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里有这样一句话:

“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实故事 就能立地成佛吗(1)

广额正是何人,已不可考。但有据可查的京屠夫,倒是真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京屠是唐朝长安人,靠杀猪卖肉为生。一段时间以来,他感觉到自己的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经过打听,才知道京城来了一个名叫善导的和尚,传经布道,劝百姓弃恶从善、相信因果,所以,京城的百姓们都吃斋茹素了。

得知原因后,京屠手执利刃,气呼呼地冲进寺院,找到了正在静气调息的善导和尚。见到手持屠刀的屠夫,善导没有惊慌,而是耐心地点拔他,开示他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屠夫被庄严威仪的善导说动,放下屠刀,爬上院中一棵树上,口中念佛,坠地往生。

屠夫的神识从顶门飞出,立刻被阿弥陀佛接引而去。

这个故事,被人传了一千多年,并深信不疑。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实故事 就能立地成佛吗(2)

那么,古人为什么喜欢相信这种现在看起来非常荒诞的传说呢?

我觉得还是跟古代社会中,所信仰的儒家思想中的“忠恕”有关。即推己及物,“以恕己之心恕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参照历史上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诸如刘邦、诸葛亮、李世民、王阳明等等,无一不是遵从这一法则。相反,那些睚眦必报之徒,比如赵高、李林甫、秦桧、严世蕃,等等,哪个又得到了好的下场!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实故事 就能立地成佛吗(3)

《左传》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公元前594年秋,秦晋两国交战,秦国大将杜回有万夫不当之勇,所向披糜。当他与晋军将领魏颗在马上厮杀时,魏颗处处占下风,就在魏颗将败之际,忽然冒出一白发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大力士摔倒在地,被魏颗擒获。此役晋军大胜。

这个冒出来的老人是谁呢?

原来,魏颗的父亲叫魏武子,他有位非常宠爱的美妾,名叫祖姬。魏武子临终时,对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祖姬为我陪葬,好让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父亲死后,魏颗没有遵从他的遗言,而是把祖姬寻个好人家给嫁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实故事 就能立地成佛吗(4)

那位在战场上结草助他的老人,就是祖姬的父亲。

还有一个故事:

东汉初期,有个九岁的孩子名叫杨宝。一天,他看见一只黄雀被老鹰所伤,生命垂危,便心生怜悯,便把它抱回了家,以黄花饲之。百日之后,黄雀羽翼丰满,振翅飞走了。到了晚上,一位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王母使者,承蒙您的拯救,实感成济”。临行,赠杨宝四枚白玉环,说这四环可以保杨家子孙后代位列三公,且为政清廉,洁比玉环。

果然,自杨宝的儿子杨震起,至玄孙杨彪,皆位列三公,且口碑极好。

以上两个故事连在一起,就是成语“结草衔环”。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实故事 就能立地成佛吗(5)

这两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一个将心比心,放过了一个无辜女子。一个悲悯众生,拯救了毫不关己的黄雀。他们都没有成佛,却得以善报。

刘备临终时曾嘱咐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成为传世良言。生活在每个阶段、每个阶层的人,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但无论何时、何地,纵使不能为善,也断不可做恶。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实故事 就能立地成佛吗(6)

常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去。常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去——请善待在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