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旅游啊!!!
孩子实在是太想出去玩了,但事与愿违,总是不能成行。
现在每天的精神寄托就是看看美景照片,聊以慰藉。不过就在某天翻看《火成岩岩石学》课本摸鱼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其实火成岩的名字里居然暗藏着不少美景。那么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跟着火成岩,一起去看看世界上的美景。
《岩石学》课本中的三大岩循环,大家还有印象吗?
这里先带大家复习一下岩石学小知识,三大岩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侵入地下深处或者喷出地表就会对应地形成火成岩中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火成岩根据暗色矿物含量可以划分为超镁铁岩(暗色矿物>90%)、镁铁质岩(50%<暗色矿物<90%)、中性岩(15%<暗色矿物<50%)和长英质岩(暗色矿物<15%)几种类型,而根据二氧化硅含量可以划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45%<SiO2<52%)、中性岩(52%<SiO2<63%)和酸性岩(SiO2>63%)几种。那么,我们今天就根据第一种分类方式开始游览。
依据暗色矿物分类 | ||||
暗色矿物含量分类 | 超镁铁质岩类 | 镁铁质岩类 | 中性岩类 | 长英质岩类 |
色率 | >90 | 50-90 | 15-50 | <15 |
岩石示例 | 纯橄岩、方辉橄榄岩等 | 辉长岩、玄武岩 等 | 闪长岩、安山岩、粗安岩、粗面岩 | 花岗岩、流纹岩等 |
超镁铁质岩
超镁铁质岩,是指镁铁质矿物含量大于90%的结晶岩。超镁铁质岩的氧化镁(MgO)含量可达40%,而二氧化硅(SiO2)、氧化钾(K2O)等含量则偏少。不过,各位岩石学爱好者们要注意对超镁铁质岩与超基性岩的区别。虽然不少岩石既是超基性岩也是超镁铁质岩,但是这两种岩性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超镁铁质岩是依据镁铁质矿物含量,也就是色率来划分的,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暗色矿物的含量,而超基性岩则是以二氧化硅含量确定的。例如色率很高的辉石岩属于超镁铁质岩,但是由于二氧化硅含量已经高于45%,就被踢出了超基性岩的行列。因此,这完全是两套并行的分类系统,小伙伴们在分类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哦。
暗色矿物代表: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
1 纯橄岩(Dunite)
纯橄岩是一种几乎全部由橄榄石组成的岩石,其中橄榄石含量几乎占90%以上,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辉石和铬铁矿等矿物。由于大量的橄榄石存在,新鲜的纯橄岩呈橄榄绿或黄绿色,十分好看。不过这样的纯橄岩一般比较少见,通常纯橄岩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从青翠的橄榄绿变成了暗绿色。
绿色岩石代表——纯橄岩
纯橄岩最初是由德国地质学家Ferdinand von Hochstetter在1859年命名的,而Dunite这一名字来源于新西兰的邓尼山(音译,Dun Mountain),也有人译作敦山或盾山。这山坐落于新西兰的尼尔森塔斯曼(Nelson Tasman)地区,是一座并不高的小山。现在成为了尼尔森地区颇受欢迎的徒步路线,不少户外爱好者都会到这座纯橄岩命名山峰来一场紧张刺激的徒步或自行车骑行。
纯橄岩的命名地邓尼山
邓尼山骑行路线
