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为了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很多户外作业劳动者依然出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冒着高温坚持工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权益是否得到了保障?相关企业是否按时、足额向他们发放了高温津贴?北京交通广播记者苏宁、嘉铭实地走访询问了外卖小哥、快递人员、环卫工人等户外作业的劳动者,详细情况请听报道:

北京居民上半年钱都花在哪里了(北京热热热这笔钱)(1)

记者用仪器粗略测量室外温度/记者拍摄

昨天(7月18日)是北京入伏后的第三天,中午12点半,通州区万达广场外骄阳似火,室外温度达到了35℃。美团骑手王勇躲在树荫下等待商家准备餐食,趁着间隙从后备箱里拿出一口冰水咽下,感受着片刻的冰爽。

王勇:你看我这箱里全是冰的,不搁冰能受了吗?

记者:这饮料也是自己买的吧?

王勇:对啊,谁管这事啊?

北京居民上半年钱都花在哪里了(北京热热热这笔钱)(2)

高温烈日下的骑手/记者拍摄

当记者询问公司有没有发放高温津贴的时候,王勇摇了摇头:

王勇:哪有津贴?这个天儿光喝水就花好几十,一点补助都没有,超时还罚钱,不喝就中暑,没办法。

北京居民上半年钱都花在哪里了(北京热热热这笔钱)(3)

露天作业人员给自己准备的防暑用品/记者拍摄

和王勇在一起的外卖小哥李达是甘肃人,个头不高,皮肤黝黑黝黑的。

记者:您这皮肤是晒黑的还是自己就黑?

李达:晒的。

记者:干多长时间了?

李达:两年了。

记者:高温津贴有发过吗?

李达:没有,自个买水,太热了自个买个雪糕啥的。

北京居民上半年钱都花在哪里了(北京热热热这笔钱)(4)

高温烈日下的骑手/记者拍摄

2012年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依法享受高温津贴。

北京市2014年也开始明确,每年6月到8月,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记者随机询问了不下20名外卖员和闪送员,大家都表示没有收到高温津贴。其中两位饿了么的配送小哥则表示,听说有,但具体金额他们并不清楚。

外卖员:有,多少钱我真不清楚。

外卖员:我也不太清楚,站长告诉我有。

北京居民上半年钱都花在哪里了(北京热热热这笔钱)(5)

顶着烈日工作的快递员/记者拍摄

和外卖行业类似的快递行业同样是踏着热浪奔跑,顶着烈日投递,他们又能否拿到高温津贴了呢?记者街头走访了中通、邮政、丹鸟等快递员,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

快递人员:他们内部人员是有的,我们属于外包,就是有绿豆汤什么的,但是津贴具体的不太清楚。

快递人员:我们没有那个,不过每天都有解暑的东西吃。

快递人员:150元一个月,直接发工资里了。

北京居民上半年钱都花在哪里了(北京热热热这笔钱)(6)

小区内的物业环卫人员/记者拍摄

在炎炎烈日下坚持工作的还有环卫工人。记者采访中发现,作为传统行业,环卫工人虽然有高温津贴,但有的也没有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记者走访的两个小区的环卫作业人员表示:

小区环卫:高温津贴是一年300块钱。

小区环卫:每月100元,大概发三个月。我们在室外工作,中午1:30就上班了,热的很,稍不注意就中暑了。

通州区马路上正在打扫卫生的一名环卫工人则告诉记者:

环卫工人:一季度200元,就发在工资里边,我干5年了。

记者:这5年每年都是吗?

环卫工人:都是,还有就是给我们一个月发一次水。

北京居民上半年钱都花在哪里了(北京热热热这笔钱)(7)

近乎露天的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降温靠电风扇/记者拍摄

相比于传统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的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也存在没有发放高温津贴的情况。虽然目前本市大多核酸检测点都配备了空调屋,温度可以调节到20度左右,但仍有一些室外近乎露天的核酸检测点。在西城区一个胡同内,检测点的工作人员坐在简易的帐篷里,降温全靠电风扇和冰袋,采样人员的脸庞晒得通红,身份证登记人员的袖子也早已浸湿。

工作人员:很热,在高温下风扇吹的都是热风,脱了衣服身上都是汗。

记者:这两天高温,会比平时钱多一些吗?

