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多用演绎法,也就是说,理论研究一般始于一个独特的概念、理论视角,或者判断。用刘良华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理论研究的“视域”,也是理论研究得以展开的“大前提”。

理论研究深度怎么描述 如何通过阅读来找到自己理论研究的(1)

因此,理论研究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到自己的研究视域,就是找到一些新的概念、观点、判断。然后,围绕这个视域构建教育理论或者批判、评价既有教育理论。

视域是一个前提性的认识。有了视域,理论研究才能展开。视域包括视野、视角、立场。然后,用这个视域去重估一切价值。

我们或许只知道杜威的伟大,但也许不知道,杜威之所以伟大,也是因为他找到了两个重估教育理论的视角。杜威进行教育哲学和教育理论研究的两个视域:连续性(来自黑格尔)、变化(启发于达尔文)。正是这两个概念,帮助杜威重估了教育哲学。

刘良华说:研究者如果没有建立自己的“视域”(perspective),“哥白尼式的革命”就不可能发生。这个“视域”(perspective)实际上是你的“偏见”。但这个偏见必须具有说服力,它令人惊奇但又令人信服。(刘良华,2008)

凡是“大理论家”,都是那些用自己的“视域”(perspective)来“重新评估一切价值”的人。有了“视域”这个“武器”和“铁锤”,就可以“重新评估一切价值”,可以重新评估古今中外的一切思想和思想史。

比如,黑格尔的“视域”(perspective)是“对立统一”(包括“否定之否定”)。任何事物都存在于矛盾和冲突之中。

比如,尼采的“视域”(perspective)是“太阳神精神”对“酒神精神”的压抑和压制;尼采的总体思路是:以“酒神精神”反抗“太阳神精神”。

比如,弗洛伊德“视域”(perspective)是“潜意识”,而“潜意识”的核心是“性压抑”。弗洛伊德的作品大部分都显示为对“性压抑”之后的“潜意识”的分析和解释。

所以说,诸位,能不能成为大思想家,关键的就是看,我们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关键的视域了,另外也要看,我们是否有能力借助某一视域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洞察,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了。

当然,我们也未必需要将自己的目标定的太高。至少我不敢想能成为那些理论大家的,像他们那样重估一个时代的思想。但是我们的确可以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视角,然后重估一些具体的理论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特色。这倒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也是做一个合格的理论研究者应该具备的。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找到理论研究的视域呢?

我认为,寻找理论研究的视域,一个是要对理论敏感,另一个则是对现实敏感。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二者的碰撞。

从上面那些如雷贯耳的思想家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他们都找到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视域”。但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他们紧扣了时代的脉搏。

对于我们而言也一样,一方面是找到那些既令人惊奇又令人信服的偏见或者“视域”。呵呵,理论研究的“视域”(perspective),就是偏见。这个刚才也说了,理论研究就是围绕“主体”来展开的,就是围绕我的“视域”来展开的。另一方面呢,则是对时代脉搏的感知。

那么,找到那些既令人惊奇又令人信服的偏见或者“视域”呢?

第一个途径来自阅读(或听重要人物的讲座)。而阅读得来的前提是别人总结的经验。第二个途径来自对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反省、反思。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找到研究视域的关键既要对理论敏感,又要对现实敏感。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阅读,如何通过阅读寻找自己的研究视域。有了自己的研究视域,就能“重估一切价值”。就是自己与众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刘良华总结的读书有三种读法,这三种读法对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研究视域极富启发。

第一种阅读方法是应试式的“阅读理解”。那是中小学英语试题中常见的题型:reading comprehension。你阅读某篇文章,然后争取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中某段话是什么意思。

第二种阅读方法是批判式的“提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那是低级的阅读。只有一边阅读一边提问、批判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的阅读。

第三种阅读方法是建构式的“引用”。阅读一篇文章,不仅批判、提问,而且将文章中的某个精彩的句子,某段精彩话语引用到自己再在写作的文章中,这才是高级的阅读。

这样看来,低级的阅读是读者围着文章转;有意义的阅读是提问、批判与欣赏;高级的阅读不仅提问、批判和欣赏,而且“引用”,让文章围着读者自己转。

刘良华说得很好,很有道理。但我要说的是,读书的时候,关键的是要抓住书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这些东西很可能成为我们理论研究的视域。

延伸阅读文献:王北生,王萍.GNH视域中的当代教育功能[J].教育研究,2008(03):24-28.

文章摘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国民幸福总值(GNH)正逐步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教育是追求和实现人之幸福的崇高事业,可促进与达成GNH的有关指标。在GNH视野中,教育具有追求幸福的个体功能,为了和谐的社会功能,彰显人与自然之和谐的调节功能。应遵照社会发展要求,尽力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同时,还要注意教育多种功能的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