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几天假期,在家或者去亲戚家,大鱼大肉,胡吃海喝,身心疲惫,肠胃更累,这时候即使面对满桌的鸡鸭鱼肉大餐,也是没有多大的胃口,也没有多少幸福感。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当老母亲又问起今天想吃点啥时?突然特别怀念儿时上学时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于是提出,抛弃大鱼大肉的吃法,就吃碗手擀面。
怀着无比期盼的心态,作者盛了满满一碗的面条,当吃下第一口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盛多了。
这碗手擀面的变化怎么会如此之大呢?于是饭后,作者开始了分析、思考,为什么儿时的那碗手擀面再也回不来了。
第一、做面条的人已经变了,作者儿时记忆的手擀面,做面条的老母亲当时才40岁不到,现在老母亲已经快70岁了,估计和面、揉面、擀面的这些外部条件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功夫’正是一碗手擀面口感筋道爽滑的关键因素之一吧。
第二、70岁的老太太,她的牙口已经变了,胃口也变化了。三四十岁时,人的牙齿坚固,那时肠胃也好,煮面条的时间也短一些,喜欢吃点筋道口感,硬点一些的。而人到了70岁,牙齿也松了,肠胃也弱了,更喜欢吃点软烂的东西,所以煮面条的时间更长,面条的筋道和硬朗口感完完全全的消失不见了。
第三、吃面条的作者也变化不小。首先是年龄变了,虽然是吃面条的心还在,但是常年的大鱼大肉,油水很足的肠胃中,其实对于任何的事物,刺激感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当年一碗手擀面的美好记忆,是由很多外部条件决定的,缺吃少穿,平时油水不足,又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刻,所以一碗手擀面不但让肠胃幸福满满,而且将幸福的记忆深深烙印。其次是作者外部的生存物质环境变化也不小,现在这个年代,基本上顿顿饭都跟过年一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吃不到的,常言道‘因缺所需’,现代人,在吃的方面,基本已经不缺啥了,肠胃也已经对外部物质失去了‘新鲜感’。
行文到此,作者突然想到了‘教条主义’一词,何谓教条主义呢?教条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普遍意义上讲为,不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不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
作者在面对一碗手擀面时,恰恰犯了这样的错误,做面条的人,吃面条的我,好多的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作者还是想着25年前的那时那刻的一个感受,并且在记忆深处还是认为当下的这碗面条能够还原那时的条件。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以前书中那些有智慧的人对于事情本质的看法,抛砖引玉,借用那些智者的认知,结束今天这篇小文。
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有经验归纳出来的教条,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是我们说它有漏。实相是什么?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总之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所有要求的那些条件,不管那你用机器方式还是用人工的方式,它都出那个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