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和液相制备色谱法

液-固吸附色谱法

1、分离原理 液-固吸附色谱的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它的分离原理是基于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物质吸附能力不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

当流动相经过色谱柱时,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就要吸附溶剂分子,而当流动相携带着样品进入柱子时,样品分子就要取代吸附剂表面上的溶剂分子,从而在吸附剂表面上发生竞争吸附——样品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竞争,以及样品中带有官能团的各种组分分子间的竞争。各组分分子对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竞争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它们的保留情况,被吸附剂吸附的越牢的组分,越不易被流动相洗脱下来,保留时间越长;反之,保留时间越短。这样,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便得到了分离。

2、固定相 液-固色谱法所用的固定相分为极性和非极性两大类,极性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氧化镁等,非极性吸附剂有活性炭。极性吸附剂又分为酸性和碱性,酸性的吸附剂优先吸附碱性物质(如胺类),碱性吸附剂优先吸附酸性物质(如吡咯衍生物)。

硅胶是液-固色谱法中较常用的固定相吸附剂,其与大多数样品不起反应,最大允许样品量大,柱效高,有多种型号的硅胶供使用。样品的分离主要决定于硅胶上活性中心与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由于硅胶吸附剂极性较强,并且表面呈酸性,极性样品分子和碱性物质优先被吸附。

3、流动相 液-固色谱中流动相选择的原则是:极性大的试样选择极性大的流动相,极性小的试样选择极性低的流动相。液固色谱中使用的流动相主要是非极性的烃类,并且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极性溶剂做缓和剂,极性越大的组分保留时间越长。液固色谱法适于分离具有不同基团或不同基团数目的化合物和异构体,而不适合分离同系物。液固色谱不适合强极性的或离子型的样品的分离,不适用与分离同系物(因为它对相对分子质量的选择性较小)。

液-液分配色谱法

1、分离原理 液液分配色谱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都是液体。一个液相作为流动相,另一个液相则分散在细颗粒的惰性担体上做固定相,两种液相相互共存但互不相溶。当带有待测试样的流动相进入色谱柱时,溶质分子溶解到两种液相中并很快达到分配平衡,由于试样中各组分在两液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

2、固定相 液液分配色谱常用的固定液有聚乙二醇、角鲨烷、聚酰胺、正十八烷和异三十烷等,可采用涂渍的方法分布在担体上。固定液对各组分应有不同的溶解度,但应不溶于流动相中。在液固色谱中所用的吸附剂都可用作载体,常用的载体有全多孔型载体和表面多孔型载体

3、流动相 液液分配色谱所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极性差别很大。为使流出组分的k在1~10之间,应选择合适的溶剂强度。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1、化学键合相色谱 化学键合相色谱是采用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就是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上。化学键合相色谱在高效液相色谱的整个应用中占80%以上,是近代液相色谱中最重要的色谱法。

2、反向键合相色谱 反向键合相色谱采用的是非极性键合固定相。非极性固定相是将全孔微粒硅胶载体,经酸化处理,主要是各种烃基硅烷键合相的苯基团。

3、正相键合相色谱

4、离子对和离子抑制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法

在离子交换色谱中,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常是水溶液,用于离子型和可离解样品的分离。它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组分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又叫空间排阻色谱法,它与其他色谱法的分离机制不同,近似于分子筛选效应,固定相和样品分子间没有吸附或溶解作用。凝胶色谱法的固定相为多孔性凝胶类物质,流动相为水溶液或有机溶剂,它是根据不同组分分子体积的大小进行分离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类型及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类型及应用)(1)

,