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三斤

说起《倩女幽魂人间情》,大家都会想到妖娆的小倩,而《倩女幽魂》这个大IP作为影视经典,有很多个版本,但在我看来最深入人心的是87版张国荣的宁采臣和王祖贤的聂小倩,这是《倩女幽魂》被视为经典的开始。每个版本都是独具一帜的人妖恋情,但在我看来实则是呈现着背后真善美的情感态度。

而近日最新上演的《倩女幽魂人间情》剧情基本与87版保持一致,从文弱书生宁采臣来郭北县讨债与聂小倩初相识,暗生情愫,后在侠客燕赤霞的帮助下将小倩从姥姥手中救出,小倩终投胎转世结尾。既然是对经典的翻拍,也就无可避免的要被拿来与经典对比。每个版本各有不同,却独具特色,因此本文我将从三个不同层次的的角度进行对本片的解读,相信这样会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官感受。

倩女幽魂人间情又甜又虐(以倩女幽魂人间情为例)(1)

01、硬件条件相交杂糅,呈现不同的视觉和风格,舒缓回忆的缅怀

剧情中老版的简陋亭子,几乎是空无一物的住所,更像是导演在像素原因下平添一股朦胧美,将独特的风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与中国传统美学重写意相契合,而本次新版电影以一艘富丽堂皇的船开始,布景精致,灯光明亮,科技进步下电影工业变革的高清像素,像是纸醉金迷的青楼,多了几份风尘女子的妖艳。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两个版本虽是各有千秋,但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演员在电影中则是占据了巨大的地位,曾经张国荣的宁采臣傻傻中带着一点可爱,还有不谙世事的那股纯真,而这一版的宁采臣就有故意装傻之嫌。其次就是聂小倩,王祖贤版的是经典,除了赢在长相上,一颦一笑,都很动人,但这一版就有点表情木讷。

因此,站在观众的角度上,自然在潜意识中更倾向于老版,但导演的情感不同,自然所剖析出的画面和态度也截然不同。

倩女幽魂人间情又甜又虐(以倩女幽魂人间情为例)(2)

电影特效也在其中占据很大地位,其中树妖姥姥的树根的中景和全景,明显是浮于背景之上的,说是技术原因,老版技术当然不及。但其在现有条件下,导演弱化对于特效的需求,选择更多的是近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特效与背景之间的冲突。

不仅仅是这部电影,五毛特效的问题是现在很多商业电影的通病,虽说电影工业不断进步但往往很多时候都不及老电影,很大方面原因是片方对于技术的过度依赖,而忽视了情节和背景的巧妙融合,以及以及镜头取景的精心设计。换言之,本质上是机器的普及带给人的惰性。

在我看来,技术进步能带来视觉效果的改进无可厚非,但如果将所有的焦点都放在对于技术的改良,而忽视了取景设计,背景搭建这些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显得本末倒置。但该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情怀依旧热血沸腾,熟悉的角色和情节,往往是缅怀曾经的最大助力之一。

倩女幽魂人间情又甜又虐(以倩女幽魂人间情为例)(3)

02、导演在剧情设计中采用独特的相遇形式,利用经典的背景创造不朽的情感

男女主之间情感铺垫,让观众们感受到爱情的情感,原版树妖姥姥来到小倩的房间时,恰巧是宁采臣在房间,所以小倩把宁采臣藏在澡盆里,为了隐瞒姥姥而做的一些举动如给水下的宁采臣输氧等成为他们感情升温的桥段,巧合的剧情设计搞笑中又带着暧昧,扣人心弦。

新版选择删除这些情节,主角采用了另一种奇特的方式相遇相知相守,虽说有些许艳俗,但并不影响影片最终呈现的情感。在既定的结果下,导演似乎更想要顺理成章的爱情因此,故事合乎情理,只是观众心中所期望的过程各不相同。

在我看来,同一题材的电影,自然应该所有独特之处,很多影评有夸奖有批评,但作为曾经最爱看倩女幽魂的观众之一,这部电影依然深得我的喜爱。在午后小憩一番后观看,也别有一番乐趣。

倩女幽魂人间情又甜又虐(以倩女幽魂人间情为例)(4)

另一方面,燕赤霞和树妖姥姥之间的戏份比原版要多,尤其是树妖姥姥,原版中姥姥的舌头有些让人不忍直视,但是这一版中将姥姥的各种技能都换成是树根。不仅强化了姥姥作为树的特性,更是稳固了姥姥一直以吸食活人的精气想变成真正的人的设定。

燕赤霞说人间不值得,增添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的悲剧色彩。该电影中选择多部分的打斗情节,加上并不出彩的特效,导致剧情就像一千个哈姆雷特,各有各的看法和褒奖。在剧情的悄然播放中,经典的情感不朽的传承,人妖爱恋的背后,依旧是让人感叹无比的深思和嘘缓......

