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春的每一个褶皱,都不是白长的。这一脸褶皱,真的是太棒了!真的是就慢慢的细化到那个人物的命运里去,不仅仅是在人物里……”
2019年3月13日,在《地久天长》北京首映礼上,黄渤盛赞王景春,字字情真,亦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味。
轻狂年少时,疆边好儿郎,哪识愁滋味!
大概在一九五几年的时候,王景春母亲尚且年幼,为响应时代号召,随父进疆,开拓万里河山。
1964年,王景春父亲应征入伍,当兵被分配到了新疆乌鲁木齐。
那一年,老乌鲁木齐的地标性建筑红山商场开始建设。
也是在那一年,在距离乌鲁木齐500公里以外的罗布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震惊世界。
1969年,在部队当兵五年后,王景春父亲转调自治区人民政府当了一名内务秘书。
国运时艰,那一年3月份东北边境发生了中苏珍宝岛战役,紧接着8月份西北边陲又发生了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
作为一名军人,王景春父亲向组织提出申请,坚决要去边防前线。
在最苦的红山嘴边防站,人称“雪山孤岛”,大雪封山年均八个月,王父在这里一待就是整整17年。
1973年2月12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小王景春出生了。
在军区部队大院里长大的王景春,从记事起,就养成了“听号作息”的习惯。
不管天亮不亮,听见起床号就起床,然后跑操,跑完回家吃饭,然后去上学。上课下课包括午睡,凡事都要听号。
王景春疑惑,是不是在大人的世界里,就得要这样按规矩办事儿?
而小时候的王景春,却并算不上一个很“规矩”的孩子……
父亲期盼王景春能好好上学,将来务必要考上大学!
或许是受到军人父亲的影响,小时候的王景春颇有一点驴脾气,执拗、倔强、不服管。所以,你打哪儿看,都不会觉得这孩子将来会有大出息。
1986年时,王景春父亲调回乌鲁木齐,由于常年在冰天雪地驻防,身体大不如前。
一家人从阿勒泰回到乌鲁木齐,13岁的王景春也顺利转入当地一所知名的“差”学校。
作为刚从外地转学过来的新面孔,王景春在学校里经常被欺负。
“突然来五六个人打你一顿,就不愿意去上学了,但你必须每天要去上课。”
克制隐忍了大半年后,王景春也和新大院的孩子们混的差不离了。
有一天在少年宫,又有几个同学联合校外的孩子将王景春揍得鼻青脸肿,王景春跑回大院找了根木棍藏袖子里,又喊了几个小哥们儿折回来。他让哥几个人堵在门口,自己一个人进去……
第二天,学校里就传遍了:
眯眯眼儿的王景春,打人的时候眼睛贼大贼大!
虽然没有人再敢欺负王景春了,但是因为不适应转学,加上叛逆的性格,王景春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叫人愁得慌。
浪子回头,手握5级焊工证,去了柜台卖童鞋?
中考落败后,王景春被家里人拽去了市化工技校,报的是铆焊专业,学个技术活,将来好歹也能混口饭吃。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技校里,王景春就这么爱上了“跑电焊”!
“在一个黑色镜子后面,其实可以把焊条作为画笔的。你把它点着,可以把两块分开的钢板用一根焊条连接在一起,而且你能把它刷出非常优美的纹路来。你要通过你的技术,控制火弧的长短,关键还有一点,它还要拍X光的,里面不能有杂质,不能有气孔,多艺术啊!”
