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曾必文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基层抗疫镜头背后的责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基层抗疫镜头背后的责任(抗疫故事靖州)

基层抗疫镜头背后的责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曾必文

乡村是防控疫情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始终有这么一群人,干着平凡的小事,将监督职责牢牢扛在肩上,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他们既是监督者,更是抗疫战士,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故事一 念好“紧箍咒”

1月27日 雨

这是年三十接到防控疫情命令以来,靖州坳上镇乡镇纪委每天工作的常态,在做好所联系村的防控工作之余,更要做好本职的督查工作。

会上:“下面传达《关于全市公职人员严守疫情防控“四个一律”纪律要求的通知》的要求,所有公职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原则上不准离开本地,一律不准串门拜年,一律不准组织聚餐......造成较坏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一律严肃追究纪律责任并通报曝光。”会下:采取“不打招呼、实地督查”的方式,对各村“四支队伍”工作纪律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整改到位。“周书记,我们到你们村检查发现,部分村组的卡口出入登记人员连联系方式都没有,希望你们及时整改到位。”

作为纪检人的我们始终知道“紧箍咒”的最终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规范和约束,掌握好“念咒”的时机十分关键,为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守牢“防疫”第一线,我们必须念好“紧箍咒”,严格执行监督制度,真正深入各村组开展监督,对于违纪违规行为要及时制止,及时纠正,为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铁的纪律保障。

故事二 动好“婆婆嘴”

2月8日(元宵) 阴

他是一名退伍转业的纪检人,也是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自防疫战争打响以来,他始终站在一线,不惧病毒。每次面对两个孩子的询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我们想你了!”他总是说:爸爸在打你们最讨厌的“光头强”,把坏人赶跑了,爸爸就回家了。

耳边充斥着“早发现,早隔离,早防范......”这是靖州坳上镇纪委副书记匡建华手持喊话器在大开村沿路开展宣传的画面。

“匡哥,你的声音都快成坳上乡政府的代言了,各村的喊话器都是你的声音,从年三十到现在,你每天进行宣传、接送出院回家的病人,你累吗?害怕吗?”我笑着问道。

“不累,不怕,我要对得起我穿过的军装,而且我们纪检人不都是要有一张‘婆婆嘴’吗?关键时候,我们更要用好这张嘴,只有宣传的更加频繁更加普及,才能有效提高村民的防范意识,做好疫情防范工作。”

很多人都觉得纪检人的“婆婆嘴”很啰嗦、很烦人,但作为纪检人的我们,要的就是“烦”这个效果。人有惰性、惯性,不能指望每个村民都能自警自律、循规蹈矩。在战“疫”期间,对那些自我约束力弱、总想走亲访友,存在侥幸心理的群众,我们必须动好“婆婆嘴”,经常刺激,经常提醒,经常鞭策,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故事三 做好“尽责人”

2月26日 晴

他的孩子还没满一岁,是一个新鲜出炉的“奶爸”,每每问他想家吗?想孩子吗?他总是嘿嘿一笑,然后说:想肯定是想的,但是我要对我的村、我的工作负责。然后继续坚守岗位。

“老丁啊,这是镇里为你们准备的一些口罩,请你们收好,在这个特殊时期为老人操劳身后事的同时,也请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安全。我啊,还是上门做工作来的,我晓得按照村里的习俗,你们肯定是想风风光光送老人‘上山’。你们家是大家族,我们粗略一算都有几十人,还不包括城里的亲戚,如果大办丧礼的话,人群多且杂,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也是我们严令禁止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还请你们多多理解、支持我们,我相信虽然只能简单的安葬老人,但是老人一定不会‘怨’你们......”这是靖州坳上镇纪委书记曾培培对村民丁某第二次连夜上门进行劝诫了。正是有他这种多次上门进行宣传的耐心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才能让村民们不断认识到防疫形势的严峻性,主动丧事简办,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来,构筑起疫情防控的群众防线。

“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疫情攻坚的关键期,相信这些平凡的小事,是重复发生在每一个平凡纪检人身上的事情,即使偶尔的不被理解,也必须坚持原则严防严控,努力为全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而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为纪检人的我们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惟有坚守,惟有向前,惟有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才能让光束簇拥光束,才能更好的感受春意盎然的美妙。

[责编:赵志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