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有民谣“一人巷,难过车轿。二郎庙,无人把香烧。三孝口,三子尽孝……。”寥寥数十字,却把合肥的前生今世都唱在了嘴边。
说起三孝口,我的第一印象绝对是那里的天桥,天桥连接着城隍庙和女人街美食街,沏杯茶,捧一捧瓜子,细听三孝口的故事。
01 孝顺故事美名传
如果说长江中路是市中心,三孝口绝对是市中心的市中心。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位居合肥四大核心商圈之一。
三孝口东边是六安路、桐城路与逍遥津,南边西头是稻香楼,东头连着包公园,西边是环城公园,北边是杏花公园,地理位置优越,功能配套齐全。
追根溯源,合肥的三孝口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历的。
据合肥县志记载,合肥古时有张梅、张柷、张松三兄弟事母纯孝。母丧,在家停棺守灵。忽一日邻舍失火殃及张家,三兄弟移柩不及,乃奋不顾身扑于上面泪如雨下。火熄,三人皆死,惟厝棺无损。
后来,为了纪念这三个孝子,人们将金寨路至环城西路这一段长江路称为三孝子街,而把张家所住的金寨路与长江路交口附近地段称为“三孝口”。
历经城市变迁,三孝口也在不断革新。
解放前的三孝口
解放前的三孝口
80年代的三孝口
80年代三孝口
90年代的三孝口
三孝口建成
2000年的三孝口人行天桥
发展到现在,一座座熟悉的地标,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被现代化的建筑群所取代。
三孝口作为合肥历史留下的古老地名,三孝口也在见证着城市的变化更迭。
02三孝口的故事许多正值风华的合肥人,都有许多与三孝口有关的难忘回忆:新华书店、光明影都、红旗饭店,还有那趁着夜晚乘凉的三孝口人行天桥……
曾几何时,“逛街首选三孝口 ”是合肥市民口耳相传的消费口号。就连备受学生所爱的吴良材眼镜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当然我最爱的还属新华书店。
合肥三孝口新华书店是安徽省内第一家转型的"时尚书店" ,24小时营业。
合肥三孝口的新华书店骨子里都在书写着"文艺浪漫"。当合肥从喧嚣热闹的白天转到夜幕降临时,三孝口新华书店将为你亮起温暖的灯光。
在不少老合肥的记忆中,曾经的光明影都就是一座记忆深处的建筑。
光明电影院是当时全市最大的电影院,那个时候,人民群众大多只能看看露天电影,想搞张电影票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所以那时的售票阿姨可被人羡慕了。
上个世纪80年代,有“合肥小香港”之称的三孝口发展迅速,一时间风头无两,成为合肥最热闹繁华的商业中心。
而伴随着商业发展的速度,人流量也急剧增加,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三孝口人行天桥应运而生,三孝口天桥成为合肥最早投入使用的人行天桥之一。
三孝口老照片
在空调并不那么普及的年代里,一到夜晚,天桥上便会出现草席,合肥人携老小在桥上纳凉,在蒲扇的轻摇间,欢声笑语便散开来。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交通的改变,2013年4月,三孝口人行天桥拆除,三孝口终成合肥人手机里的一张照片、记忆里的一个画面。
03 老合肥专属记忆
作为老合肥地标,三孝口承载着城市的繁华印记。
坐二号线到三孝口下车,你就会看到属于合肥的新记忆。老报馆从厂房摇身一变成特色街区,城隍庙恢复徽州古建并打造特色美食街,新华书店三孝口店打响“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名号成合肥重要文化地标,改造后的三孝口凭又迎来往日的繁华。
三孝口往东是著名的省立医院、合肥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门诊、安徽妇幼保健院以及省牙科医院总院等便民服务点。
三孝口往南就是一批老合肥人旧时的味道。
三孝口-人民巷的二宝锅贴有30多年了,早上卖早餐,中午和晚上卖地锅鸡。锅贴薄皮脆底这点真的很优秀‼️5毛钱一个,在合肥已经不多见了。sa汤比较一般,里面有蘑菇,但不浓稠,很稀。
大老刘不用说了,同样驰骋30年的老店,这里是老板的发源地,也叫福地,挣了第一桶金之后,老板还是比较念旧,小时候吃的牛肉粉丝看上去辣油不多,清清爽爽,但吃起来很辣!对于不爱吃辣的我来说,是又爱又菜。
想吃夜宵去哪里,二宝对面找一找——都市小吃,每天下午5:00营业到凌晨4:00营业,店里主营馄饨、水饺、粉丝、面条、串串、卤菜.等等,味道不说惊艳,但绝对不差。
卤过的串串整齐地摆好,选好串串叔叔会帮忙放入热汤中涮一下再端给你。串串单吃可能会有点咸,搭配馄饨就还好~
教书店、环形天桥到24小时共享书店、地铁2号线、香街等转变,三孝口以全新面貌遗留,焕发新的活力,即使岁月将其容颜一改再改,但关于三孝口的城市记忆永恒不变。
我是庐州拾光,一个说合肥故事的合肥人!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