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德华,大家都不会陌生,名列香港四天王之一,身跨影视、音乐多界的“多栖”艺人。刘德华给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鲜为人知的是,刘德华是一位佛教徒,并且有着长期的禅修实践经验。风华正茂,却被人认为不懂“自私”的刘德华,或许确实与佛法有着深厚的缘分。
本期“名人与禅修”,禅风君为大家带来的便是一代巨星刘德华,一起来了解,他与禅修的故事吧。
天王刘德华的佛缘
刘德华对佛教有着比较深的认识。这源自他自幼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皈依佛门,成为一个佛教徒后的精进学修。
曾经,在《人物》周刊采访刘德华时,他亲口承认早已皈依佛门。
原来,刘德华中学上的是佛教中学,儒道佛三者同修。这让他对于传统文化,有了一些基础认识。
而他正式成为佛教徒是90年代,更为传奇的是,他皈依的场所,是在飞机上。
那时,刘德华去夏威夷,正好在飞机上遇见台湾灵岩山寺的妙莲法师。于是两人有了一番对答。原本就受到佛教文化影响的刘德华因此选择了皈依。
妙莲法师也没有拘于仪式,便在飞机上见证了他的皈依。妙莲法师认为,皈依其实是自己对自己内心的一个承诺。
看似如此随性的皈依,在刘德华眼里却被视为郑重的承诺,遵循不悖。他甚至养成了每天至少打坐四十五分钟的习惯。
他说:“每次打坐完都会很精神,思路也清晰些,这是我多年不改的习惯。”
善修福田的刘德华
妙莲法师经常开示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只要用你的悲心,说好话助人向善;看到人家做善事,发随喜心赞叹心,令对方成就,都能修福田。”
刘德华把这些道理听进去了,因此他在慈善公益事业上作出了颇多投入。每年他投入慈善事业的金额,将近其收入的一半。而这些钱,都是他从自己电影公司的版税中支出。
这种利他的精神,不仅仅在他的慈善事业上体现出来,在他的工作与生活之中也有所表现。
例如刘德华曾注意到香港乃至亚洲新导演缺失的情况,因此开展了“亚洲新星导”项目。自己投钱去培养那些有成为好导演潜质的人才,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也有不少失败的作品出来。而刘德华没有放弃过,依然不断做调整,继续出资,让成功的作品公开。这样的做法很快让不少同行竞相模仿。
对于这样扶持后起之秀的做法,刘德华说:“就好比你培养5个小孩,可能只有一个成材,但如果不给他们机会,可能统统埋没。”
而在生活中,刘德华是一位素食主义者。
在中央电视台2015春节联欢晚会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德华说,他和女儿、太太都是吃素的,他的女儿也是胎里素宝宝。
在刘德华五十岁寿宴上,更是摆出了全素的宴席。而宴席上收到的礼金,又悉数捐给了慈善机构。此举也让他收获颇多赞誉。
据说,参加这一餐寿宴的粉丝里,甚至有一个家庭是一家三代一同前来,连八十岁老人都对刘德华十分喜欢,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少林文化 ,不只是功夫
点击观看:《新少林寺》片段
这样的佛法学修实践,不仅让刘德华赢得了粉丝们的喜爱,也让刘德华赢得了佛教界的认可。
在2011年拍摄的电影《新少林寺》中,刘德华成为了主演。而实际上,少林寺方面最开始是希望刘德华来当导演的。
不同于李连杰早期的电影《少林寺》,《新少林寺》最希望表达的宗旨,并不是武术文化,而是佛门的慈悲、觉悟、自在等主题。
作为一个武打动作片,《新少林寺》讲述的故事,主线是一个关于人格感化的故事。由刘德华扮演的军阀侯杰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中遭遇背叛,为少林寺所救,并在少林寺受到熏陶,最终放下凶杀,与少林僧人一起守护战火中的灾民。
为何“少林寺”这个主题的电影,要再次拍摄,并将主题变换成这个呢?
原来,当年电影《少林寺》制造万人空巷观影神话之后,很多人想要将少林故事重新演绎。但是,少林寺方面一直希望能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导演:不只关注功夫,更注重参悟禅学。
刘德华回忆当时少林寺方面找他的场景道:“少林寺不是讲功夫的,不是要说功夫多厉害。这么多年完全没有讲少林佛理的东西出来,他觉得很遗憾,就想可不可以要我做导演拍一部,能够有佛性在里面。”
而最终,刘德华因为担心自己不能很好诠释电影中的禅理,将导演一席让给了拍摄《天若有情》的陈木胜。
“放下颠倒梦想放下云烟,放下空与色放下悬念,多一物却添了太多危险,少一物贪嗔痴会少一点。”
这首刘德华为《新少林寺》谱写并演唱的歌曲《悟》,或许正是他在出演这部电影时的感悟。
而在拍摄影片的过程当中,刘德华也体会到了放下的自在。
他有感而发地说:“我从未试过在寺院禅修,在那里除了念经,甚么都不做,连电话也没有带在身,只要你甚么都不去想,毫无杂念,原来三天不说话是可以做得到的,人也自在、精神许多。 ”
在佛法的熏陶,与禅修的影响下,刘德华这位不老天王的性格越来越调柔,心中的慈悲与利他精神越来越丰富。或许这才是他三十年来在事业上长盛不衰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