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发时间/2020-05-09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500RMB
  • 俗语说仁者 乐山 ,智者乐水
  •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

    余秋雨曾拜水 都江堰 ,问道 青城山 今天我依然如此,赶早,上 青城山 ,看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2)

    前序缘起

    青城山 与 都江堰 在脑海中的记忆实在是太深刻了少时爱国画,所以从国画中也时常看到青城天下幽这个概念,以至于这个概念吸引我十多年今天可以来 青城山 ,算是完我梦了最初就是在以下这幅国画中认识 青城山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3)

    今天看完再回看国画,这些艺术的境界,对青城天下幽概念的表达,真是淋漓尽致中国 的山水画里,是“高士”们对于自我同样有着精神追求和修炼。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4)

    除了第一张国画,我最近的还是黄宾虹画的 青城山 ,意会很到位这些国画中,秉承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灵气,游山玩水一直是人们特别钟爱的事情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而这样的思想一直在我脑海翻滚。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5)

    以下这张,是我读完青城册回来看到的, 青城山 的山路,青幽,道观确实如下图一样。意境如是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6)

    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 位于 四川 省 成都 市 都江堰 市西南、 成都 平原 西北 部、 青城山 - 都江堰 风景区内,距 成都68千米,距 都江堰 市区16千米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 青城山 。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合称为“蜀中四秀”。

    一、青城山攻略

    青城山 只有两种方案游玩:1、徒步就只走一圈即可(需时5小时):山门-天然图画-天师洞-祖师殿- 朝阳 洞-上清宫-老君阁-玉清宫-月城湖2、缆车上徒步下(3.5小时):山门-月城湖-上清宫-老君阁- 朝阳 洞-天师洞-天然图画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7)

    然而我认为, 青城山 作为 中国 道教名山之一是很值得徒步的,何况青城天下幽确实很清凉,树木生态非常好,是很值得徒步的地方的我自然是选择徒步了,我从早上6:30进门,中午1点逛完。我是慢慢慢慢欣赏的

    二、青城山山门天然图画

    我已经提前一晚到了犀浦,在附近酒店住下。成都 的地铁很方便,可以直接坐到犀浦站,在犀浦站台直接另外一边就是犀浦至 青城山 / 都江堰 的高铁了,非常方便,可以提前买好高铁票,才10元左右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8)

    到达 青城山 ,整个高铁也没两个人,我是坐最早的一班车6:00分的,半小时就到了 青城山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9)

    下了车,路边有私车,师傅说15元就到景区山门,那我自然就上车了,这个价格是划算的师傅说,早上跟着晨运的人可以直接进去,还没有人收门票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0)

    青城山前山

    山门雕塑有各种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以示喜好神仙,而所塑的虫鸟兽则体现道教喜好自然的思想两旁楹联:“收八百景于目前,登卅六峰于顶上”道出了 青城山 的特点。山门上还有已故上将张爱萍手书的“ 青城山 幽子规啼”。门前矗立一对 石狮 。门内影壁上书“西蜀第一名山”,引出“山门”内 青城山 的景色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1)

    青城山

    路过山门6:30前是没有人在门前站岗的6:30就有一个人了,然后我跟着三个村民就直接进去了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2)

    门票80元其实我早已经订了,只是若按8:00才开门的时间,我时间怕不够就进去了了解已久的 青城山 ,此行终于是进来了,开启我一天的收获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3)

    上路上青幽,果然是青城天下幽,这是确实如此的高大的树木,鸟儿唱着,生态确实保护得很好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4)

    一路上,我脑子里都是青城天下幽的概念,再往上走才出现道教文化这概念这是我爬过最幽的山了

    三、青城山天师洞

    一路上行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5)

    一路上,三五里一亭、三五里一阁、三五里一台,亭台楼阁确实是不少,但却没有破坏山间的清静很多亭台楼阁都是用原始的树木树皮建成的,古朴气息,不像 中国 其它景点那样,全是现代建筑所以在这样点景的小亭上面, 青城山 有自己的特点,古朴自然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6)

    走了大半小时,终于到达天然图画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7)

    我仿佛置身画中,现在海拔893米,故人家将其称为“天然图画”。在这里两峰夹峙。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8)

    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9)

