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的常识,一旦家养的动物被人为抛弃或放归,都会出现“返野”的现象。那么,如果将家养的兔子放归大自然,它们还会变回野兔吗?
事实上,家兔无论放归野外多长时间,都不可能成为野兔。
在大多数人心中,认为“家养”的对立面就是“野生”,因为“家养”是人类通过驯化,改变了动物习性,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人类的生产、生活。而“野生”,就是未经过驯化的动物,仍然保留自身在野外生活时的习性。
所以,家兔的“家”也是“被驯养”的意思吗?我们当然可以做出肯定的回答。
家兔的“家”的的确确是经过驯化的意思,但这里有个大前提。我们以野猫和家猫为例,它们都同属于“猫属”,也就是说,它们都属于同一个品种。家兔的属,为“穴兔属”,而野兔的属却为“兔属”,二者实际上并不能算作同一品种。
家兔是从“穴兔”驯化而来,而非从“野兔”驯化而来。所以,如果将家兔放归自然,是不可能变成野兔的。
既然我们知道了家兔是由穴兔驯化而来,那“穴兔”和“野兔”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生理习性来讲,“穴兔”是指能够自己建造洞穴或者以洞穴居住,在洞穴里进行生存繁衍的种群。而“野兔”是指在旷野中作巢,并不会在洞穴里居住的兔子。
穴兔和野兔除了生理习性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它们基因和染色体上存在的区别。穴兔的染色体有22对,而野兔的染色体为24对,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相互之间无法交配产子。这就好像人类和大猩猩那样,虽然二者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8%,但人类有23对染色体,大猩猩却有24对染色体,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区别。
既然家兔不会变成野兔,那放归自然后,可能成为野生穴兔吗?
答案是有可能的,但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比如一定基数的家兔、缺少天敌的环境、野外能力尚未完全退化。
我们从澳大利亚的“人兔大战”,来分析“返野”的原因。
在1850年前,澳大利亚是没有野生穴兔的,一位名为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殖民者,拜托自己的侄子给他邮寄了17只兔子。随后,他将这些兔子放在了自己的农场里面喂养。
在澳大利亚,几乎没有什么兔子的天敌,仅仅17只兔子就开始让穴兔的数量泛滥成灾。
所以我们能够看出,如果放生的兔子数量太少,或者放生的地方兔子的天敌太多,很可能兔子还没来得及返野,就已经成为其它捕食者的盘中餐。
除此之外,自身的野外生存能力没有完全退化,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其实在野生动物慢慢驯化的过程中,其生理习性和生活方式已经开始慢慢发生变化。比如以前的猫以捕食老鼠为天职,但现在的宠物猫看见老鼠后,甚至会落荒而逃。
因此,如果家养的兔子觅食能力大大退化,即使放归大自然,也不能适应野外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而变成捕食者的食粮。
所以,综合来说,家兔放归野外,是不会变成野兔的。即使想变成野生穴兔,也需要多个方面的因素来判断。
好了,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请记得点赞和点关注。
感谢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