从王景春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真正让他着迷的或许不是跑电焊,而是在跑电焊这个活儿里潜藏的“艺术气息”深深吸引了他。
不久,父亲因癌去世,这给了18岁的王景春极大的刺痛,也给他留下来深深的遗憾。
王景春深觉辜负父亲多年的期许,没有好好上学,没有考上大学,没有给他一番慰藉。
“我想对我在天堂的父亲说,好长时间不见,老爹。”
在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颁奖礼上,王景春的获奖感言中有这么一句话。短短十九个字,饱含了三十年间对父亲所有的感念。
所有的年少轻狂,还有浮躁,在十八岁时都随风而散。
沉下心的王景春,心里憋了一股劲儿。
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恰好也是在1991年,有一个叫朗辰的新疆小伙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回来后被分配到天山电影制片厂工作。
这位不太被广为人知的电影人,后来机缘巧合地成为了王景春人生中最重要的指路人、贵人和导师。
1992年,19岁的王景春从市化工技校毕业,同时还考取了焊工5级证书,这也是焊工证的最高级别,据说当年还获得了留校当老师的机会。
但最后,王景春既没留下来当老师,也没去跑电焊,而是去了当时的新疆百货大厦工作。
作为那个年代的文青积极分子,王景春有次帮百货大厦的朋友排演了一次节目,非常成功,领导也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嘴巴甜面相也喜人,于是就留下了他。
王景春先是被安排做工会宣传的事情,后来又被调到鞋帽部柜台去卖童鞋。
王景春人生的第一次荣光时刻应该就是卖童鞋的那段时光。
20郎当岁的王景春还没有发福,身姿矫健,瘦高挺拔,还留着时髦的长发。“因为长得帅”,王景春往那里一站,就像一面招牌,妈妈们都喜欢过来搭话。
靠卖鞋,王景春第一个月就赚了八百多块,相当于一个普通售货员五倍的基本工资。
那时候,所有人都比较满意,家里人、亲戚朋友,也包括王景春自己在内。
在百货大厦工作的日子里,王景春不免开始憧憬未来,赚了钱,孝敬母亲、娶媳妇儿、好好养家,以后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偶遇贵人朗辰,结缘上戏,22岁千里再求学
就在这个时候,改变王景春一生命运的那个贵人出现了。
那一天,王景春陪朋友出去玩,刚巧碰到天山电影制片厂的朗辰在为当地一个艺术团排演小品,因为艺术团的演员放不开,朗辰手舞足蹈的示范了半天,还是没能满意。
王景春那几个人趴在窗户边上起哄。有个小伙伴就激了一下王景春,说:就你牛,你牛你去!
王景春呼一下从窗台跳下来,“我来就我来!”,牛仔装、眯眯眼的王景春走出门准备。
当门内喊“开始”后,王景春先是恰如其分的等了几秒钟,然后一脚踹开门,大喊:“老师,你们家着火啦!”
王景春这一嗓子,再加上一连串的流畅动作,着实让朗辰吃了一惊,表演拿捏相当到位,其后朗辰对他说:“你可以试试考上戏。”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王景春回去后就开始琢磨朗辰这句话,辗转反侧,夜难成寐。
就此,平静的生活重起波澜。
大概是从1993年开始,王景春算是非正式拜师,跟随朗辰学习表演,亦师亦友。
朗辰主要是在应试方面给予王景春指导,怎么能吸引起考官的注意力。
谈及往事,朗辰后来如是说:
“以我当时的肤浅认识,我认为他考北电几乎没戏。就他的的形象,在考场上被老师特别关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就像他们同班同学陆毅,如果你在考场上看到陆毅和王景春,你也会多看陆毅两眼,我也会,不可能盯着王景春没完没了地看,要不,那口味得多重啊!”
在这种非正式又时常因朗辰出差而中断的教学中,王景春认认真真地学了两年,这两年的时间里用的功、用的心,甚至超过了他前20岁所有的求学总和之所及。
1995年,在朗辰精心“调教”两年后,王景春离疆远行,去上海戏剧学院报名考试。在坐了几天几夜的绿皮车后,终于抵达目的地,然而报名时王景春差点晕过去,因为超龄了!
面对苦苦哀求,当时上戏的一个老师出面多说了几句话,给他报了名。
完事儿之后王景春回了乌鲁木齐,心情忐忑又焦躁,等通知的每一天,都漫长的像一个月。
这还不算完,王景春去考上戏,几乎没有得到家人亲戚的支持和赞同,大家觉得他在瞎折腾,王景春既憋屈又无处诉说。
幸运的是,王景春最后被上戏破格特招了。
1995年,王景春离开养育了自己22年的大西北,远赴上海开启求学生涯。
在火车上,在轰鸣的轧轨与鸣笛声中,在离开新疆的那一瞬间,彼时的王景春一定想起来父亲,他要为父亲圆一个梦,一个上大学出人头地的梦。
浓眉方脸小眼睛,难道就注定一辈子当绿叶?
那一年,22岁的王景春与19岁的陆毅成了同学,除了陆毅,鲍蕾、薛佳凝、罗海琼、喻恩泰也都成了王景春的同学。
每次一起出门,在一帮颜值担当的同学面前,浓眉方脸小眼睛又略显“老态”的王景春经常被误以为是他们的老师……
对于这好不容易才争取来的大学生活,王景春付出了100%的努力。每一堂课他都认认真真地听,老师布置的每一个作业他都认认真真地完成。
他善于琢磨事儿,一个表演细节他会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表演形式去尝试。
“四面八方全想齐了,人物丰满了,它长在你身上,再去表演,其实就是把有意识的表演无意识化,就是一种下意识。”
在上戏的日子里,王景春打下来扎实的表演基本功,这为他以后的蓄势待发卯足了后劲儿。
1998年,导演谢晋公司投资的电视剧《生死之门》选角,时年大三的王景春被选中在剧中饰演韩守义,演艺事业自此开始。
1999年,王景春顺利从上戏毕业,并成为上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一名演员,同年参演高峰导演电影《旅途》,影片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如今来看,用“大器晚成”来形容王景春,再恰当不过了。
毕业之后的王景春,没有赶上什么好运气。
那个心中幻想无数次能让他一炮而红的影视大角儿一直没有落在他身上。
在上海待了四年,王景春陆续参演了六七部片子,有电视剧,也有电影,但基本都是绿叶配角,有的甚至还是替身!