在我看来,向曾经的经典致敬无可厚非,但是时代的创新从不是固守于此,新的想法和画面呈现才是应该追逐的存在。经典深入人心,要想实现超越实在很难,与其一遍一遍得翻拍,不如像该剧本加入自己的创新元素,创造成为经典。

倩女幽魂人间情又甜又虐(以倩女幽魂人间情为例)(5)

03、经典的故事内核背后,是凄美爱情和乱世中的真性情,呈现了穿越种族的爱恋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因为纯粹美好的爱情就普通人而言难以遇到,所以作为造梦的影视作品,也就成了人们表达不可能实现的愿望的摇篮。宁采臣和聂小倩之间爱情的美好,是两方面的。聂小倩的网开一面,聂小倩作为姥姥的傀儡,在其淫威之下,仍然不顾一切对宁采臣动了情。其次宁采臣的奋不顾身,就算自己只是一介文弱书生,没有任何武功,也已知危机四伏,但知道小倩有危险,需要帮助,就挺身而出。

两者之间的不顾身外名,甚至是不顾自己生死的纯粹和惺惺相惜,令人羡慕。最后,终于将小倩从姥姥的魔掌中救出,到底投胎转世成为哪一个平凡的女子,宁采臣不得而知,只是永远的成为了自己心头的那一颗朱砂痣,爱而不得的遗憾,意难平。

除了爱情之外,逆天改命以及正义终于战胜邪恶也是让这个故事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燕赤霞是除了两个主角之外戏份最多的,同时还帮助宁采臣救出聂小倩。导演将他作为斩妖除魔的侠客的人物设定也丰富了影片的主题,不再仅限于爱情,而是将其升华为正邪两面的对抗以及平凡小人物怎样逆天改命的宏大命题。

在我看来,故事就变成了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谁都会为了心中的那股劲同命运抗争,在这些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格外感动。与妖魔鬼怪抗争的过程以及最后获得胜利也就成了观众对于自己的期许在电影这个平行世界实现的成就感。

倩女幽魂人间情又甜又虐(以倩女幽魂人间情为例)(6)

04、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核,带给观众的是与世不朽的生命启示

宁采臣之所以这么深入人心,有其性格的可贵之处,虽然看起来有点傻傻的,但是单纯且为人真诚,这恰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难能可贵的品质。社会的复杂性要求我们要变得复杂,但复杂的表面下确实难得的纯真丢失,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丑恶面一多便会让纯真荡然无存。通过吃一堑长一智而形成的惯性思维的确可以让我们避免受到很多的伤害,但同时人情味以及生活的乐趣也渐渐消失。

俗话说最难做到的是在看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活着的的确确有很多的不易,社会也的确很复杂,但最令人的感动的正是在复杂的社会下保存的那份纯真感。

倩女幽魂人间情又甜又虐(以倩女幽魂人间情为例)(7)

不论是宁采臣还是燕赤霞,身陷囹圄,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没有随波逐流,还是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奋不顾身,尽管这样做是对自己不利的,但事实却往往相反,善良成为了最后的底线。

在我们的生活中亦是如此,如果在某个旅游景点地上会存在某些令人厌恶的垃圾,再小不过的一件事也会变成千差万别的念头,天壤之别便是捡与不捡。为人处世的标准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要心里要有一杆秤,便会让原则永存于心,而不是人云亦云,浑浑噩噩。

倩女幽魂人间情又甜又虐(以倩女幽魂人间情为例)(8)

电影最后的结局,燕赤霞对宁采臣说你不如就跟我一起去降妖除魔,宁采臣说自己还是读书然后考取功名,做一个好官,用文的方式来改变乱世。从此两人分道扬镳,一文一武,为了自己所信服的东西继续前行。

人生在世不会都随自己的意,自己的理想与现实难免有偏差,但不能因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就得过且过。只要还活着便不是一具行尸走肉的尸体。

写在最后:

《倩女幽魂人间情》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和电影工业科技的进步,在视觉效果上有创新,但抛开技术谈电影的艺术表达,和情感表达,确实让人为之耳目一辆。电影科技背后的情感,才是观影者真正应该所专注的东西,以纯真之眼看待世事无常,便会收获最真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