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都2022年了,我们的国产爱情片还停留在「我很爱你,但我有病不能让你知道所以我选择离开,等我好了再来拯救你」的自我意淫之中;以及「车祸、失忆、没有你就活不下去、然后难产致死」的古早韩剧套路。

前段时间的情人节档,上映的三部国产爱情片,开年就刷新了评分下限,尤其是《十年一品温如言》豆瓣评分仅有2.7。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1)

愤怒的网友们,白白花了四五十大洋,吃了亏也无处发泄,只能把这几部影片冠以「诈骗三巨头」过个嘴瘾。

毕竟,本来以为能在情人节这天,和喜欢的人,一起甜甜蜜蜜看场电影,结果却被喂了一坨屎。

这感觉,就像李诚儒老师所说的「如坐针毡 如芒在背 如鲠在喉」。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2)

说来,电影公司也是有能耐,为了最大程度收割情侣们,什么 2.14、3.14、5.20、七夕,甚至9.9,12.24、12.31,反正各种节日、特殊日子都变成了国产爱情片特供档。

不过,要我说啊,照这趋势,最适合上映爱情片的,是接下来的清明档,为纪念那些死去的爱情,也为纪念已经沦落成诈骗片的爱情片。

这一期我想和大家来聊一聊我们的国产爱情片怎么就沦为了诈骗片?

01

在《十年一品温如言》到底有多烂的话题下,有一条评论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在2019年凌晨跨年的时候,看了《地球最后的夜晚》,那么剩下的电影你都不会觉得特别难看。

我不知道毕赣看到这条留言会是什么感受,反正,我是五味杂陈。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3)

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导演

那年跨年,和朋友聊完事后,他赶着去陪女朋友。而我,孤家寡人一个,总要找点事儿做。

于是,我想到了去看电影。

本来我是不想凑这个热闹的,一是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在朋友圈看到不少人说,跨年要和另一半去看《地球最后的夜晚》,想想这么虐狗的场景,我避之惟恐不及。

二来,本着我建立在《路边野餐》之上的对毕赣电影的粗浅认知,我大概能想象这部影片的风格。

但从当时的种种迹象来看,毕赣已然不是文艺片专属,这种大众的狂欢,让我觉得有点危险。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4)

说起来,我可能还抱着那么点猎奇的心态,想要第一时间验证我的直觉。果不其然,还没进场,我就被影院里人头攒动的阵势给吓到了。印象中上一次这么热闹好像还是看《复联3》的时候。

坐在最后一排的我,至今还记得那种纵观全局的感觉。

电影开始后不久,有打王者荣耀的,有玩吃鸡的,还有瞎聊天的,而我旁边的情侣们,在剧情发展到可以戴3D眼镜进入下半场的时候也走了。

我成了少数留到最后的几个,我特地观察了下,留下来的基本都是单身狗。

《地球最后的夜晚》就这么成了我最特别的观影体验之一。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5)

这里我得说一句,评论一部电影好不好看,从来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但是,一部电影烂不烂,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像那些评价只有两三分的,根本就不叫电影。

不过,大家既然花了钱的,并不会这么理智,尤其是在对一部电影原本抱有这样的期望,但看到的却是那样的画面之后,只会更加报复性地给它贴上「烂片」的标签。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6)

很明显,去看了《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这种情景,就像今天我跟你说,咱晚上一起去吃打边炉吧,最后吃的却是自嗨锅。

这就是营销错位带来的后果。

02

《地球最后的夜晚》本就是一部文艺片,而且是一部带有实验探索性质的文艺片,但它在营销的时候,走的完全是商业爱情片的路子。

首先,当时这部影片主打的噱头是「一吻跨年」。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7)

当代年轻人最注重的就是仪式感,尤其是在跨年这么重要的日子,如果不是去看电影,很多人也会选择去参加什么广场倒数活动,或者和好友们一起嗨个通宵。

而《地球》的这一招,无疑给大家,尤其是情侣们提供了另一个听起来不错的选择,用一部电影来跨年,用一个吻来实现电影和现实的联结。

而在这之前,国产电影还没有在跨年做过什么推广活动。第一个借势的《地球》,肯定会有先发优势。

据说,这一开始其实是深圳某家影院的经理想做一个情侣跨年活动,片方和营销方了解之后大家伙一合计,就推出了「一吻跨年」的活动。

其次,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最具大众知名度的主演是汤唯。

当时,影片大力借助短视频平台,剪辑了很多有汤唯画面的剧情向cut,再配上一些模棱两可的台词,比如:你打算什么时候去见那个超级想见的人。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8)

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大家自然而然就把这部影片当成了一部普通的爱情片,再加上片名《地球最后的夜晚》本来就带着那么点文艺浪漫气息,不明就里的观众就这么上了头,抱着这就算不是《泰坦尼克号》,也得是类似《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期待进了电影院。

谁能想到,最后看到的是一部吃一个苹果都可以拍五分钟的不明所以的方言片。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9)

