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田港文 费洪涛 卢立平

近年来,日照市东港区借助网络让市场直连地头,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对面,以线上流量带动线下销量,大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电商化、数字化升级发展。在这个背景下,西湖镇顾家沟村45岁的李洪娥便是成长起来的乡村电商主播之一。

不闯一闯,怎么知道行不行

傍晚,停下村里的工作,李洪娥来到自家的花棚,开始直播卖花。

80后姑娘回大山种地做自媒体(农家妇女直播卖花年收入50万)(1)

疫情的发生,给一些鲜花实体店的运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互联网上则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设备一开,镜头前一站,一个接着一个的订单接踵涌来。少则100元,多则上千元,不到两个小时,支付宝就进账3000多元,“感觉就像做梦!”

以遍地的花为背景,李洪娥捧着一盆天竺葵,面对众多网民娓娓而谈,介绍花品、分享养花心得。虽未精心打理,但镜头前这位不再年轻的农家妇女满面春风、容光焕发。

李洪娥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也是大伙心目中的“能折腾”的人。先是倒腾刺绣,引来订单后派给村里的几位妇女干,由此赚下了第一桶金。十年前,她又承包了村前的一块荒地建起了1.5亩的花棚,主打天竺葵培育,有500多种。

2004年,电商产业兴起,东港区也出台政策支持。她感觉,村里产的土特产质量好,单靠到集市卖和坐等贩子上门收,销量有限,搞互联网销售,说不定这还是一条出路。

一开始,她的想法还是遭到了大伙的质疑。当年,这些连智能手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甚至电脑都难得一见的村里人,怎么会相信,敲敲键盘就能做买卖。

但她却认准了这条路,“想干成事,不去大胆尝试,怎么知道行不行?”虽然她知道,搞电商并非表面上看到的这样简单。

丈夫王伟,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选择了支持,每天奔走工地找活干。“媳妇要是万一失败了,还有我在支撑家庭生活。”

从一开始尝试在论坛、微信上做微商、开微店,到开通快手、抖音,直播卖货,她发现在电商行业自己还是一个不入门的小学生。不懂网络知识的她在网上下载内容学、到学校里找老师教。“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焦虑、迷茫。”

特别是担任村里的工作后,李洪娥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在忙村里的事情,只有夜里才有空打理自己的生意。这点她早有思想准备,“我晚上十二点前没有睡过觉,经常早上五六点就起来干活。在电商界,大家都特别拼,我不去打拼,根本站不住脚。”

80后姑娘回大山种地做自媒体(农家妇女直播卖花年收入50万)(2)

但网友们喜欢李洪娥,认为她勤快、朴实,尤其她的笑容,给人带来暖意、踏实之感。

李洪娥也有哭的时候。几年前的秋夏之交,一场暴雨不期而遇。雨水肆虐下,李洪娥一家的花卉大棚,500多个品种的花卉苗木瞬间被冲走,刚刚起色的事业化为乌有。“最令人着急的是接下的十多个订单,货源没了着落!”她蹲在地头,任凭眼泪伴着雨水,哗哗地顺着脸颊往下流。

但李洪娥知道,哭不能解决问题。擦干眼泪,她一个订单一个订单退钱,“虽然自己失掉了20多万,但不能让客户受损,不能失掉了信誉。”一向不爱说话的丈夫默默掏出多年的打工积蓄,给媳妇堵窟窿。

李洪娥真正触摸电商直播,是2019年。那时候,抖音、快手直播带货已经兴起。

一开始,这个一站在人群面前就脸红的农家媳妇,面对镜头愣是张不开嘴。不会普通话,方言网友听不懂,无法交流!

但她硬逼着自己学,有时候对着镜子练口型,用手机录下来听效果……现在的她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

转机,在她一天天的坚持中,不期而至。

如今,李洪娥的抖音已经积累了好几万粉丝,每天订单不断。通过直播,她更是将天竺葵已经卖到了天南海北,就连一些厂家也主动找上门请她带货。一天下来收入近千元。

“现在丈夫已经辞掉了年收入十万元的工地工作,回来跟着我干了!”

李洪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女性,她认为,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支撑。打开抖音,丈夫掐下一朵花,戴在媳妇头上,李洪娥满脸羞红,两人恩恩爱爱,也感染了众多粉丝、网友。

未来,李洪娥希望能够扩大花卉种植的规模,让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带动更多村里人一起发家致富。

“如果回家也能有好的收入,大家就不会争着出去打工了。希望大家都也像我一样,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