续添加复合肥。苗床内主要是防治猝倒病,10~20 天期间可使百菌清、恶霉灵等杀菌剂 2 次,注意通风尽量减少用药。幼苗整齐度一致,定植后便于管理,为高产、优质提供条件。定植前 1 周,减少浇水或停水,促进根系生长,利于定植后成活。

3 定植

3.1 整地施肥

定植田宜选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而且前茬非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地。定植前半个月深根晒垡,每 667 平方米施农家肥 1500~2000 千克做基肥,翻入土地,混匀后深耕浅耙做高畦,要求畦面平整,一般畦面宽苗床宽 1~1.5 米或 2 米,沟深和宽均为 0.3 米,同时开好深腰沟。

3.2 合理密植

苗期为 25~40 天,5~6 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秋季栽培定植宜早不宜迟。定植密度株行距为 30~35 厘米见方,定植密度为3500~4500 株/667 平方米。采用带土坨或基质定植,有利缓苗和植株健壮生长。定植当天浇足起苗水,带坨起苗。定植选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傍晚、阴天,定植时浅栽轻压,以子叶露出地面为宜,随栽随浇定植水,栽时防止晒苗和高温烤苗而延长缓苗。

4 定植后田间管理

4.1 水分管理

定植后要浇缓苗水,春季定植后,因气温不高,浇水 1 次即可缓苗;秋季定植后,如遇天晴高温不雨,可连浇 2~3 次水,促进降温缓苗,直至幼苗成活;如遇高温和连续阴雨,要及时排水,降低土壤墒情,防止高温高湿引起沤根死苗。缓苗后 7~10 天浇水 1次,春季栽培,浇水次数少于秋季。随着植株的长大,外叶封垄覆盖地面,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需要减少浇水次数而加大水量。春季栽培,莲座期和结球期需大水,约 15~20 天浇水 1 次,如遇阴雨天气多,可少浇;秋季栽培莲座期正处高温、强光季节,水分供给合理充足,植株短缩茎的节间可以稍微缩短,能够结球紧实,商品性好;若水分不足,结球小,且疏松不紧实;若水分过多,高温高湿,易发生病害,叶球易开裂,失去商品价值。每次浇水在早晨或傍晚为好,避免高温、潮湿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结球中、后期,如遇暴雨应及时排水,增加土壤含氧量,以利于根系生长,减少黑腐病、软腐病的发生。

4.2 中耕施肥

定植缓苗后,在土壤潮湿时进行中耕松土。定植后 15天左右施发棵肥,667 平方米施尿素 15 千克;莲座期,667平方米施尿素 25 千克,磷钾肥 10 千克,施肥 1~2 次,结合中耕锄草或浇水,增加根部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减少肥水流失;结球期结合灌水施氮肥 1~2 次,667 平方米施 15千克。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少量多餐,采收前 20 天停止施肥。

4.3 病虫害防治

苏北地区结球甘蓝春季露地生产,5~6 月结球期因气温回升,田间虫口开始增多,可以通过性诱剂或黄板降低虫口,尽量不使用农药。这个栽培季节病害较少,以防为主,田间杂草、病叶、烂叶及时清除即可。秋季栽培,莲座期和结球初期病虫害相对严重,定植前施防地下害虫药。秋季栽培中常见病害有黑腐病、根腐病、黑斑病等,为了减少农药残留,病害以防为主,如病害严重可用 70%百菌清锰锌可湿性粉剂和 50%根病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杀真菌药物轮换使用,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秋季栽培种虫害主要是甘蓝菜青虫、小青虫、甜菜夜蛾等,首选设置黄板诱杀蚜虫,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绝对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毒农药,其次进行生物防治,100 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每亩用 100~300 克对水 50~60 千克喷雾;或用10 亿活芽孢/克青虫菌粉剂 1000 倍液喷雾;或用 100 亿活芽孢/克杀螟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成 1000~1500 倍液喷雾。以上药剂任用一种,于害虫初现期开始喷雾,7~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3 次。化学防治可以用 90%的晶体敌百虫 1000~1500 倍液,20%杀灭聚酯 3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3000~4000 倍液等。

5 适时采收

[吉山花瑶]根据甘蓝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在叶球大小定形,紧实度达到八成时,陆续采收上市,采收时要保留 1~2 轮外叶,以保护叶球免受机械损伤及病菌侵入。紫甘蓝叶球可长到 2 千克,该品种具有较强的耐裂性,如果市场价格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晚一些上市,因为在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管理条件下,每个叶球每天能增重 40~50 克,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产值。采收时,也可进行隔株采收,不仅能缓冲上市时间,又能使剩余甘蓝充分生长,增加产量。

紫甘蓝秧苗的种植方法(紫甘蓝高产栽培措施)(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