2004年,王景春决定离沪北上,去北京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北漂”生涯就此开始。
王景春很少对外提起当年北漂的事情,因为他觉得没意思,提那干啥?他不想靠卖惨博关注。他觉得这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些过程,没什么好说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仅此而已。
但通过周围人的叙述,我们依然能从蛛丝马迹中还原一些当年的情景。
王景春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好朋友廖凡帮他租了一套房子,后来王景春觉得“不够有艺术气息”,于是又换了一个更大的房子。
这下倒好,王景春的大房子自此一度成了“收容站”。
同是上戏同学又是同乡的杨超在他那地方住了三年;喻恩泰在客厅蹭沙发睡了一年半,后来因拍《武林外传》走红,喻恩泰也愣是赖着没走。
十年寂寂,就此认命,还是在沉默中“蓄势”?
王景春北漂的那些年,导演周伟也时常光顾王景春的客厅聚会,按他的话说:
“喜欢这个兄弟,够义气!”
十几年间,周伟与王景春先后合作了十多部戏。
在黎明前的悠长等待中,王景春潜心磨砺演技,但也不时地期待一个惊喜能从天而降。
但凡夫俗子的日子里,哪会有那么多惊喜可言,事与愿违倒是从不缺席。
2009年时,王景春曾有过一次奖项提名,那一刻,王景春一度觉得春天离他只剩一步之遥,但等奖项揭晓时,并不是他。
十年寂寂,足以让绝大多数人开始认命,但王景春没有。
等到2010年时,在周伟导演的《疯狂的玫瑰》中,王景春扮演刑警队长,并据此片获得第10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男演员奖!
毕业十年,第一次获奖,王景春难掩激动,那次获奖感言他额外加了最后一句:
“我相信它只是一个开始。”
走下台后,王景春心里就忐忑加嘀咕:坏了,这牛皮吹大了吧!
在这之后,王小帅、张艺谋、刁亦男等一众大牌导演开始更多地关注到王景春,并邀约合作。吸引他们的不是王景春的颜值,而是他扎实表演功底。
虽然,王景春在这些大导演的戏中依然还是万古长青的绿叶配角,但王景春丝毫不在意,他依然在做他擅长的事儿——坚持“蓄势”,“能不能发”不知道,但可以“待”!
同时,越来越多的观众也开始不断地在荧幕荧屏上见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儿,大家虽然叫不上名儿,但是知道他——哦,是他,见过见过……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013 年,王景春的“元年”似乎来了!
凭借在电影《警察日记》中的精湛表现,王景春一举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继张艺谋、张国荣、牛振华、朱旭、王千源之后,成为在东京国际电影节第六位华人最佳男演员。
王景春的演艺生涯上了一个新台阶,更多的高投资大片儿邀约接踵而至。
2019年2月16日,电影《地久天长》,王景春获得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擒获银熊。
2019年11月23日,电影《地久天长》,王景春再次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斩获金鸡。
《地久天长》首映礼上,黄渤称赞王景春的一脸褶子:
“景春的每一个褶皱,都不是白长的。这一脸褶皱,真的是太棒了!真的是就慢慢的细化到那个人物的命运里去,不仅仅是在人物里……”
22岁离家闯荡,克制隐忍24年,46岁的王景春,这次算得上真正“登帝”了!
唤醒沉睡的力量,限制你的,也可以成就你!
在王景春这里,有人读到了“不屑一顾”,有人读到了“热闹唏嘘”,还有人读到了“坚持不懈”。
但我想,一定有人跟我一样,在感动之余,还读到了另一样发人深省的东西!
1、限制你的,未必是“限制”,可能是思维
1994年冬天,王景春去杭州出差,跟一家台湾鞋企开会。
当时,王景春已经晋升到百货公司业务主管的位子,在周围人看来,这可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身份,完全算得上年轻有为!