不过,这座纯橄岩命名地在新西兰尼尔森湖(Nelson Lake)地区的景点中只能排到第21名,除了邓尼山(Dun Mountain)外,尼尔森塔斯曼(Nelson Tasman)地区还有不少有趣的自然景观。尼尔森湖国家公园(Nelson Lakes National Park)就是其中最有名的景点之一。尼尔森湖国家公园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公园中的湖泊们,根据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的传说,这些湖泊都是由毛利酋长拉凯豪图用他的挖掘铲挖出来的,一个成为了罗托伊蒂湖(Lake Rotoiti),另一个则是罗托鲁阿湖(Lake Rotorua)。而事实上,这些湖泊虽不是真的如传说般被挖掘出来的,也有着极为传奇的来历。罗托伊蒂湖与罗托鲁阿湖被称为神秘双生子,它们来自于最近的冰川时代,周围的河流也依旧保持着冰川地貌。这两个湖依靠着彼此,用深邃的湖底和澄澈的湖水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而湖边茂密的山毛榉森林又为这个国家公园增添了一丝甜蜜热烈的气氛。
尼尔森湖国家公园
尼尔森湖国家公园看到的美景
现在的尼尔森地区简直是户外运动的天堂,在国家公园中欣赏完金色的阿尔卑斯山脉(The Alps)和蓝宝石般的湖泊后,在罗托伊蒂湖游泳,或者去邓尼山来一场自行车骑行,晚上在旁边村庄的小木屋中过夜,想想就十分惬意。
2 方辉橄榄岩(Harzburgite)
方辉橄榄岩是橄榄岩的一种,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橄榄石的含量可有40%到90%不等,辉石主要为斜方辉石。颜色依旧是橄榄岩标志的浅绿色。方辉橄榄岩常见结构是粒状,此外还会出现反应边结构、包含结构等等。虽然它叫做方辉橄榄岩,但也会有少量的单斜辉石,另外还会有些尖晶石、磁铁矿等金属氧化物。在层状岩体中经常可以见到方辉橄榄岩,粗大的晚期结晶的紫苏辉石包含着早期结晶的粒状橄榄石,这就是典型的包橄结构。
方辉橄榄岩
方辉橄榄岩的英文名字Harzburgite来源于德国汉诺威的巴特哈尔茨堡(Bad Harzburg),它是坐落于哈尔茨山脉(The Harz)北部的一个温泉小镇,哈尔茨山脉位于德国中部地区,这一地区瑰丽的自然景观与神秘的女巫传说相辅相成,成就了哈尔茨山经典的旅游圣地,同时这也是德国政要最爱的旅游地之一,可见哈尔茨山脉有多么吸引人了。
巴特哈尔茨堡
哈尔茨山脉
要说哈尔茨山区最神秘的地方当属这里的最高峰——布罗肯山(Sender Brocken),它的海拔有1142米,传说巍峨的山峰上住着大名鼎鼎的“布罗肯女巫”。当然,传说中的“布罗肯女巫”并不恐怖也不讨厌,相反因为在传说中常常助人为乐,很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现在,哈尔茨山区的小镇和村庄还会举行女巫之夜。不仅如此,哈尔茨山区甚至还有一条女巫小径,沿着女巫小径徒步,你会看到茂密的针叶林,陡峭的悬崖和潺潺的小溪,最后小径直通传说中女巫聚会跳舞的最高峰——布罗肯山。
冬天的布罗肯山
哈尔茨国家公园中的小溪
在女巫小径的一个岔路口,你还有机会走进德国的哈尔茨国家公园。哈尔茨国家公园是德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占哈尔茨山总面积10%以上。哈尔茨山全长110千米,由德国西北面的塞森(Seesen)延伸至东南的艾斯莱本(Eisleben),面积达2226平方千米。哈尔茨山(Harz)中遍布茂密的山林沼泽、湍急的溪流和清澈的湖泊。其实,哈尔茨这一山名就来源于中古高地的单词“Hardt”或“Hart”,正是山林的意思,直白地展示了哈尔茨山林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哈尔茨国家公园自1990年就被保护起来,独特的地质风貌,各种珍贵的野生动物,让这里的徒步、探险、溯溪都别有一番趣味。
3 科马提岩(Komatiite)
科马提岩与前两种超镁铁质岩最大的区别就是,科马提岩是超镁铁质火山岩。科马提岩在1969年首次发现于南非太古宙绿岩带下部,科马提岩常呈岩流或浅成岩体产出。其中常见的矿物由高镁的橄榄石、辉石以及少量金属矿物和基性玻璃组成,虽然组成矿物平平无奇,但是科马提岩却有着最独特的鬣刺结构。鬣刺结构是由橄榄石或辉石呈现细长的锯齿状晶体,通常以树枝状、放射状、交织状丛生,样子就像鬣刺草,也因此得名,是高镁熔体快速结晶的产物。
发育经典鬣刺结构的科马提岩
显微镜下的鬣刺结构
科马提岩(Komatiite)的名称来源于流经巴伯顿山地的科马提河(Komati River),而这巴伯顿·玛空瓦山脉更是于201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巴尔顿·玛空瓦山(Barberton Makhonjwa Mountains)又被称为巴伯顿绿岩带或巴伯顿山地,这里除了拥有地球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序列火山岩和沉积岩外,还有大量的黄金在此被开采。在巴伯顿山地,你可以脚踏世界上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沿着巴伯顿玛空瓦地质步道,去看一看这三十亿年间沧海桑田的变迁,也可以看看最早的生命起源地。
