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让工厂管理变简单

注:

做生产计划的人,经常会说“推”、“拉”,但如何定义“推”、“拉”且没有明确的,今天分享一下《工厂物理学》的标准定义。

实际中对 JIT 的描述都采用了推式(push)与拉式(pull)生产系统这两个术语。然而,推和拉的定义常常不是很精确,并因此在美国产生了一些对于 JIT 的困惑。定义:推式系统根据外部需求计划制品投放,而拉式系统则根据系统自身的状态授权制品投放。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区别(生产计划中的推)(1)

另一种有益于考察推与拉区别的方式是,推式系统由其内在属性而决定了是接单生产make-to-order),而拉式系统则为备货生产(make-to-stock)。也就是说,是订单(或预测),而不是系统状态驱动着推式系统的计划。拉式系统则以系统某处库存不足为批准投料的信号。从这个角度看,基准库存点模型(base stock model)当库存降低到某一特定水平之下即触发订单,是拉的方法;MRP 根据客户订单建立规划然后根据规划投放订单,是推的方法。

当然,大多数现实世界中的系统包含了推和拉两个方面。例如,如果一件任务由 MRP排配投放,但是因为考虑到产线的拥堵又保持了这个任务,那么这种效果就是一个混合式推-拉系统。(340|341)相反地,如果一个看板系统生成批准生产的卡片,但实际的任务触发却因为对部件的预计需求不足(即,没有在主生产计划中体现)而推迟,那么,这也是一个混合式系统(如,见 Wight 1970,Deelersnyder 等 1988,Suri 1998)。

是否要用、怎么使用拉只是蓝图的一部分,在哪儿用也很重要。甚至在一个单独的生产系统中,部分按照拉式操作都是可能的。推-拉界面(push-pull interface)是确定何处放置拉式过程时的一个有用概念,它将生产流程分成推段与拉段2。成功地选择这个界面的位置能使系统利用拉的优点而取得战略优势,同时还能保持推式系统的客户驱动的特征。

为了理解推-拉界面的概念,不妨将推定义为“接单生产”的形式来,而将拉定义为“备货生产”的形式。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区别(生产计划中的推)(2)

我们将在这一章中展开的观点,是说工站中拉的部分仅仅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

而使得拉式系统具有很多优势的真正的潜在原因是:

系统中最大库存的数量是有限制的(there is a limit on the maximum amount of inventory in the system)。

在单(单卡片)看板系统中,容器的数量由生产卡片的数量限制。不管车间里发生了什么,WIP 的水平是不能超过提前设定的限制的,但是这种结果在看板系统中是不受限制的。因为一个拉式系统是以库存水平空缺为基础授权投料的,或是与备货生产系统等价的。任何一个真正的拉式系统将为 WIP 设置一个上限。向我们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讨论的那样,JIT 的主要好处可以归因为WIP上限(WIP Cap)的存在,而不论它是怎么实现的。魔法在于 WIP 上限,而不是拉的过程。

转载来源:本文转载自让工厂管理变简单公众号。

声明:资料由本媒体号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成,所有资料版权归原公司、机构所有。资料仅供学习参考,切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删除,非常感谢!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区别(生产计划中的推)(3)

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