意识到自己花了冤枉钱的观众,并不会去想这些镜头背后的导演个人表达,只会想,woc,被骗了啊,这特喵的和我想看的根本不是一部电影啊。

也正是因为《地球最后的夜晚》所引发的现象级争议,退场的退场,给一星的给一星,甚至还有砸屏幕的,使得爱情片在大众舆论场上第一次和「诈骗」划上了等号。

要知道这部影片上映首日票房达到了2.63亿,这个成绩甚至超过了《蜘蛛侠:英雄远征》和《毒液》等好莱坞影片。

但第二天,其票房直接降到了1123万,第三天还不到190万,这票房三级大跳水,同样是国产电影市场上的奇观。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10)

03

如果说《地球最后的夜晚》还只是一部影片「作妖」,那么情人节一下来仨,简直就是暴击三连,也难怪大家会反应这么激烈。

事实上,情人节在档期属性上是最贴合爱情片的,主要目标受众就是情侣,以及暧昧期的男男女女。

究其原因,观众之所以会感觉到被骗了,也是因为最终看到的影片和自己的预期不符。

而这和电影营销脱不了干系。

尤其是在当下的短视频时代,爱情片找到了一条似乎能让营销势能最大化的通途。大家都想往这条路上靠,就造成了观众预期的错位。

说起来,这还得感谢《前任3》。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11)

《前任3》在2017年底上映那会儿,除了在常规的媒体平台宣传之外,重点布局了短视频平台。

借助影片中的虐心片段,比如吃芒果、戴紧箍咒表白等,策划了「影院观影痛哭」「现任碰到前任打架」等话题点,引发了一场属于短视频平台的全民ugc狂欢。

再加上,本身「前任」两个字就自带话题流量,在《再见前任》《体面》《说散就散》等电影插曲的渲染下,《前任3》成功破圈,之后几乎霸屏了所有社交媒体平台。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12)

与此相对应的,是票房的逆袭。其在上映的次周六拿下了2.19亿元的单日最高票房,最终票房19.42亿元,打破了国产爱情片的票房记录。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13)

那是短视频平台刚刚开始参与电影营销,《前任3》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验证了电影营销在短视频平台的可能性。

此后,经过《后来的我们》《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你的婚礼》等多部影片的尝试,这一套模式逐渐被确立,并成了爱情片短视频营销的通用模版:

一、金句、金句、还是金句。

最好还是那种「青春疼痛文学」风格的金句。

你看,哪怕像《地球最后的夜晚》传播度最广的也是「你要相信我,就像相信那段咒语一样」这种调调的台词。

除了台词金句之外,也会配上一些走心走肾的文案金句,比如「她要走了,却没有来和我道别」 「我们曾那么相爱,如今却物是人非」

二、BGM一定要感人、感人、再感人。

像《前任3》的bgm就很有代表性。

一般影片都会首选自己片子的插曲、主题曲当bgm,此外还会选择比较流行的苦情歌,最常用的就是林俊杰、林宥嘉、陈奕迅等人的歌曲,也有一些是韩剧的bgm。

三、所选cut得虐心、缠绵、或者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并且以知名演员、或有cp感的演员为主。

总而言之,这些短视频向的营销,力求将自家爱情片营造出一种「be美学」的氛围感,打的是情绪共鸣,而这确实也是观众最买单的。

这一套方法,说白了就是为了适应短视频平台的调性量身定制的。

目的也很直接,为了打开电影的下沉市场,为了获取增量用户。

04

但电影不是普通的商品,它是具有文化属性的产品,不能简单粗暴地套用同一个模版。

事实上,每部电影从剧本创作之初,就已经确立了它的核心受众。营销,不过是把本来不看这类影片的路人观众变成想看、甚至主动去看的观众。

在这方面,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头号玩家》,靠着核心观众的优质口碑直接带动了其他圈层的观众走进了影院。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14)

只是,在当下的大环境之中,大家似乎有点本末倒置。

无论是着急回本的投资方,还是想要让更多人看到电影的创作者,所有人只想着营销效果的最大化,只想要迅速打入基层。

所以,不管是哪种题材、哪种类型片,大家都往一个模子里套。

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爱情片,什么主旋律、亲情片,抗疫片的,各个上来都打情绪共鸣,各个都要虐心感人。

毫无疑问,「哭」是当下国产电影的速效救心丸。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15)

诚然,情绪确实是最好的催化剂。电影营销的这一招,其实也是借鉴于广告营销。

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作《营销革命3.0》中就曾指出,营销3.0就是要和人们在价值观和精神上寻求共鸣。

所谓消费行为的最高层次就是情感消费。当人们愿意为了那份发自内心的触动而消费,那这种消费无疑是最具有价值的。

比如很早之前,我国台湾地区的大众银行就推出过一个《梦骑士》广告,讲述了几个年老体弱的老年人不忘追求骑行梦想的故事,成功地树立了大众银行的品牌认知,以情感打动了消费者。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16)

《梦骑士》广告

而当下,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成熟、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情绪的消费价值在舆论场上更集中,也更容易被放大。

