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词汇的唯一印象应该是很难记,而且还不会用。今天我们来聊一下词汇习得的过程到底是怎么怎么样的,然后我们要怎样去接触词汇,才有办法把它记住。

一个词汇到底要在语境中碰到多少次才能记住?这个问题,答案很多,有时候一次就可以习得,有时候要3次,有时候要7次,有时候10次都还没习得。

词汇问题大全(一个词汇到底要在语境中碰到多少次才能记住)(1)

所以这里面的窍门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能否习得一个词汇,或者记住一个词汇。答案就是当你在做听力和阅读输入的时候,这个输入的内容越是能让你印象深刻,越是能让你共鸣,越是能让你感同身受,越是和你息息相关的,你就越能习得里面的词汇表达和其他语言特点,因为每一个词汇表达都是以你输入的内容所表述的场景感觉和含义为载体的,每一个词汇表达都被那个含义、场景和感觉包围着,如果脱离了含义、感觉和场景,词汇甚至是没有存在的意义的。

在进一步说明之前,我给大家举三个例子来感受一下。

第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子被隔壁家的胖虎欺负了,他回来想告状,但他不知道“欺负”这个词怎么说,他还没有习得,但是他妈妈这时候就问他是不是隔壁家的胖虎欺负你了。

当他妈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根据语境判断出“欺负”的含义大概是怎样的,然后他就开始把“欺负”跟他被欺负的感觉,被欺负时候的场景,还有胖虎这个人等等,把这些所有的东西全部跟“欺负”这个词交接在一起了,此时“欺负”在这样的一个场景里产生了巨大的一个意义,然后他并没有刻意记忆它,只是他跟这个感觉、场景、含义非常深地联系在一起了。

词汇问题大全(一个词汇到底要在语境中碰到多少次才能记住)(2)

下次他被欺负的时候,或者说碰到类似的感觉的时候,这个词就会马上涌现在他的脑海里面。

第二个例子就是侮辱性的言语。侮辱性的言语是那种比较典型的,且会让你有很强的感受的语言。比如说,我现在骂你“你这个垃圾”,当你被骂被侮辱时,这时候你根本不用有意识的去处理这个语言信息是什么意思,你潜意识里马上就会产生这种反抗的、生气的、被侮辱的感觉,为什么?是因为你曾经在习得这些侮辱性言语的时候有感同身受过,那种感觉,那种场景,以及那种携带所有含义和信息都全部绑定在一起了,所以这种抵触的感觉马上就油然回升了。

词汇问题大全(一个词汇到底要在语境中碰到多少次才能记住)(3)

第三个例子比较复杂,当我们自己在说话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说话之前大脑首先产生的是什么?肯定是一个含义,场景,或者感觉,有了想要表述的含义场景、感觉后,那些相关的词汇才会飘过来,然后任你选择,接着根据你自己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去把那些词汇做一个编排,而那些词汇表达为什么会瞬间浮现在脑海里呢?

因为你曾经习得这些词语表达的时候,就是在类似的场景里面,所以当你有这种感觉出现的时候,相关的词汇表达才会直接调取出来。

发现了吗?我们习得词汇的过程其实是通过有意识地处理含义、场景、感觉,而不是有意识地处理词汇的形式本身,因为词汇的形式它是非常单调的,毫无依附,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词汇问题大全(一个词汇到底要在语境中碰到多少次才能记住)(4)

只有当你去处理含义、场景、感觉的时候,那些编织出这种场景感觉的词汇表达才会被存在脑子里。

整个过程我现在大概描述完了,比较抽象,所以现在我要讲一下具体可行的方式。

第一,在输入选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比较感兴趣的,跟自己知识面比较重叠的,跟自己的生活比较相关的材料。这样才能让你更好的去感同身受,更好的去共鸣,更加的印象深刻。只有你对它表述的含义、场景和感觉更加共鸣,更加感同身受,你习得的过程才能更高效更快,你才能更好的无意识去习得那些它存在的词汇表达。

第二,在做听力和阅读输入时,一定要更加去注重含义、场景和感觉本身,而不是去注重词汇表达的形式。也就是说不要碰到一个生词,把注意力全放到生词上,比如琢磨这个生词到底什么意思,想把它记下来。不要这样做,而是要去看它整体表述的含义是什么,整体要表述的场景是什么,整体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要去注意这些,而不是想着要去记单个词汇的形式。

第二点要做到其实还蛮难的,因为很多同学潜意识里会觉得,好像只有真正的去注意到这个词汇本身,才能更好地去记住它,但事实恰恰相反。

我知道大家很难去抑制这个想记住的冲动,但是一定要慢慢的往我说的好的方向去移动,这样的话才能把那些词汇表达习得饱满,直至会用。因为它们是跟含义、场景和感觉绑定在一起的,只要那些含义、场景和感觉没有在你脑子里消失,那么那些词汇表达就会永远存在。

今天这篇文章就讲到这,会有点抽象,希望真的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启发,然后应用到自己的英语学习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