工作人员:那倒没有。

记者:您这个有额外的高温津贴吗?

工作人员:没有明确说,应该有吧,空调房和在室外点位应该差几十块钱。

北京居民上半年钱都花在哪里了(北京热热热这笔钱)(8)

工作人员的袖子已经湿透/记者拍摄

在朝阳区的一个核酸检测点,核酸采样人员有配备空调的小屋,但身份证登记人员还是要在户外,遮阳伞也抵挡不住户外35度,体感38度的高温,工作人员在胳膊下垫了两个冰块盒用来降温。

记者:这个核酸检测,有高温津贴吗?

工作人员:没有,高温天气和平时天气钱是一样的。

北京居民上半年钱都花在哪里了(北京热热热这笔钱)(9)

近乎露天的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降温靠电风扇/记者拍摄

记者走访过程中还发现,尽管很多劳动者没有收到高温津贴,但对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并不乐观。不明白法律规定、害怕“因小失大”、觉得自己没有话语权等一系列原因让劳动者们面对只听过没见过的高温津贴只好沉默。

受访者:一线工人他们对这个根本就不了解,人家公司就是有,到时候下边这些人发不发那是他们的事了,有的就到不了位,我们好像就没底气,你说的多了人家不用你了。

受访者:不光是北京,全国应该都有相应规定,但是对于企业来讲,这个规定形同虚设,我们没发言权,就是说给是最好,不给也是干瞪眼。

北京市入夏以来已发布多个高温预警,国内也有多地出现热射病患者,甚至有人因热射病死亡。当前,关注高温天气下仍在露天作业的劳动者,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就显得尤为迫切。

如何让高温津贴从“纸上权益”真正落到实处?在北京华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校逢看来,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认知:高温津贴不是福利,而是权利。

刘校逢:高温津贴它是工资的一部分,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的。在高温天气除了要发放高温津贴之外,还必须要向劳动者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的药品,这个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它也不得冲抵高温津贴。

针对劳动者们的顾虑,刘校逢也特别提醒:

刘校逢:如果确实没有高温津贴这一项,你可以依法要求单位向你发放,如果单位拒绝发放或者说没有按时足额发放,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直接拨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举报热线12333。我们在进行举报投诉的时候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如果用人单位确实是违反相关规定,北京市相关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同时要予以补发。如果逾期依然没有改正,要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北京居民上半年钱都花在哪里了(北京热热热这笔钱)(10)

天气炎热/记者拍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系主任、副教授孟泉也表示,落实“高温津贴”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孟泉:由于在高温下作业的员工会受到一定的职业伤害的风险,这属于保护和补偿。另外一方面实际上也是通过要求企业去给付高温津贴,去规范和制约企业的管理,把劳动者的健康权放在第一位。

孟泉建议,有关部门应就新业态制定更详细的规则,并通过行政执法有效保障“高温津贴”的按时、足额发放。

孟泉:最有力的保护的方式还是应该归于政府。一方面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各种高温劳动保护的标准。新业态这些领域当中实际上会有很多新的工作出现,完善高温津贴这种劳动保护的规则十分重要。政府监管部门从传统的手段来讲,要发挥劳动监察的作用。对新业态的员工来讲,政府还应该去发挥督促、监督的作用,抓住头部企业和平台,要跟他们有所协商,利用平台对于下游的一些劳务合作商的制约关系,推进高温津贴能够实现。

近年来,国内多地上调了“高温津贴”发放的标准,网友们也呼吁北京市的标准能适当上调。对此,孟泉表示:

孟泉:可以发挥市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人社局牵头会同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企联、工商联等相关机构,就高温津贴提高标准的问题进行协商,基于近五年或十年的高温变化数据,和相关事故发生的状况,总结问题,客观评估,考虑当前经济发展和就业环境,适当提升高温津贴的标准。

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高温津贴不是福利

高温下作业的劳动者有权获得正当权益你的高温津贴拿到了吗?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苏宁、嘉铭、张赛男,主编朱凌翔

来源: 北京交通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