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到现在的年轻男女,不要冠冕堂皇地说自己没有看过小电影,也不知道什么是小电影。

心虚不,那些在被窝里耳红心跳的时候,都忘了么?

小电影从最开始的偷偷摸摸到大家一起公然的欣赏到可以大方的讨论,到找男女朋友跃跃欲试,小电影,成了我们当时的心照不宣,成了我们当时的葵花宝典。

上高中的时候谈及小电影还会隐隐晦晦,还会假装正经的看看带点颜色的《知音》《茶余饭后》等杂志。

这种杂志基本会整个宿舍通读的,然后都假装懵懂地谈论着书里面无关紧要的字段,显得自己特别正经,自己并没有去读那些带颜色的部分。奇怪的是,那些带颜色的部分的书页总是特别容易碎裂。

上了大学,一下子脱离了父母和老师的监管,网吧成了比宿舍更亲向的地方,一周通宵三四天,打一会游戏,看一会电影,穿插看一会小电影(主要看小电影)。学校门口的网吧也特别贴心,专门设立了一个文件夹,叫学习资料。

这份学习资料大概是当学生以来听讲最认真,研究最透彻的了。

大二开始就开始骗家里大学生得买电脑了,因为得用。这好像成为了所有大学生共谋的谎言了。家长们对众口一致是不可能分辨的。

事实上,男的用来打游戏,女的用来看电影,用于学习的时间真真的凤毛麟角。

男生女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用文件夹反复加密保存一些小电影。

青春里那些小电影叫什么(青春里那些小电影)(1)

尽管资源难得,但是我们总是能发现网络的漏洞,发现那些羞羞的网站,更有高手可以翻墙国外的网站,凭借着四级都没过的英语,准确地找到下载专区,然后看着图片像选妃一样选择自己心怡的电影。

大家在宿舍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就是迅雷的“登”的一声,当时还有迅雷,当然,也有快播。

天黑以后,靠墙的舍友凭借着地利的优势,背身靠墙,带上耳机,然后还能做到眼观六路的观察舍友的举动。当然,后来,就不躲避室友了,有时候还能坐在一起,留着口水。一起看的时候,很难达到一致,个人口味不同。但是小泽玛利亚,确实共同热爱。

犹记得大学一个室友,喜欢午睡的时候插上小音箱放出妩媚的声音以吸引不同寝室的人来然后约好时间打dota。

对于女生,习惯自己拉一个窗帘,躲在被子里,选好坐姿角度,做好防御姿态,然后点开播放器,声音调得很低,一副偷偷摸摸的样子。突然被拉了窗帘,吓得浑身一哆嗦,仿佛被捉奸一样的尴尬,但是还是会迅速将桌面切换成了论文文档。十秒之后,就可以正常交流,变得滴水不漏了。

青春里那些小电影叫什么(青春里那些小电影)(2)

我念大学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像现在一样,观念开放,但是恋爱还是比较普遍的。

那时候的恋爱还是相对比较纯洁的,就是恋爱,当然有偷尝禁果的,那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奔着结婚才能有深入的肌肤之亲的。出奇的是,大学时候恋爱到结婚的比例超级高。

小电影从学生时代会伴随到结婚甚至结婚以后很多年。只是越来越挑剔。甚至一句字幕就会让人兴趣全无。

男生和女生看小电影是有区别的,男生都是快进看,女生是一板一眼地看完。

回到主题吧,小电影带给了我们什么?细细想来,可能就是青春的回忆吧。亦或者,它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两性的什么东西,只是关于那个年代的一种感悟吧。

插一句,有多少人现在后悔在那个学生时代错过了很多东西,没敢做好多事,没有做很多出格的事。有个同学说过,再让我读一回大学,还不睡几十个女朋友,太亏了。

说来说去,青春已逝,多少豪言壮语,也抵不过岁月变迁后的心态老矣。

特别提示:看小电影是不对的,不对的,不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