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马多大(战国时期为何流行赛马)(1)

中国古代时期的赛马也是一项风靡活动,人们对于马匹的热爱并不输于现代人,尤其是在战国时代,赛马运动,成为了几乎整个社会的关注大事。那么为何赛马活动在战国时代这么流行?

从自然属性上来说马匹的本身价值就大,人们看重也在常理

1.马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力,日常生活离不了马

根据现在已有的资料显示,马匹的正式被驯服应该是在公元前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当时在当地发现了除了牛,猪的骨头外,还有诸多马的骨头,可想而知,当时的人们已经完全驯服了野马。

中国相关的神话中,就有黄帝驯服马匹的记载。《资治通鉴》中曾记载到,“是以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浚九川,障九泽,因其势也。”

加上上述的实物材料,可知当时人们会驯服马。随着马匹的被驯服,马匹也逐渐地被用于生产活动之中。

战国时期的马多大(战国时期为何流行赛马)(2)

一般的生产活动之中,已经有了猪牛羊的有力的生产牲畜,所以马匹的运用不多见于农业经济(有马用来作耕犁的,但是效果不好,并且少见),而是在与交通运输方面。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地势非常复杂的国家,各种地形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并且各地之间的海拔差也大,如果有远行的话,用步行来作为交通方式恐怕很累,对于人体的生理是一个挑战。

另外,《韩非子·难势篇》有云:“夫良马固车,五十里而一置,使中手御之,迫速致远,可以及也,而千里可日致也。”,可见用马匹传达信息和作为交通工具的确很快,所以人们一般会用马来作为普遍的交通工具。

尤其是在军事上,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对于此类信息,一般都是尽快递到统治者的手中,好进行指挥,军事上马匹的需求会很大。

战国时期的马多大(战国时期为何流行赛马)(3)

2.马匹是重要的战争工具,尤其是战国时代这样战争多发的时期

西周时期的军队主要是以步兵的形式出现,最高的士兵也是一些重装士兵,或者一些在马拉战车上的士兵。重装士兵的战斗力虽然强,但是仅仅只能用于短期战斗,人数多,规模大的战斗一般都是物质之间彼此消耗的长久战。

而且投入一个重装士兵的费用很高,一般那个时候,武器什么的都是自己装备(后面的马匹除外),所以步兵,没有什么武器的居多,重装士兵的数量很少,因为那个时候奴隶主相较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很少。

想要在战争中获胜只能靠大多数的步兵(重装士兵的战斗力虽强,但是战斗过程中太受限制了,万一战争路途遥远,装备的运输和保存都会存在一系列问题)。

战国时期的马多大(战国时期为何流行赛马)(4)

就算是在马拉战车上的士兵,纵使在攻击力上比一般的重装士兵和步兵要强,但是战车很难操控是,故在敌人攻击上来时,笨拙的战车并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

能够同时克服攻击力和防御力的,在当时就是骑兵。骑兵不仅在攻击力上胜于步兵,而且在躲闪敌人的攻击时,也能较为敏捷地躲开。

在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持续扩大化,逐渐演变为几十万人的死战,这一时期,兵力变得格外重要,因为在战斗力方面,不能够靠人数多的优势来换取战争的胜利了,毕竟伤亡太大了,并且当时诸侯国中除了士兵还要有充足的劳动力,为国家准备物质基础,所以人力变得格外重要,统治者也不会随意增加人数,来换取胜利。

所以统治者将主意打到了士兵个人能力的提高上。之前的战争都是步兵的围攻式,或者部阵的战斗方式,效果的差异很受外来条件的影响,所以最后的结果不能靠这个来确定。

战国时期的马多大(战国时期为何流行赛马)(5)

有个方法能够提高士兵个人战斗力,并且保证国家有充足的劳动力,还比之前的马拉战车更有效,为什么不能采取这个方法呢?所以当时的统治者在吸取了战争的经验教训后,迅速反应到骑兵的身上。

当时主要是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先反应过来,因为他们除了与内地中原的诸侯国作战,还要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进行作战,在与那些游牧民族作战的同时,发现他们的骑兵的战斗效率之高,而且速度快,伤亡小,故在与中原诸国的战争中使用了骑兵。