    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此处古老的建筑依山而建,在几棵 大树 之下,相信若是盛夏必然清凉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20)

    前面那群人前去后,这里的风景就只有扫地的那位大姐了此时的安静,清幽才是 青城山 的本质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21)

    古朴的道家建筑与器物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22)

    每一个角落都在刻画着文化与历史天然图画,此处风景确实可以,大处看, 大树 楼阁,小处看,香炉佛像,处处是道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23)

    药王殿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24)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25)

    回望一下,我依旧不舍辞去,觉得这里的风景太让我舒心了若待一夏日,在此发呆,倒是很不错,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此处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26)

    继续前行, 大树 的清幽,阶段的漫长依旧是今天的主题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27)

    到了 山阴 亭,可以休息享受清静的山气在这里直走是直接去天师洞的,我是选择右走先是全真观然后再去天师洞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28)

    到达全真观,这里休息不错青城山 全真观,原为龙居庵,位于青龙岭半山腰。1996年经傅圆天大师精心规划,恢复重建慈航殿、七真殿和五祖楼,更名“全真观”。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29)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30)

    后殿供奉全真道开派的丘处机、谭处端、马 丹阳 、刘处玄、王处一、赫大通、孙不二等七位祖师,他们同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大弟子,又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都受封为真人,统称“全真七子”。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31)

    全真观正对 青城山 丈人峰,右边是逶迤神秀的飞仙岗巍峨的殿堂耸立在葱茏的林木中,道观周围还有道家茶园和猕猴桃林,实为修身养性的清净之地。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32)

    继续往天师洞走,在这道上有路直接去上清宫,但我不建议,天师洞与 朝阳 洞都是不应该错过的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33)

    到达天师洞前会先经过五洞天青城山 是道教的“第五洞天”也是 中国 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天师洞是 青城山 第五洞天的核心,所谓的第五洞天就是指天师洞所以五洞天这里算是山门了对联:府以清壶嫏环居福地,天然城廓龙虎拟仙山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34)

    聚仙桥对联:三台影影衔烟出,九室层层入雾深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35)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36)

    到达天师洞天师洞又称常道观,是 青城山 最主要的道观,198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37)

    天师洞附近景色幽丽,东有 三岛 石,巨石矗立。民间传说,张天师降魔时,见此石挡路,遂拔剑劈之,裂成3块,如今石上仍刻有“降魔”两字。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38)

    石路两侧镶有石刻,上刻黄炎培、谢无量、吴稚晖等人的诗文。两侧有蜀州李世瑛所撰对联:胜地冠两川,放眼氓峨千派绕;大名 尊五岳,惊心风雨百灵朝。山门之上,还有邓锡侯所题对联:福地凝崆峒,传相石宣栖仙侣;江源归节度,欲挽银河洗甲兵。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39)

    沿着石隙所凿石阶,拾级而下,可下至海棠溪边,这里涧深壁陡,藤萝垂挂,无比幽静。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60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景色奇幽。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40)

    天师洞,由天师洞 黄帝祠 古常道观组成,是 青城山 最主要的道观观内确实有张天师所居之洞窟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41)

    殿内正中諣高悬清乾隆书“丹台碧洞”正殿内供奉着道教至高无上的尊神枣三清像: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手衔灵珠,象征洪元世纪;上清境禹余天 灵宝 天尊,怀抱太极,象征混元世纪;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即太上者君,手持羽扇,象征太初世纪。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42)

    三清殿后是黄帝祠,殿堂重槽回廊,横额上是于右任先生所题“古黄帝祠”匾。这里供奉的是 中国 历史中传说人物轩猿黄帝金身像。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43)

    三清殿前的汉代古银杏树。传为张道陵所植。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44)

    栏杆的小雕像也特别有意思,还有地面上的地砖雕青石栏杆石板上刻有十二生肖浮雕,造像幽默生动,妙趣横生,引人注目。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45)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46)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47)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48)

    天师洞后面拍一张,青城天下幽的概念依旧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49)

    再往后走殿前对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龙跃仙踪,对联:白鹤归春崖畔千年银杏,绿云深处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50)

    天师洞这里的三清大殿和唐碑是省重点保护文物天师殿前,有牌楼三间,为清代古建,墙壁嵌石刻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据 南阳 武侯祠刻本复制)。牌坊上悬清人黄云鹄书“龙矫仙踪”匾。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51)

