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日进补,来年打虎”,有些人却越补越“虚”,出现腹胀、腹痛、上火、恶心等症状,即中医所说的“虚不受补”。
“虚不受补”是怎么回事?
有人一补就上火,不是爆痘痘,就是长口腔溃疡,不然就牙龈肿痛;有人一补就便秘,有人一补就拉稀;有人一补感觉精神特好,连觉都睡不着了,感觉三天三夜不困。
谈到进补,自然而然就要说到脾胃。脾胃将吃进去的食物,运化成水谷精微,并输送全身,滋养我们身体。
为何总是一补就上火?一个是“堵”,一个是“满”。
我们把脾胃理解做一辆货车,那我们在进补的道路上,最常会遇到2个问题:
① 堵:进补的通道太拥堵
这就像车子在道路高峰期开进了拥堵路段,想往前前进不了,想退绕不出去,卡在路上,哪也去不了。
要知道现在很多人体质是多偏瘀堵的,各种痰湿、寒湿、瘀血、气滞把身体的气机、营养的输送通道堵住了。
如果没有先把路面疏通,吃再多滋补的东西,它都不会去到该去的地方,就像源源不断的车辆开进拥堵路段,反而让瘀堵的地方更堵,在局部堆积,最终郁结、化热,结果就是出现一系列“上火”的症状。
② 满:脾胃承载量太大
这就相当于这辆货车本身可以承载20kg的货物,你偏偏要给它放上30kg的货,结果就是车辆行驶缓慢,损耗性能,甚至可能导致爆胎,发生交通事故。
现在的人一般吃得比较好,一日不仅三餐,还要加上下午茶、宵夜,其实很多时候脾胃都超额运作了。
如果我们进补前,没有先把脾胃腾出空间,又继续滋补,一旦脾胃运化的能力,跟不上食物营养的节奏,吃再多都是浪费,反而成为垃圾。不仅不能补虚,反而对脾胃造成伤害。
所以,想要让吃进去的补品转化成我们需要的气血,一定要在脾胃壮、身体通的情况下,才能补进去。
“虚不受补”,怎么补?
有经验的中医,在给你进补之前,一定会先确保你的气血、经络、脏腑是疏通状态,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进补。
1、调理脾胃
胃气指脾胃之气,是后天生化的源泉。不仅食物,药物也要经过脾胃功能的运化,才能够输布全身,发挥其疗效。
同时,脾胃不适影响药物的消化吸收,而某些药物也会增加脾胃负担,甚至损害脾胃功能,加重其病变。
因此,在冬补时,应慎重选用药材、食材,并兼顾脾胃的功能,保护胃气。
2、辨别体质
一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不同,病证有别,季节有变,体质各异,所以进补必须对症;而中医认为,“一药一性,百病百方”,每种补益药品只适合一定的体质、治疗一定的病症。如果不辨气血阴阳、五脏虚实,一味地滥补,就会出现不适症状。
因此,进补前,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辨明自身体质。如常表现为津少口渴、潮热盗汗、眩晕遗精等为阴虚;有全身功能衰退、怕冷、腰酸背痛、四肢不温、阳痿等属肾阳虚亏;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月经量少者则为血虚;平日感到乏力、气短者多为气虚……
3、急补不如缓补
服用补品一定要“适度”,如超过这个度,就可能向反方向转化。如稍有体虚,就用人参、鹿茸等大补之物,不仅大材小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人参是大补元气、补品中之上品。但若服用不当,或长期服用,则会出现兴奋、失眠,甚至食欲不振、血压升高等症状。因此,进补一定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等具体情况调节用药剂量。
久病虚损及年老体弱的人,不易急补、峻补,只能平补、缓补。尤其需要平调阴阳、流畅气血,最好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到最佳剂量,且宜选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的药物。
4、药补不如食补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脾胃虚弱的人,应用食疗先调养脾胃。最好遵循多品种、多变化、富营养、易消化的原则,饮食宜温、软,首选鱼、瘦肉、鸡、奶类、豆制品、莲子、薏米、百合、山药、大枣、核桃等,新鲜蔬菜与水果适当多吃,最好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餐只吃七八成饱。
年老体弱、脾胃虚弱的人,生冷、油腻、煎炸、熏烤与容易胀气的食物最好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最好不吃。
调护脾胃,你做对了吗?
1、肝郁脾虚型
中医认为,若养肝不得法,如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均可使肝脏气机不畅,干扰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情绪郁闷或烦躁,胃口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推荐食疗方(1人量):选用麦芽2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新鲜薄荷15克,猪瘦肉150克。食材洗干净,猪瘦肉先飞水去腥,然后先将麦芽、茯苓、白术等食材放入煲内,煲45分钟,再将新鲜薄荷放入煲1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疏肝解郁的同时还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
2、脾胃虚寒型
脾胃虚寒患者,主要表现为胃口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伴有腹痛、腹部怕凉喜暖,手脚冰凉。调理时偏重温中健脾。
推荐食疗方(1人量):党参15克、白术15克、生姜3片、胡椒粉3克,猪肚半个,食材洗干净,然后将全部食材放入煲内,煲1小时,即可食用。
注意:调理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3、脾胃虚弱型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虚弱的人常面色萎黄、容易疲劳、胃口差、食欲不好,由于营养吸收较差,这类人身体通常比较消瘦。脾虚导致饮食不易消化,还会“生湿”,表现为腹泻,主要选用健脾益气类的中药调理。
推荐食疗方(1人量):党参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猪瘦肉150克,食材洗干净,猪瘦肉先飞水去腥,然后将全部食材放入煲内,煲1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的作用,减少腹泻次数。
4、食积化热型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异常则腹部胀闷不适,饮食减少。由于消化不良,病人还常出现食积内停,积久化热的表现。
推荐食疗方(1人量):陈皮5克、谷芽15克、葛根20克、山楂10克,鸡内金1个,猪瘦肉150克,食材洗干净,猪瘦肉先飞水去腥,然后将全部食材放入煲内,煲1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和胃、消食的功效,是治疗食积常用汤水,适合大多数人。
推荐两个日常健脾养胃的方法
● 吃温性食物
脾胃喜温恶寒,日常饮食要多吃一些温性食物,比如羊肉、糯米、韭菜、南瓜、香菜、生姜、大枣等,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同时,吃饭要细嚼慢咽,七分饱为宜,以减轻脾胃的消化负担。脾胃差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理中丸、健脾丸、小建中颗粒等中成药调理。
● 揉揉腹
揉腹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能促进气血运化。饭后可用掌心轻柔地按摩腹部100次左右。还可取腹部的神阙和气海两穴进行按揉,有条件的情况下,艾灸15分钟左右效果更好。■
【来源:人民网健康、杏林明师学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