科马提河
巴伯顿玛空瓦山地(图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巴伯顿绿岩带长图(可横屏观看)
中性岩
这里是指根据镁铁质矿物分类的中性岩,中性岩类的镁铁质矿物含量在15~50%之间,介于镁铁质岩类和长英质岩类之间。中性侵入岩有闪长岩、二长岩和正长岩,喷出岩则有安山岩、粗安岩和粗面岩。这次我们要看到的是安山岩。
安山岩(Andesite)
安山岩属于中性岩,同科马提岩一样,它也是一种喷出岩。安山岩通常呈斑状结构,较大的矿物晶体称为斑晶。在安山岩中,常见的斑晶种类有拉长石和一些暗色矿物,如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斑晶周围的基质通常由中-更长石组成,有时候也会看到玻璃质。安山岩可以称为一种幸运的标志,因为它常常是很多内生金属矿产的围岩,不少斑岩铜矿、金矿、铁矿就产在安山质火山岩中,除此之外,安山岩还是很好的油气藏储集层,有时候发现了它往往暗示着周围有不少有用的矿藏。
安山岩
镜下的安山岩
不过这种岩石并没有之前的超镁铁岩英文名藏得那么深,安山岩这个名字一听就能让大家联想到那一著名的山脉——安第斯山脉(The Andes)。没错,安山岩最早就是在南美的安第斯山命名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从北到南全长8900km左右。当然,如此巍峨的安第斯山脉自然来源于一个巨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American Cordillera)。在北美,科迪勒拉山系主要是落基山脉(Rocky Mountains),而在南美洲的部分就是安第斯山脉了,这两个山脉可以说撑起了两个美洲的壮美地形,也因此安第斯山脉也被称为“南美洲的脊梁”。
智利圣地亚哥和阿根廷门多萨之间的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中的阿空加瓜山
安第斯山脉与前面提到的国家公园都不同,由于它广袤的覆盖面积和高低起伏的山势,从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端的加勒比海岸跨越许多国家,当然不管是从纬度上还是高度上来说,这里的土壤、环境和生物都有着复杂的变化。从茂密的阔叶林到高山冰盖,从湖泊河流到荒漠草甸,从火烈鸟到白尾鹿。可以说沿着安第斯山脉走一趟,就可以看到从南到北的各式美景。像厄瓜多尔的卡哈斯国家公园(西班牙语:Parque Nacional El Cajas)、秘鲁的瓦斯卡兰国家公园(西班牙语:Parque Nacional Huascarán)、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西班牙语:Parque Nacional Los Glaciares),种种美景,不胜枚举。
安第斯山脉中段
安第斯山脉中的热带树木
安第斯山脉生长的可爱生灵
今天的火成岩之旅就到这里圆满结束了,不过除了上面介绍到的这些超基性岩、中性岩,还有许多火成岩的名字都是从世界美景而来的。如果小伙伴们感兴趣,可以自己再去探索更多的有趣岩石。当然,三大岩种许许多多的岩石名称,来历千奇百怪各不相同,相必在探索时别有一番趣味。
其实,不光上面列举的这些以美景为名的火成岩,种种岩石、种种地质现象都在时时刻刻向我们展示着地球的美丽和神秘。还记得最初被地质吸引时,不乏有着“学地质可以游遍世界”这样的美好幻想。但诚如那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地质书里也有着万千江山。有时候,累了、迷茫了,不如翻开书中去拥抱着大千世界,找一找当初的激情。
图源:维基百科,https://www.mindat.org/,Barberton Makhonjwa Mountains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https://www.mindat.org/。
参考文献:[1]徐夕生 邱检生. 火成岩岩石学[M]. 科学出版社, 2010.
[2]桑隆康 马昌前. 岩石学第二版[M]. 地质出版社,2012.
美编:许宏玺
校对:姜雪蛟 刘淇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