会议结束后,王景春一个人去了趟上海戏剧学院,顺便买了份招生简章,坐在雕塑旁一边抽烟一边思索。有那么一瞬间,让他突觉恍惚:
“可能是做梦来过,很熟悉的,熟悉那个位置,整个那个空间全是那样。”
在回乌鲁木齐的火车上,王景春清醒的感觉到,跟朗辰也跟了小两年了,现在是时候做个决定。
技校毕业,中专学历,都22岁啦,还想去考大学?
一个拿着5级焊工证的准电焊工,还想去演电影?
卖鞋的你还想当个影帝?想想就行了,当真就有点过了啊!
跟着业余师傅学了点业余表演,就这么信心爆棚?
看看当时的情况吧,我们应该完全能够理解,为什么家人亲戚都不同意王景春去报考上戏。
有什么不可以?不去试试怎么能知道不行呢?
王景春将儿时的执拗再次拿出来,他知道自己并非一时脑热,因为有朗辰,因为有自己这两年潜心刻苦的加持。有了这些,其他都不是事儿。
打破惯性思维,没有什么东西一定要一成不变,唯一能限制你的,只有思维。
2、跑得快未必跑得远,理解限制,抓主要矛盾
作为上戏的同学,薛佳凝曾回忆当年,自己那时对王景春并没有多余的假定性猜想,但可能对陆毅、郝蕾、廖凡会有。因此不免感慨道:
“班里同学都是帅哥美女,景春在里面挺特殊的。那个时候没有想到过,景春会有今天的成绩。那么那么多同学,那么那么多形象好的、条件好的孩子,都没有问鼎这么高的奖项,可他问鼎了两个(指东京、柏林两大A奖)。”
的确,这些年我们身边充斥了“颜值”二字,眼球经济下催生了众多亮丽的躯壳,千篇一律的网红脸,还有一票粉面小生儿。
看看王景春,且不说现在吧,一个糙老爷们儿。就说当年,年轻时候的王景春,那面相也挤不进“老天爷赏饭吃”的队伍。
但是王景春似乎很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演员与艺人的区别。
王景春想当的不是艺人,而是一名演员。
演员靠什么胜出?是演技,而非颜值。
有人可能觉得没有颜值的王景春再怎么折腾,终究也就是个十八线小演员,不可能丑小鸭变天鹅的!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演员,雕琢颜值莫如打磨演技。
颜值可能会让一个演员起步早点儿、跑得快点儿,但是只有真正的演技,才能让一个演员跑得更久、跑得更远,也攀得更高。
理解“限制”,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
越是简单的道理,往往越是最行之有效的真理。
3、向死而生,在限制中去探索更多可能性
喜欢追动漫的朋友可能看过一部叫《爆笑虫子》的动画片,很多人看一集就会上瘾。
这部风靡全球的韩国动画片,在第一季里,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幽闭阴暗里的下水道中,准确说,那是一个排雨水的城市地沟,一片铁栅栏悬于上方,两个胖乎乎的肉虫子独自生活在这个被遗弃的世界里。
在这个要啥没啥、混吃等死的方寸之地,你可能会认为,两只肉虫子必定百无聊赖。
然而,故事的创作者却在如此苛刻的场景设定中,赋予了两只肉虫子丰富、神奇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两个快乐又顽强的胖虫子!
仔细想一想,我们又何尝不像那两只肉虫子?
我们也会经常遭遇掣肘、遭遇瓶颈、遭遇天花板、遭遇质疑,也时常会被困于某个“方寸之间”难以腾挪辗转。
“限制”难免会引起一些不可避免的麻烦,总是会让我们不自在,甚至难受。但也正是各种“限制”才最终激发了我们各种思考瞬间以及能动性,继而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反馈,在反馈中得以破题,最终有所成。
我们暂且把这些因限制而被临时激发的思考和行动力,称为“沉睡的力量”。
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沉睡的力量”,如何唤醒,取决于我们对待“限制”的态度。
面对限制性因素时,首先不应该选择逃避,而是要学会去思考限制、理解限制,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我记得中学课本上有句话叫“困难总是和解决困难的方法同时出现”。在这里,这些“解决困难的方法”,也许就是这些潜藏在限制背后的信息,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挖掘、甄别提取。
一个人创造力的上限在哪里?大概难以预估。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困境常有,那些限制你的种种,往往也可以成就你。
阅人省己,与君勉之。
【原创不易,如果小伙伴们觉得还行,斗胆向您求个赞求个关注,谢谢。】
一个90斤的80后瘦子,用文字打动自己;
于平凡中见真知,让每一天都充满向上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