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衡量文明的标准是对待弱势(禁鞭里的文明考量)(1)

衡量文明的标准是对待弱势(禁鞭里的文明考量)(2)

文/钟倩

腊八已到,春节的脚步临近,“禁鞭”变成关注热点。1月22日起,省城全面启动烟花爆竹禁放宣传和志愿服务工作,将对违反《禁放规定》行为和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并督促整改,各级各单位参与禁放工作情况将纳入文明单位动态管理考核。同时,对违规燃放、销售、运输烟花爆竹,市民可通过12345、110及其他方式进行有奖举报。

作为85后一代人,谁的童年里没放过滴滴筋、窜天猴?同样,那些过年期间燃放鞭炮而受伤或致残的小伙伴,他们的痛楚与悔意也历历在目。时代向前发展,物质生活充裕,春节的打开方式也变得多元起来。在除夕夜PM2.5爆表、雾霾天围城、爆竹皮成灾的当下,禁鞭是大势所趋。当然,“禁鞭”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理性认知凝聚抱团、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慢慢养成的绿色成果,与当下社会的环保诉求、安全诉求和生活需求高度契合,应成为环保中国年的标配。

如果说前几年的限放或禁放是一种柔性倡导,那么现在各地的禁放就是一种社会共识。这种共识首先体现在:没了爆竹声,并没有冲淡年味,抢红包、猜灯谜等同样具有仪式感;禁止放鞭炮,并没有使“中国年”大打折扣,反而为祥和春节装上一把安全锁。

当看到寒风中环卫大爷举着“年轻人,少放鞭炮”的牌子,我们能喊出“别放鞭炮,让环卫工早点回家”的温情口号;当除夕之夜因硫磺味掩鼻戴口罩,我们会按住放鞭炮的双手,“为了健康生活,今年过年不放鞭”;当年后商家的“开门炮”震耳欲聋、结婚喜宴放鞭引动汽车报警器噪声刺耳,我们可能搬出“环保是最给力的面子、文明是最有力的宣传”来说服;当看到有些违规放鞭被处罚、有些心存侥幸顶风而上被曝光的事例登上头条,我们或许狠狠斥责。然而,回到自身,在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城市文明与个人喜好之间,我们是否能够明辨权衡,舍去“个人利益”换来“环保大账”?这就要求每个公民做到知行合一,既是为身边的孩子做榜样,也是为捍卫人人向往的“泉城蓝”出把力。

去新年俗中安放心底的乡愁,到新生活中寻找春节的味道,在新风尚中触摸过年的温度——社会文明的进程,就在人人努力、身体力行的日常生活中,就在克制“热闹”、适应新景的与时俱进中。多些多元共治,多些创新宣传,这个春节,笔者相信禁鞭会成为更多济南人的文明选择,用实际行动向鞭炮说不,从而尽享碧水蓝天,拥有清洁的呼吸、快乐的节日、碧蓝的天空。

以上图文来自济南日报。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让我们一起品味泉城、传播文明吧!

衡量文明的标准是对待弱势(禁鞭里的文明考量)(3)

文明济南

微信号 : wenmingjn

新浪微博:@济南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