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五诗》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博山,在淄博南部的一个区,位于山东中部,因山多而得名。端午节,是仲夏登高顺阳之日,更因爱国诗人屈原在这日含恨投江而被人们所记,是汉语圈里的重要节日。 丙申猴年端午,为登高顺阳,纪念屈原,我们决定前往博山一游。从济南出发沿国道309线一路向东,经过2小时到达博山。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1)

我们先去参观了博山人立琉璃博物馆。“世界琉璃在中国,中国琉璃在博山”,这是博山琉璃的宣传语。 琉璃,被称为“高温中的雕刻”,但对我们一般人来说,似乎只知道琉璃瓦,这因为中国古代建筑是否高大上,有没有用琉璃瓦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故宫用的就是琉璃瓦。 自元明以来,北京和博山是中国最重要的琉璃生产地,北京现在的古玩市场——琉璃厂,就是明前期为建宫内廷烧制琉璃瓦所扩建,宫廷建好后,琉璃厂衰败,不得不外迁,但“琉璃厂”的地名却保留了下来,外迁的琉璃厂也随着历史的发展不见了踪迹,而博山的琉璃生产至今未曾中断,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甚至在康乾时期因鼻烟壶一度辉煌,由此可见,博山琉璃早已注重从实用向艺术上升级发展。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也使琉璃制作有了很大提升,色彩更为丰富,造形更为奇特,都是以工艺品呈现的,博山的琉璃工艺品生产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远销世界多个国家。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2)

琉璃、水晶都是玻璃的一种,只是工艺和添加的物质略有不同。博山琉璃以手工制作为主,因制作过程的繁杂和对高温环境的苛刻要求,导致不可能存在两件一模一样的琉璃,存有艺术上的唯一性。博山琉璃大师频出,现有国家级大师15名,对博山琉璃声名远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大师作品馆。馆内一件件作品流光溢彩、创意独特,造形造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特别是由美术大师韩美林与琉璃大师徐月柱共同创作的山水琉璃作品,是大师与大师的碰撞,是中国水墨山水与现代琉璃工艺的完美结合,是精品中的精品,美仑美奂,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琉璃作品的认识。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3)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4)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5)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6)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7)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8)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9)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10)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11)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12)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13)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14)

参观完博物馆,已是日暮时分,我们驱车前往今晚住宿地郝峪村,离博物馆约40公里。在经过据说是博山最平、最直、最宽的一段路后,前方路边忽现“淄博漫生活,尽在悠悠谷”的宣传牌,过宣传牌,便是盘山公路。上盘山公路不久,路的某一转弯处忽现“石鳖湾”的指示牌,想必此地应有一处由石鳖看守的水湾吧!路两边的山丘上尽是桃树、杏树和栗树,桃树、杏树早已是谢了春红,而栗树却是吐蕊正浓。落日将她那最后的一抹红洒在了漫山雪白的栗花上,而栗花又把那抹红酿成了浓郁的芬芳,献给远来的旅人们!日落山下,夜暮降临,让人有的不只是仲夏漫山雪的错觉,更有花香散入夜的香甜。远处寂静丛林的山坡上,错落着几间白墙红瓦的村居,昏黄的灯光给黝黑的山平添了许多温暖的生活气息。过得下郝峪村,山间突然多了一些喧闹,原来是我们今晚的目的地——中郝峪村到了。(以下照片均为第二天所拍)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15)

中郝峪村,山东省级旅游文明村,这里山青青水潺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据说在八十年代就依山傍水建起山东省的第一家农家乐。现在,全村成立了悠悠谷旅游公司,村民即员工。我们先到游客中心登记入住,喧闹声就是从这儿传出的,中心门前的小广场正在准备篝火晚会。在郝峪村旅游是一条龙服务,你可以在“四叔”家吃晚饭,也可以“二妗子”家的吃早餐,住宿可到“七姨”家,累渴了可以喝“丈母娘”家的大碗茶.......,反正都是在“亲戚”,当然“亲戚”也收钱,所有账单都在游客中心结噢!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16)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17)

办完入住手续,终于到了“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的时候,我们去了山涧一家名为桃花溪的酒店。溪边的四方桌上已摆满了山里人家特有的美味,众人落座,把酒言欢。席间少不得谈古论今、指点江山,打诨插科、嬉笑怒骂,酒至酣处话语乱,肆意挥情无人管,禁锢的身心再一次得到了彻底的放松,语声渐高,情绪激动的有些失控,每个人都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夜已深,繁星满天,月如钩。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18)

篝火晚会也已结束了吧!但“亲戚家”的客人们似乎仍是意犹未尽。“酒醉不知归路”,山村的小路就像迷宫一样,走错了好几户人家,或邀打牌,或邀喝酒,或邀唱歌,或邀跳舞.......,真是一个疯狂的山村之夜,客人的狂欢打破了山村那份原有的宁静。终于到达了今晚的住宿地——“七姨家”。洒满月光葡萄架下的紫藤椅上,躺着酒后慵懒的人们,人们围坐着的小方桌摆满了时鲜果盘,当“青山郭外斜”被月光勾勒,我们不得不应景地再一次“把酒话桑麻”。月隐去,风琴声悠扬,儿童鼾声响。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19)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便爬了村前那座高山。说是爬,其实是将车开到山顶,然后步行绕山顶转了一转。山已被开发公司承包了,开车上来的路就是开发公司刚刚修建的。在山顶我们遇到开发公司的一名负责人,告诉我们公司的蓝图——山上会修别墅,会修木栈道,已存在的饮虎泉会有传说,寺院会得到修缮,水坝将升高2米,护林员会成为感动,更有大片的草药会茂密地成长,会有好多游人来,产生的垃圾经过处理会成为草药的肥料,来的游人又会买走他们种的草药等等——蓝图美好,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很好,祝他们能成功。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20)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21)

山刚刚经了一场大雨的洗礼,犹显苍翠,空气清爽,沁人心脾,宿醉去了大半,人顿时精神了不少。风是轻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走过去,你便融化在蓝天里”。山顶一大块斜坡是光滑的,从这儿远眺出去是“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多么适合发呆的一个地方,但总有“太匆匆”,响午已近,做为吃货,博山的“四四席”不可不尝。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22)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23)

鲁菜在中国四大菜系占据一席,举世闻名。鲁菜主要传承的是曲阜菜、福山菜、济南菜和博山菜,而博山菜的代表作就是“四四席”,吃“四四席”经典去处便是我们吃午餐地方——聚乐村这座百年老店。店里每道菜都有特色,都是精品,最具代表的应是豆腐箱子、清炒珧柱、鸡溶粥和冰镇雪莲汤等。在这里吃饭,色香味俱全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是这样夸这家饭店,人家都跟你不高兴,说你没文化。小咸菜都有着“竹兰梅菊”之说,上菜的程序、数量、吃饭的规矩更是讲究,据说中华民族的好多传统美德都是在饭桌形成和传承的。一顿饭下来,让我们知道了资深吃货境界——美味应与艺术有结合,更要传承传统美德,说到底——就是吃文化。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24)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25)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26)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27)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28)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29)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30)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31)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32)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33)

这里是博山(博山漫生活)(34)

饭后,我们便打道回府。博山不仅山水俊美,吸引人的更有琉璃和饮食文化,这是聪明勤劳的博山人的传承,也是勇敢能干的博山人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