果然效果十分明显,于是骑兵的培养也就成为了各个诸侯国的军事要务,骑兵成为国家重要的军事手段,自然,马匹也会成为国家重要的军事工具,马对于当时战国时代的意义可想而知。

从社会属性上来看,马匹对于整个社会有着特殊意义

1.多举办赛马活动,也是统治者想要招募更多的士兵,扩大影响力的方式

在战国时代,人力,物力绝对是最重要的,不管从军事实力上来说,还是从物质基础上来说都是如此。

一般说来,普通百姓是没有办法接触到马的,因为太过重要和珍贵,所以几乎所有的马匹来源都掌握在国家的手中,加上,中原地区并不善于养马,一大批马匹还要从外族手中重金购得。

战国时期的马多大(战国时期为何流行赛马)(6)

所以赛马活动一般是贵族的娱乐活动,每年的赛马活动,统治者都会举行的很盛大赛马比赛等,其中有猜谁获胜的,有参加赛马的,涉及人员很多,规模很大,战国时期最著名的赛马比赛,应该算是“田忌赛马”。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云:“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膑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膑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 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可见史书上用如此多的字数去说明一件赛马的事情,足以看出其重视程度。

当然,不只是贵族社会重视,民间百姓也是重视的,自古以来中国民间都是向皇家生活,向贵族生活看齐,所以贵族喜欢什么,他们就喜欢什么,贵族讨厌什么,他们就讨厌什么。自然,民间百姓虽不参与,但也是十分重视的。

战国时期的马多大(战国时期为何流行赛马)(7)

通过这个重视,从宫中传来消息,传到民间,人们一定会引起沸腾,并且对于赛马活动的各个场面都会进行一定的想象。

扩大马匹在人民心中的影响力,并且在当时,骑马的人除了贵族,就数那些骑兵了,所以会有不少人冲着骑马的奔头(毕竟,想要满足自己虚荣心的人不在少数),以及国家给予的丰厚的酬劳而动心,如此便达到了统治者想要招募更多士兵的目的。

2.马匹在当时人看来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贵族社会才能举行赛马活动

马匹毕竟是珍贵的,从上述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在当时普通百姓是没有机会骑马的,一般是坐牛车。

战国时期的马多大(战国时期为何流行赛马)(8)

故《战国策·燕策一》就有了“千金买马首”的寓言:“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由此可见马匹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

每年举办赛马活动,也是为了贵族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尊贵的身份,满足自己,同时让民间的百姓明白自己和贵族的差异,从可以赛马和不可以赛马的差别中,衍生出对于贵族的至上感,服从于贵族的统治,是有利于统治的稳固。

3.相马术的盛行推动了赛马活动的发展

上述的“田忌赛马”的故事中,就有分上马,中马,下马,即指的是马的品种优良与否,采用的就是相马术,相马术的盛行可以很好的辨识一整只马匹的利用率,利用率高,自然效率高,否则反之。

战国时期的马多大(战国时期为何流行赛马)(9)

随着战争中骑兵的发展,人们对于马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地,相马术发展起来。《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寒风、麻朝、子女厉、卫忌、汗鄙、投伐褐、管青、陈悲、秦牙和赞君都是当时有名的相马家

在战国时期这样战争频繁的年代,这些相马家无疑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毕竟,军队中马匹的好坏都是由他们决定的,而马匹的好坏关系到整场战争的胜利与否,甚至可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

故统治者在对于这一方面也是极其重视的,所以相马家的福利一般很好,做这行的人也多。另外在赛马活动中赛马的人想要获胜,那么就要选出好马,这个时候相马家就起到作用了,所以相马术的盛行其实也间接地推动了赛马活动的发展。

战国时期的马多大(战国时期为何流行赛马)(10)

总结

赛马活动在战国时代的盛行,其实也有当时百姓尚武的原因在其中,不过,这种刺激,带有热血感的活动,就算没有这层原因,也会很盛行,毕竟这可是盛大,且有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身份的活动,那些贵公子才不会放过。

参考文献:

1.《战国史》

2.《史记》

3.《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