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有三言二拍等大量文学作品的冯梦龙,不仅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更是一个思想家。“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他提出著名的情教说,从为人处世到文学创作,都敢于打破传统,推崇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

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名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便讲述了一个一反常理的故事,在一般人看来非常的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

喻世明言中的真实故事(喻世明言中最理解人性的商人)(1)

明代是一个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冯梦龙的小说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现实人情,商人、妓女等形象都是他书中经常出现的人物。《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男主人公蒋兴哥是一个从小随父亲到各地做买卖的彻彻底底的商人,父亲去世后,长大成年的蒋兴哥娶了枣阳县出了名的美人之家王家最小的女儿三巧儿。

新婚燕尔,郎才女貌,自然比别人更加恩爱,夫妻俩形影不离,不觉时间早已过了几年。但是,作为商人身份的蒋兴歌,有着商人难以抗拒的命运,他早晚是要出门做生意的,不忍分离的蒋兴哥为了陪伴妻子,又等了两年,因为在家坐吃山空,才下决心出门经商。走之前,蒋兴哥知道妻子美貌容易招来麻烦,特意嘱咐妻子:

喻世明言中的真实故事(喻世明言中最理解人性的商人)(2)

对浑家说道:"娘子耐心度日。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招风揽火。"浑家道:"官人放心,早去早回。"两下掩泪而别。正是: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唐代诗人李益在《江南曲》一诗中已写出了作为商人妇的无奈,“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年轻貌美的三巧儿与丈夫分别,丈夫没有按约定好的一年之期归家,便耐不住寂寞,被薛婆勾引与俊俏后生陈大郎偷情,并约定了按期约私奔。分别之际,三巧儿将蒋家的家传宝物珍珠衫送给了陈大郎,无巧不成书,陈大郎在归家途中碰到了蒋兴哥,蒋兴哥看到珍珠衫穿在陈大郎身上,由此发现了妻子的奸情。

喻世明言中的真实故事(喻世明言中最理解人性的商人)(3)

美貌的妇人、俊俏的奸夫、贪财的虔婆,这个故事的前一半都是潘金莲故事的翻版,然而故事的后半段,却与此完全不同。不知情的陈大郎,托蒋兴哥传递情书给三巧儿,蒋兴哥看了情书的内容,又羞又气,但是更多的不是对妻子的愤怒,而是伤心、无奈与自责。

急急的赶到家乡,望见了自家门首,不觉堕下泪来。想起:"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

喻世明言中的真实故事(喻世明言中最理解人性的商人)(4)

蒋兴哥后悔莫及,又不忍心与妻子明说,当面兴师问罪,只以妻子家中父母生病为由将她骗回了娘家,然后让人在后面送去了一封休书,以此全了妻子的颜面。理解人性、尊重人性是蒋兴哥身上最难能可贵的闪光点,他理解妻子独守空房的寂寞,并不认为妻子犯下的错是不可原谅的,因此他既舍不得当面撕破脸质问妻子,还睹物思人,对犯了错的妻子万分不舍。

楼上细软箱笼,大小共十六只,写三十二条封皮,打叉封了,更不开动。这是甚意儿?只因兴哥夫妇,本是十二分相爱的。虽则一时休了,心中好生痛切。见物思人,何忍开看?

喻世明言中的真实故事(喻世明言中最理解人性的商人)(5)

蒋兴哥对偷情妻子如此的多情不仅为读者所不能理解,当时的人也有嘲笑他痴呆的,妻子改嫁时,兴哥不仅不阻拦,还将她陪嫁过来的十六个箱笼原封不动的送了过去。

临嫁之夜,兴哥顾了人夫,将楼上十六个箱笼,原封不动,连匙钥送到吴知县船上,交割与三巧儿,当个赡嫁。妇人心上到过意不去。旁人晓得这事,也有夸兴哥做人忠厚的,也有笑他痴呆的,还有骂他没志气的,止是人心不同。

喻世明言中的真实故事(喻世明言中最理解人性的商人)(6)

兴哥对三巧儿的宽容和送回去的这十六个箱笼,为后面她们的重会埋下了伏笔。兴哥娶了续弦之后,又出门经商,却摊上了人命官司,被此时成为县令夫人的三巧儿所救。不仅兴哥的表现违反常理,这个县令吴杰也是一样,他看出了夫人与兴哥的感情不寻常,问清缘由之后,竟然能成人之美,让两个人重新团聚。

蒋兴哥料瞒不得,也跪下来,将从前恩爱,及休妻再嫁之事,一一诉知。说罢,两人又哭做一团,连吴知县也堕泪不止,道:"你两人如此相恋,下官何忍拆开。幸然在此三年,不曾生育,即刻领去完聚。"

喻世明言中的真实故事(喻世明言中最理解人性的商人)(7)

书中安排奸夫陈大郎病死,兴哥娶了陈大郎的妻子,以此表现因果报应,但是与陈大郎相比,作者对作为女性的三巧儿却是何其宽容,他借这样一个人物来肯定了情的合理性。“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蒋兴哥与妻子从分开到重聚,表面上是因为一件珍珠衫,其实却是因为一个情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