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最初是人类为生存而创造的、利用大自然冰天雪地恶劣气候条件为自身服务的活动,它随冰雪地区人类的生活、劳动逐渐发展起来,并世代传承。

北京2022冬奥会是世界的大会,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冰雪运动的文化基因。这些藏在冬奥里的传统文化,你了解吗?

关于冬奥的手工(冰丝带小红人)(1)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新华社记者 武巍 摄

“冰丝带”背后的古“丝国”

国家速滑馆为何被称作“冰丝带”?原来,在西汉时期,中国被称作“丝国”,从丝绸之路开始,中国丝织品大批运往国外,开启了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丝绸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繁荣。

来到速滑馆,运动员在高速冰道滑行时,带出的轨迹如同条条丝带;而场馆外墙也有由玻璃制作的22道装饰条,所有丝带表面都有冰片般的图层,阳光下闪闪发亮!

充满独特东方浪漫的“冰丝带”,由此而来。

关于冬奥的手工(冰丝带小红人)(2)

关于冬奥的手工(冰丝带小红人)(3)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与“雪容融”

大熊猫与红灯笼

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叫“冰墩墩”,它的原型就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憨态可掬,“冰墩墩”的名称,包含中国传统取名习惯,以“墩墩”语音叠字强调可爱、可亲,它代表健康和敦厚,象征运动员强健体魄、坚韧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它的好朋友是“雪容融”,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今年的冬奥会恰逢壬寅虎年,融入中国剪纸艺术、灯笼元素的“雪容融”,寄托了人们团圆、喜庆、温暖、幸福的心愿。

关于冬奥的手工(冰丝带小红人)(4)

墨韵与篆刻的精华

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称为“小红人”,是书法与篆刻相融相生的结合。中国文字在秦汉时期主要以大篆和小篆为主,字体本身是象形文字,神似冰雪运动员的体态。30枚冬奥会体育图标均以中国汉字为灵感,用篆刻艺术呈现。体育图标的主色调与传统印泥的“朱砂色”一脉相承。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的“冬”以中国书法为主体,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则艺术地展现滑冰、滑雪运动员的飒爽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

关于冬奥的手工(冰丝带小红人)(5)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

开幕式的中国智慧

“二十四节气”凝聚了中国人观察自然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国农耕文化传统精髓,蕴含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生命观和宇宙观。北京冬奥会的开幕时间定在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并且在开幕式以“立春”为主题,以充满绿色的表演和天空绽放的“立春”焰火,寓意万物生长、生机勃发的新的开始。

“天人合一”的哲思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的设计核心理念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此外,“飞扬”还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关于冬奥的手工(冰丝带小红人)(6)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

北京冬奥会制服装备的外观设计的灵感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京张赛区山形、长城形态,以及《千里江山图》的高度融合,基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将服装颜色、线条与中国水墨画的特别韵味有机结合,将中国传统美学精髓和冰雪运动的动感韵律巧妙结合,充满了中国式的人文关怀。

关于冬奥的手工(冰丝带小红人)(7)

北京冬奥会制服装备

奥运精神与中国传统理念相合

奥运会精神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其目的是促进各国运动员,以及运动员背后的国家、人民之间的了解,为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而中国“美美与共”的传统理念正与奥林匹克精神相合。

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和谐,当然也包括“和而不同”。我们追求和谐,但又承认差异,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

关于奥运精神,最为耳熟能详的便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与“重在参与”,强调竞争、拼搏和强调集体、团队、团结精神。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各国运动员通过竞争达到广泛参与、互相联系和交融团结的目标。奥林匹克在竞争中求联系的精神,无疑与中华文化的“和而不同”相通。

在《体育颂》中,顾拜旦重申他的理想:“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塑造的人体变得高尚还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这与中华文化倡导的理念高度契合——助力于培养君子人格及人的社会责任感。

(整理 光明网 董大正)

来源: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