    这是依山而建,就像 武当山 一样。层层递进。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52)

    根据其地形高耸而又狭窄的特点,采用前低后高,旁低中高,纵横迭合,层层升高的特点,使其浑然一体。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53)

    建筑中的照面、立人、抱柱等,均彩绘花鸟图案。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54)

    屋顶重檐飞动,爪角凌空。屋面用“跌”、“梭”手法与“台阶”相配合,呈阶梯式递进。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55)

    出了天师洞右走。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56)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57)

    “古六时泉”,又名潮泉。唐代《元和郡县志》云:“第五洞天,上有流泉悬澎,一日三时洒落,阴时必无。”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58)

    继续往前走,自然,天师洞的建筑景点范围很大,几张图片怎么能说完呢。四周的山石溪泉,树洞亭台,都有各自的意义,道教的文化和底蕴在天洞洞体现得淋漓尽致。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59)

    只可惜我们图片不能一一展示,出门继续往前走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60)

    掷笔槽裂槽深约300米,宽约20米,两岩断裂形成深谷,古代以木飞架其间,后依岩凿险成半壁 通道 ,旁置石栏,头顶丹岩俯瞰深谷,景色奇险幽绝。《五岳真形图》云:山旁有誓鬼石,天师张道陵与鬼兵立誓,喝令鬼王不得再为害百姓,朱笔画山,笔迹成槽,留下奇观。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61)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62)

    青城天下幽的主题依旧不变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63)

    四、青城山祖师殿

    继续往前走,下一站前往祖师殿。先经过 这个小店铺补给点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64)

    再向前走是访宁桥。三岔路口,右侧老君阁(最高峰)。过访宁桥,沿着左侧山路走通往祖师殿,游览祖师殿后还要原路返回,往返的距离有3公里左右。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65)

    多数游客不去祖师殿,直接上下山,但寻根问祖,怎能不去呢。据传,黄帝由此过桥,在峰顶拜宁封为师。宁封以《龙蹻经》授黄帝,使黄帝在峰顶授道处筑台(今轩皇台),拜宁封为“五岳丈人”,统领五岳,为道教十大洞天中 青城山 的主治神仙。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66)

    走了还是有些路程的,花我半小时拾级而上, 青城山 道教的建筑都喜好这样,层层推进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67)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68)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69)

    银杏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晋朝时已经有了吧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70)

    祖师殿位于天仓峰,背靠轩辕峰,面对白云溪。古名「清都观」、「洞天观」、「真武宫」,始建于晋代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71)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72)

    现存殿宇建于清。供奉真武大帝、东岳大帝、吕洞宾及张三丰塑像。唐代薛昌、唐末五代杜光庭、宋代张愈、费元规等 道士曾在此地隐居。现有相传为杜光庭读书处的读书台。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73)

    南宋陆游《游杜光庭读书台》诗云:「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74)

    五、青城山朝阳洞

    在祖师殿再回到访宁桥,然后继续上山往 朝阳 洞走朝阳 洞一带的山路阶梯是很陡的,够我受的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75)

    到达卧云亭,这里有卫生 间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76)

    终于到了 朝阳 洞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77)

    两边有小店铺,也有些道观,我是来得太早没人做生意呢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78)

    朝阳 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79)

    洞口门楼为悬空古建,洞中仍塑宁封真君及吕祖、邱祖、三官神像。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80)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81)

    小洞仅容十余人,大洞可容一二百人。洞穴正对东方,清幽雅致,传为上古宁封栖真处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82)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83)

    经三弯九倒拐,登壮观台可壮览青城前山风光及天府平畴。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84)

    外面的就是天府平原了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85)

    在这里看风景确实是不错的,这么多亭台楼阁,唯独这里是最壮观的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86)

    远处的老君阁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87)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88)

    继续往上山顶走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89)

    六、青城山上清宫老君阁

    再沿山脊前行,观日亭,亭侧岩壁有“天然圣迹”、“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巨型摩崖石刻。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90)

    观日亭近景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91)

    天下第五名山字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92)

    到达上清宫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93)