事实上,《将爱情进行到底》《失恋三十三天》这些早期的国产爱情片,就已经在利用社交媒体的平台优势,主打片子的情绪卖点。

只不过如今短视频当道,同样的内容,换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05

但当一种方式成为通用模版,大家似乎走进了误区。

以前的影片还会基于自身的内容特性,去策划一些贴合影片自身风格的内容话题。

而现在的大多数影片,却是为了要营销出情绪共鸣,把本来不是这种风格的内容硬往上靠,这就造成了大众认知的错位,诞生了所谓的电影营销骗局。

这其中也分不同情况。比如《爱情公寓》打着情怀的幌子,却成了盗墓 冒险的拼盘大乱炖;《盛夏未来》主打「吴磊 张子枫」的cp,但片中的感情线却并非如此。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17)

像这样的影片,是把本来电影中没有的东西,或是非主要的部分,通过各种片段的反复展现,营销成重点,这更偏向于虚假营销。

另一种,则是我前面提到的错位营销,比如把《第一炉香》拼命往土味上靠,营销成了爱而不得的青春爱情片;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18)

《第一炉香》

比如情人节的这几部影片,明明更像是早期天涯豆瓣故事会的狗血爆料帖集合,却都营销成了唯美爱情片。

不过,我觉得锅不能给营销背。

当年《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后一片骂电影营销的,我就发了条朋友圈说,骂市场部有啥用呢?电影营销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进电影院,这宣发属于超额完成任务。

事实上,在我看来,营销骗局的背后,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圈钱运动。

无论是《十年一品温如言》,还是《好想去你的世界》等等,这些爱情片都是瞄准了情人节档,为这个档期特制的。

诚然,为了契合档期属性去拍电影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儿。

像早年很多港产贺岁片,都是为贺岁特制,国产电影市场早些年的贺岁档也有冯小刚的特供贺岁片。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19)

甲方乙方

但这些影片的基本创作逻辑,还是先讲内容,再去讲它的档期调性,至少还是能看到创作者的诚意,大家也都是在把它当成一部电影来创作。

而如今,这些影片是先有一个可供营销的核心概念,再从这个概念出发去创作一部电影。

也因为这样,才造成了影片剧情不顺,逻辑不通。

06

这些电影也有标志性的特点。

首先,片名是越取越长,读起来像是一句话,但往往词不达意。

光是「可不可以」句式的爱情片,就有好几部了。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20)

你,能分得清哪是哪吗?

在这个逻辑下,仿佛电影片名的作用,不是为了让你记住,不是为了让你对这个电影有初步认知,而是为了给你营造一种仿佛读诗般的朦胧感。

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样才更能激发观众的情绪。

照这个方法,我也可以给片方几个参考,什么《亲爱的,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没有你,这个世界会好吗》《我要像春天对待樱桃树般对待你》......

其次,在演员阵容上,不一定找最当红的流量,但一定会有人气cp组合,或是因为某部剧知名度大涨的小生、小花坐阵。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21)

从《想见你》的许光汉、施柏宇,到因为演员综艺被人熟知的任敏,以及《三十而已》里的「养鱼夫妇」等等,都成了爱情片的主演。

很显然,爱情片和演员是互相借势。

毕竟,人气可能稍纵即逝,所以片方在挑主演时,一定是挑彼时彼刻性价比最高的人选。

至于内容么,能上映的国产爱情片尺度根本不需要担心;而深度,在基本逻辑可能都讲不通的情况下,也不必去奢望这些片会来跟你谈什么深度。

在这些影片里,有的只是让人听了能起鸡皮疙瘩的台词和一些做作狗血片段。

大家不过是把电影当成了一门纯粹的生意,想赚一波快钱。

而爱情片,因为相对其他类型片,成本最低,基本上小几千万就可以打造一部差不多的爱情片,如果运气好,趁着档期热,一两天就能回本,所以就成了最多的圈钱片种。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22)

说到底,当下的大多数爱情片,是为了适应这个短视频时代而生的,我愿称之为短视频特供爱情片。

国产爱情片电影好评榜(国产爱情片摆烂简史)(23)

不管是从片名,主演,还是剧情上,你一定能找到适合短视频传播的内容。

事实上,很可能从一开始的创作阶段,营销团队就已经介入,此外,在拍摄环节也会有跟组宣传去策划一些话题,从而构成了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爱情片的样子。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就像以前,流行过一阵拼盘爱情片,也流行过歌曲改编爱情片,都是彼时环境的映射。

我想起前段时间,听到的一个观点,说现在的爱情片之所以这么烂,是因为本来大家在情人节这天也不是奔着看电影去的,所以拍电影的也就没想着好好拍。

听起来,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像是制片方、营销方和观众的三方合谋。

我觉得这只说对了一半。

就算大家在情人节这天去看电影是真的各怀鬼胎,还有后面的正事要干,那在有这么多娱乐方式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大家还是会去看电影,多多少少是对电影抱有一些期待的,也是真心希望去看一场电影的。

要不然,直接吃饭进入正题不好么?

如果那些片方,那些创作者抱着这样的心态,长此以往,摧毁的是彼此之间的互相信任。

观众一听爱情片,就认为是烂片;创作者一提到观众,都觉得是sb。

这种互不尊重的信任危机,才是国产电影的最大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