    此时海拔1180多米。上清宫始建于晋。现存建于清,现有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经堂、文武殿和玉皇殿。宫门为石砌券洞,上有门楼,“上清宫”匾额为蒋介石1940年手书,联文为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94)

    五代前蜀所凿之鸳鸯井,二井并列,一方一圆,泉流暗通,互为深浅,传说中为蜀王妃所开凿。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95)

    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和三丰祖师。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96)

    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97)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98)

    白虎殿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99)

    青龙殿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00)

    从下面看看老君阁,海拔高1260米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01)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02)

    老君阁下的东华殿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03)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04)

    老君阁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05)

    就要上到老君阁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06)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07)

    青城第一峰老霄顶,层峦拥翠,巉岩宿云,登临其上,顿感天近云低,有如离尘绝世。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08)

    纵目,眼底群峦,尽伏槛下,岷江如带,横呈天际,平畴庐舍,宛若画图。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09)

    青城天下幽的特点依旧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10)

    夜宿上清宫,可夜睹神灯,朝看日出,雨后观云海,冬春赏瑞雪,奇趣无穷。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11)

    看完风景从老君阁开始下山,要原路返回上清宫,然后下山,我下山自然是走另外一条路了

    七、青城山下山

    在上清宫下来一点的地方,有吃饭的地方,可以吃点小吃,上图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12)

    下山遇到的第一个景点慈云阁劵门右侧是镇山王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13)

    慈云阁劵门左侧是土地祠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14)

    慈云阁离上山索道终点的不远。

    宫阙式山门,重檐歇山顶,石材拱券,劵门精刻道教 八宝 及人物图案浮雕,山门上悬挂三匾,中间是“慈云阁”,两旁分别是“普度众生”及“国泰民安”,劵门中间楹联为:观大面丽如彩凤,望上清秀若 云龙。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15)

    吟风亭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16)

    青城山 的山路其实是很有特色的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17)

    慈云阁这边的树木没有那么好,可能之前是因为烧过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18)

    索道下站,就要到月城湖。上站是在上清宫下来的慈云阁边上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19)

    月城湖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20)

    对面是丈人山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21)

    索道尽头,可以坐船至清坡堤,或者是走路沿湖边的木栈道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22)

    下来就是石笋堂,我没有进去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23)

    继续往下走,越下面景色越不错,青城天下幽的感觉又回来了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24)

    到达今天早上雨亭路口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25)

    这里是天然阁,我今天早上就是从左边上山的了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26)

    附近的山色,古朴的山亭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27)

    到了这里,在桥上看看回望,风景还是非常的不错的,山色泉水,声音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28)

    到达 青城山 山门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29)

    留住一张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30)

    出了山门就是建福宫

    八、青城山建福宫

    建福宫,丈人峰下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31)

    传为五岳丈人宁封子修道处,创建于唐,时名丈人观。宫前有溪穿过,溪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绝。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顿感清凉,大有如入仙境之意。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32)

    处处都有道教的文化底蕴存在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33)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34)

    道教的相关图案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35)

    大殿三重,分别供奉五岳丈人、太上老君、东华帝君等神像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36)

    建福宫现有大殿三重:建福宫第一殿:供奉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官(灵祖)及财神,内侧供奉慈航真人。建福宫第二殿:名为“丈人殿”,祀五岳丈人宁封真君及广成先生杜光庭,亦称杜天师。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37)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38)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39)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40)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41)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42)

    青城天下幽的感觉在建福宫依旧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43)

    出建福宫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44)

    离开,回望建福宫在树林之中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45)

    再往外走,西蜀第一山牌坊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46)

    青城山 道教学院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47)

    再往外走是 赤城 阁

    青城山必去的道观(道教名山青城山)(148)

    往外走了大概1小时才到 青城山 停车场,可能是我走得太慢了

    后序

    我想下次去 成都 或者 四川 ,有人问我要不要去 青城山 ,我必然会再去一次的中国 名山大川我走了太多了,但 青城山 是很值得再走一次的在山中的感觉,安静青幽,享受着道教文化,体会着国画的意境,坐在山亭上感叹,漫步在山间小路上的青幽,这一切实在是太美好了,太享受了,没有更多言语可以表达我对 青城山 的理解与深爱。若要再看我“拜水 都江堰 ”的那么关注我吧~此文你别忘记了评论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